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外語教師能力提升策略

時間:2022-03-01 09:23:21

導語:民辦高校外語教師能力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校外語教師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隨著國內各行業與國際社會進一步融合,外語作為對外交流的媒介就顯得極為重要,因此,民辦高校亟需將“外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納入高校教學的組成部分中。同時,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的水平和綜合能力對培養這種專業化復合型人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通過對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能力構成要素的闡述與分析,提出改善與提升其能力的策略,豐富民辦高校培養專業外語教師的理論基礎,更有利于高校專業外語教師隊伍的發展。

關鍵詞: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能力構成要素;提升策略

隨著世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與社會對于國際化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強,我國高校的專業外語教育已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钡囊幎ê?,相關民辦高校就將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提上了日程。為適應國際發展大趨勢和國家相關國際化發展戰略,一批優秀的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隊伍的能力就亟需培養與完善。臺灣學者陳碧祥曾認為:“高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個人自我實現,提升學校學術文化,達成學校教育目標,從而提升整體教育質量”[1]高校教師的專業化提升與發展是教師個人職業道路晉升與高等教育尤其是民辦高校教育進一步完善的助推器。而專業外語教學一直以來就肩負著幫助學生從基礎應試英語教育到實踐操作型英語教育過渡的使命。期間起重要橋梁作用的就是高校專業外語教師,因此,對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的能力構成要素研究具有極大的意義和價值。

一、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能力構成要素

高校教師是保證高校教育質量及水準的首要因素,同時,教師的專業化水準與能力也直接影響高校能否培養出順應時展與國際化趨勢的復合型人才。通過明晰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能力構成要素,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師能力提升與培養的工作。一直以來國內外學者對于外語教師能力構成研究都進行了不斷地理論探索與實踐。國內學者林崇德(1996)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教師素質的構成及其培養途徑進行了探索。他主要認為教師在素質上應具備以下幾點:職業理想、知識水平、教學觀念、教學監控能力以及教學行為與策略。張正東認為作為一名外語教師其專業素質應有以下幾個維度:1.建立外語教學信念,包括外語學習者特點和學習性質的信念、外語教學特點的信念、學科價值的信念等;2.外語教學相關的知識,如專業知識、實踐知識等;3.外語教師應具有一定能力,包括教學實踐能力、教科研能力;4.職業道德和情感;5.健康的個性心理;6.自我發展的自覺性。這幾方面的專業素質即是教師應具備的能力構成要素的重要一環,也是外語教師發展的必要條件與方向。國外學者如W.M.Molenaar等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研究,總結出了教師應具備教學能力的三方面,同時又提出了教學能力的六種領域,即開發領域、組織領域、實施領域、指導領域、評價領域和評估領域。理查茲[2]認為外語類教師的深度培養不僅僅只注重定期的深造與培訓,更要成為實現其終身教育的一個途徑。在培養期間要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基本技能傳授的同時,整體提高教師的理論實踐能力,綜合提升外語教師的綜合能力。他從理論層面提出了外語教師應具備的6大要素,極大地豐富了外語教師專業能力構成的內容。在國內外專家學者的不斷研究與理論發展的基礎上,筆者認為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能力構成主要應集中在以下幾方面。首先,過硬的專業外語學科教學能力。目前國內大多數民辦高校僅僅注重大學英語基礎課程的普及,并未大規模鋪設專業外語課程,因此,大多高校教師僅僅注重基本的外語學科教學知識與能力的提升。而僅僅提升基礎的聽、說、讀、寫、譯等技能并不能完全滿足現今高校專業外語的發展。外語教師應順應展,掌握大學本科教育相關專業外語知識,具備將專業外語知識與實踐結合的能力。如吉林動畫學院相關學院就設置了如動畫專業口語、廣告專業英語等課程,讓外語教師能在教師教授專業外語課程的同時,更好地充盈自身專業外語的知識。其次,較強的專業外語教科研能力。較強的教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師職業生涯的根基,也是社會與國家賦予高校教師的使命與職責。而我國民辦高校相較于公立高校在教科研申報立項來說就稍顯薄弱,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民辦高校向前發展的進程,同時影響了本領域整體的教科研水平?!八^教師即研究者也”[3]教學與研究原本就是不分家的整體,因此,民辦高校更應強調專業外語教師的教科研能力與水平,不斷要求專業外語教師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具備解決行業內部相關研究課題與問題,為專業外語在高校的發展,在理論上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高尚的職業道德。教師應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職業道德準則。尤其是高校外語教師,在面對形形色色的教學任務時,更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己任。專業外語教師在承擔大學公共基礎課程的授課任務時,更應本著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為專業外語進行更加精細耐心的備課與授課。民辦高校生源相較于公立高校的生源在基礎知識上并不占有優勢,所以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更應體察學生的學習狀態,以認真負責的態度為學生奉獻真正有益于其終身學習與發展的課堂,為培養國際化專業性人才而貢獻全力。第四,較高的教學控制能力。民辦高校尤其是藝術類民辦高校,教學課堂的整體氣氛與活躍度相對較高,外語教師尤其是專業外語教師在授課時應注重知識的趣味性,在提起學生學習專業外語興趣的同時,更應控制好課堂各環節的轉換,實現專業外語課堂教學成效的最大化。教學控制力也體現在專業外語教師能否通過教學反思與反饋來調節自身的教學步驟與實施策略。教學控制力的培養是通過在實踐的基礎上探尋及積累獲得的能力,這不僅需要教師的自省能力,更是需要標準評價體系對教師進行綜合評定與分析。第五,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科技飛速發展,信息不斷更迭,社會變革的速度與程度突飛猛進,對于民辦高校教師來說即是機遇又是挑戰。民辦高校外語教師在面對專業外語興起所帶來的領域擴展與職業發展的同時,也必須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以適應專業外語行業興起所帶來的沖擊與挑戰。這其中就包括專業外語教師的觀念意識創新、教學模式創新、人才培訓培養模式創新、科研能力與領域創新。這幾方面創新能力極大程度上決定了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在時展前端能否站穩腳步,處于領先的地位。

