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隱喻解讀能力分析

時間:2022-09-20 09:26:19

導語:外語教學隱喻解讀能力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語教學隱喻解讀能力分析

【摘要】隱喻是一種人類認知和思維的方式,是語言交際中的一種常見現象。在外語教學中,外語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多接觸所學語言的文化和真實語境。在課堂上教師應多講授隱喻的內涵,發展學生的隱喻思維,培養隱喻能力。外語教師要盡可能多的創設真實語境,讓學生在視覺,聽覺,觸覺和行為上獲得直觀的生活體驗,深入理解和準確解讀隱喻。當然在培養學生的隱喻能力當中,應避免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約,避免文化負遷移,避免產生錯誤的隱喻認識和錯誤的語言表達。培養學生良好的隱喻解讀能力有利于學生真正掌握外語。

【關鍵詞】外語教學;隱喻;隱喻思維;隱喻解讀能力

在外語教學中,外語教師要盡可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隱喻解讀能力。深入理解和準確使用隱喻。俗話說“UNDERSTANDINGISSEEING”(理解就是看見);“THINKINGINGISSEEING”(思考就是看見)。隱喻是人在體驗的基礎上進行認知加工的結果。正確解讀隱喻,避免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制約,避免文化負遷移。從而產生錯誤的隱喻認識和錯誤的語言表達。比如在翻譯課上教師要求學生翻譯“美猴王難逃如來佛手掌心”這句話時,就要指導學生用隱喻來思維。通常大部分學生會翻譯成“unabletorunawayfromhispalm”。因為中文所理解的“難逃掌控”應該是“PowerisinPalm”。這時教師就應該指導學生使用隱喻,避免文化負遷移。因為按照英文理解,“操控”概念事實上應該說成“PowerisinHand”。面對隱喻,學生在翻譯時不能套用母語文化,盡管隱喻在語言上具有跨文化的共性,但也會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制約。同一種概念在不同的語言當中所表達出來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美猴王難逃如來佛手掌心”正確的翻譯應該是“unabletorunawayfromhishand”。

另外,在教學中,會發現學生對隱喻解讀常常把握不準。其實隱喻式所體現的是語言內在的靈活度?!癐t’slikelyThomasknows”這里是顯性客觀隱喻。再比如“Thomaswillknow”這也是一句隱喻,這種隱喻是隱性的,叫隱性隱喻,也叫隱性主觀隱喻。隱性含義是說話人意圖傳遞的子集合。同樣“Thomasprobablyknows”也是隱性隱喻,但是叫隱性客觀隱喻。不同的語氣體現的人際隱喻強化的程度不盡相同。在命令式中,也會用到隱喻。比如“Iwouldlikeyoutopassmethebook”這是一句由陳述語氣和疑問語氣來體現命令的句子。是隱喻式。是一種人際隱喻。而“Wouldyoumindpassingmethebook?”這句話的隱喻程度就更高。

從語氣的本質來看,陳述句比疑問句更貼近祈使語氣。語氣肯定的程度越強,隱喻式程度就越強。隱喻式體現的是語言內在的靈活度。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隱喻解讀能力非常重要。隱喻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的情景。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課文里有些作者或者詩人會借助大自然的容易感知的東西表達隱喻中的內涵。比如在閱讀課上有EleanorFarjeon的詩“Poetry”,詩中有這樣的句子:Whatispoetry?Whoknows?Notarose,butthescentoftherose。Notthesky,butthelightinthesky。Notthefly,butthegleamofthefly。Notthesea,butthesoundofthesea。Notmyself,butwhatmakesme。See,hear,andfeelsomethingthatprose。Cannotandwhatitis,whoknows?外語教師這時就要通過隱喻解讀,幫助學生充分理解EleanorFarjeon是借助了大自然的東西來表達隱喻中的詩的內涵:thescentoftherose;thelightinthesky;thegleamofthefly;thesoundofthesea。通過隱喻解讀幫助學生理解難于理解的抽象概念。這樣就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隱喻是語言交際中的一種常見現象。作為外語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多接觸所學語言的文化和真實語境,發展隱喻思維,培養隱喻解讀能力。通過隱喻解讀幫助學生理解難于理解的抽象概念。這樣就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周小英 單位:南昌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Carston,R.2002.ThoughtsandUtterances:ThePragmaticsofExplicitCommunication[M].Oxford,Blackwel.

[2]Slobin,D.1996.Fromthoughtandlanguagetothinkingforspeaking[A].InJ.Gumpertz&S.Levinson.(eds.)RethinkingLinguisticRelativity[C].NewYork:CUP.

[3]陳朗.隱喻機制的詞匯語用學述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6).32-37.

[4]李恒.漢語使用者時空隱喻手勢的認知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6).38-43.

[5]張煒.2012.來自澳洲最杰出的歌者[A].卡彭塔利亞灣[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6]覃修桂,黃興運.概念隱喻中始源域“多元性”的體驗哲學觀[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

(5)24-29.[7]陳玉潔.量名結構與量詞的定語標記功能[J].中國語文,2007,(6):516-530.

[8]馬永田.漢英量名結構的認知識解[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2),77-85.

[9]鳳群.隱喻和政治神話的實現:美國總統演講的批評隱喻分析——從里根到奧巴馬[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