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6-28 11:00:03

導語: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實踐與思考

摘要:混合式課程建設是目前我國高等教學的重要改革方向,主要論述在波譜解析課程教學中應用混合式課程建設,并將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試點班實踐過程中的相關數據與沒有進行該教學模式的普通班進行比較,探討了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波譜解析教學實踐過程中體現的優勢和問題,并為混合式教學的推廣實施提出了建議,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改善教學效果。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波譜解析;教學改革

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的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等在線教育模式對傳統高等教育形成了巨大沖擊[1]。為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模式向“學生為中心”轉變,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我校大力推進混合式教學改革項目[2]?;旌鲜浇虒W(BlendedLearning),又稱混合式學習,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線上學習,線下回到課堂上與任課教師、學生之間進行的交互式學習,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3]。波譜解析課程是藥學等化學相關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專業必修課程。本課程的教學任務主要講述紫外吸收光譜UV、紅外吸收光譜IR、核磁共振NMR和質譜MS的基本理論,一般解析方法以及四大波譜的綜合解析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藥學院將波譜解析課程作為第一批混合式教學試點,己探索了兩個學年。藥學院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成立了專門研究小組,于2017學年春和2018學年春分別在同一位任課教師所教授的3個小班(中藥本科、藥物制劑本科、制藥工程本科)中任選1個班級進行教學試點,試點班選定為藥物制劑專業學生。與其他普通班一樣,試點班的波譜解析課程也利用32學時的理論教學時間,分16周完成。

1混合式教學的開展及評價方式

1.1教學方式。借助于網絡教學平臺,面授與在線相混合進行課程教學。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會以知識點為中心提供以大量微視頻、習題、PowerPoint等為主要形式的網絡教學資源,通過教師線上課程設計、答疑、組織討論、測驗等有效方式,輔以對學生學習進度有效監控,結合線下課堂解疑釋惑、組織討論、組織學生小組完成任務、進行互動交流等形式,對知識點細化學習再統一梳理。第一個學期安排了學生較為熟悉的紫外光譜作為混合式教學內容,一共4個學時,其中2個學時學生根據個人情況在線學習;2個學時為面授學習,課堂上教師進行課程知識答疑總結、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等。第二個學期又增加了質譜的教學內容,也是4個學時,線上線下均分。這種教學模式的基礎是RobertTalbert教授的翻轉課堂模型,上課前(面授課前)學生觀看教學視頻、PowerPoint和指定習題練習;課中(面授課)教師對重、難點進行講授,互動討論,解決問題,促進知識內化,信息反饋,總結。1.2學習方式。學生在線學習是一個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期間可以跟同伴或教師討論。利用零碎時間對知識點進行進階式學習。對學生而言,這樣的學習活動有助于個人知識的增長[4]。因此,團隊對線上資源的建設特別重視。第二章中紫外光譜內容分為8個知識點,錄制8個視頻,分別配有PowerPoint、2~3個習題和相關測試;第六章中質譜內容分為10個知識點,錄制10個視頻,分別配有相關PowerPoint、習題和測試。在學生線下學習的整個過程,保證一定的課程交互,包括線上和線下互動,為學生更好地自學創造環境。1.3測評方式。在本課程的混合式教學中,教師努力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在線學習過程進行多維度評價,主要包括線上視頻學習個數及相應時間、知識點測試、章節測試、問卷調查、參與討論次數、學習筆記等,并將其納入總評成績。學生線下上課的學習情況,主要以課堂表現、小組匯報、學習小結等作為總評依據。期末的卷面成績評分標準與普通班級一樣,進行相同試卷考試。兩個學期試點班學生的課程最終成績采用了相同的評價方式:在線學習占20%,參與討論情況和出勤情況占10%,線下考試占70%。

2教學實踐效果與分析

對教學改革成效的評價是多方面的,但最直觀的方式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有所提高。已有的兩學期考試成績分布見表1和表2(普通班1為中藥本科,普通班2為制藥工程本科)。表1和表2數據顯示:在兩次考試中,每學期使用相同試卷測試,試點班的平均分比兩個普通班都高,2017年春分別高出了5.7分和6.6分,2018年春分別高出了3.7分和5.2分。尤其2018年春,試點班有一個90分,而其他兩個普通班最高分則低了5分和7分。另外,兩次測試中兩個普通班不及格的比例均大于測試班。其中2017年春,試點班沒有60分以下的同學。所以,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的混合式教學在波譜解析課程提高成績中起到了明顯的效果。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這兩個學期考試試題在考核層次上的分布大體一致,其中記憶性的題目占22分,試點班和兩個普通班的差別不大;理解性和綜合應用性的題目占絕大多數,試點班的失分明顯比普通班要少。所以,在波譜解析課程中借助于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的混合式教學,提高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從而可以對所學知識靈活應用。在開展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絕大多數學生積極配合,主動性明顯增強,學習知識也更加深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自己掌控學習,成了學習的主導者。線上教學時間,學生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問。課堂上,大多數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分組討論學習并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習的教練,有充足時間與學生互動,教學實踐效果得到提升。

3教學實踐的反思

3.1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對教師而言,課前需要做好課程設計,提供充足的優質課程資源;線上需要面對更多動態的問題,并且需要及時回復;線下需要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體系,建立知識框架。對學生而言,提前預習至關重要,只有自主探索學習,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計劃,使知識內化。李青等研究者[5]曾提出,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學生也是一種挑戰。3.2硬件問題。校園網絡有時會出現網速慢的問題,這對于學生積極求學的心情有一定的影響。本科生并不是人手一臺電腦,網絡教學平臺每次只能登錄一個賬號并統計其學習數據,這對于沒有計算機的學生造成一定困擾。網絡教學平臺有時不太穩定,少部分學生反映,已經在線學習完視頻,可是記錄時間只有幾分鐘,與實際不符。這些問題會使學生學習體驗不佳,不利于教學的開展[6]。3.3增加平臺趣味性?!〖皶r給予評價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是教學活動的最高境界。建議網絡教學平臺可以增添一些趣味性,可以參照一些游戲的激勵機制,如等級、進度條,讓任務完成度更加直觀、量化,利用星星或鮮花等圖標分別獎勵觀看視頻、參與討論、完成測試等,這樣更容易獲得成就感,增加學習興趣。3.4教學改革需緩慢推進。對于已經習慣了教師課上講、自己下面聽的學生而言,混合式教學模式推進有一定困難。兩期試點班學生的態度都經歷了從最開始的排斥、懷疑,到最后的肯定、接受。實踐前期,很多學生都感覺不適合自己,但是理論上該教學模式是新鮮的、有效的。實踐中期,好多學生反映網絡教學平臺操作有點煩瑣,通過仔細閱讀導學說明后漸入佳境。實踐結束后,大多數學生對于該教學模式還是肯定的,對自己的學習潛力有了進一步了解,學習自信心增強。因此,教學改革不能急于求成,需緩慢推進,用心熏陶。團隊希望通過小班的教學模式改革試點,逐步修改完善網絡教學平臺功能,不斷改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改善教學效果,為混合式教學本土化提供參考信息。

作者:趙瑩 李炳龍 王桂玲 趙雪梅 費洪榮 單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