二、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能力提升策略

專業外語教師隊伍能力的提升需要內外因同時作用,才會促成教師隊伍從量到質徹底性的飛躍。從專業外語教師自身而言,應注重以下兩方面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應擴展自身專業外語學科知識和教學實踐能力。民辦高校專業英語教師應根據國家需要、社會需求以及學生未來就業方向與前景,不斷更新完善專業英語知識儲備。既要熟悉學生專業學科的基本觀點、理論結構與框架,又要及時與專業學科國際化前沿知識接軌,不斷實現英語與專業學科知識的融合與統一。同時,專業外語教師在教授學科英語的同時,也根據國際化知識與本校學生相融合或相背離的特點,對授課進度、大綱以及教材進行自創自編,注重學生學習的能效,使專業外語課程具備實用性、靈活性及開放性的特點。在教學實踐環節,注重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充分利用慕課資源等現代化授課方式與手段,以達到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目的,在鍛煉教師自身的同時也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其次,教師自主發展專業化意識,確立專業化方向。自主發展與終身學習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意識,更是專業化人才不斷提升的手段。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區別于大學英語公共課程教師,在專業化外語發展路徑上,更需要不斷追求自覺性與主動性,積極奉獻于教育事業的發展中。隨著目前專業化外語的快速發展,國際化社會對于具備“外語+專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民辦高校由于專業設置的靈活性更應具有前瞻性地幫助教師確立專業化發展的方向。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應順應時展變遷的軌跡,跟隨國家發展的脈搏,積極確立自身專業化方向發展的目標與道路,依靠高校的專業特色與優勢學科,不斷嘗試,不斷創新,在實踐操作與理論不斷充實的基礎上,逐漸走向專業化自主發展的道路。在教師自身能力提升的同時,民辦高校也應搭建相應的平臺、采取相關的措施來幫助專業外語教師能力的成長:首先,支持專業外語教師進行跨專業學科交流與學習。專業外語的基本需求就是要求培養出的人才具備在實踐操作中熟練應用外語的能力。反觀國內相關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還不具備相應的能力去滿足專業授課的需要,而在相當短一段時間內掌握某行業或領域的專業外語術語及理論知識也絕非易事。民辦高校這時就應著眼于大局,積極鼓勵外語教師進行跨專業的學習,這種學習不應局限于本校不同專業之間的交流,更應放眼國際國內校際間的溝通。互聯網技術與現代教育科技已經讓這種交流學習變成一種瞬時高效、資源共享便利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促進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跨文化教學能力的增長,更能實現先進學科教學資源的整合,真正實現高校外語教師的專業化精細化發展。其次,建立相應教學管理機制,提升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從民辦高校內部管理來講,要積極地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專業化外語教師的教學管理機制、獎懲機制及激勵機制。1.應嚴格要求專業化外語教師的教學管理,明確教師授課情況與學生反饋,定期開展反思會與提升會,保證教師能及時檢查和調整授課內容與授課方法,搭建專業外語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平臺。2.設立賞罰分明的獎懲機制。對于專業外語授課優秀教師進行榜樣式宣傳,并給予優厚獎金激勵,促進優秀教師起帶頭作用,帶動整體專業外語教師隊伍的合力向前發展。第三,拓展多渠道培養機制,促進專業外語教師綜合能力提升。專業外語教師比高校內任何學科教師都應走在時代前沿,民辦高??梢岳米陨硐鄬`活的特點制定獨特的培訓機制,擴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培養方式。如高??梢耘c相關專業學科目標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定期組織專業外語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去國內外同行業企業進修,掌握先進的學科前沿知識。同時也可以邀請知名國內外專家來院校進行定期講座,保證普及性的培訓。這種“引進來”“走出去”的培養機制可以幫助專業外語教師實現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向的成長,真正由內而外提升專業外語教師的綜合能力。

三、結束語

世界政治經濟一體化進程已經勢不可擋,如何在充滿競爭力的國際就業市場上站穩腳跟且長足發展,是每個民辦高校亟待思考與解決的問題。專業外語教師能力的提升是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通過對民辦高校專業外語教師能力構成要素的簡要構架與分析,試圖找到能夠提升專業外語教師能力的策略。通過不斷提升專業外語教師的專業化知識與水平,確定其專業化發展道路,促進跨學科交流學習來幫助教師成長。同時,相關激勵機制及培養體制的協同發展與完善更是從客觀上為專業外語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只有高水平、高能力的專業外語教學團隊才能培養出優秀人才,引領專業外語學科走向更成熟的階段。

參考文獻:

[1]馬海龍.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0(11).

[2]Richards,J.C.BeyondTraini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3]Stenhouse,L.AnIntroductiontoCurriculumResearchandDevel-opment[M].London:Heinemann,1975.

[4]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周燕.中國高校英語教師發展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3).

[6]徐繼紅.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結構模型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5).

作者:王兵兵 單位:吉林動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