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意識分析
時間:2022-04-27 08:57:29
導語: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意識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群體,通過對他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狀調查,發現了如今大學生在跨文化交際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該文論述了在外語教學中對大學生的培養重點:英語教學中加強研究目的語文化。文中提出了培養并提高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技巧和方法,致力于培養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英語教學;跨文化交流;培養能力;技巧方法
在外語教育方面,教師普遍認為應將語言教育與文化教育融入一體,重點培訓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關于怎樣達到良好高效的文化教學效果,已經成為英語教育界普遍關注的重點課題。本文著手于語言學和交際教學法的視角,探討英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在聯系,突出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傳導與沉淀。文中還揭示了如今學習主體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基于此提出了英語教學中文化底蘊培養的原則、跨文化交際能力塑造的技巧。
1英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的關系
1.1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概念。據核實,有關文化的定義不下20種,綜合分析眾多觀點,我們大概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文化。第一、正式文化或者說是廣義的文化,就是一個國家、民族或者區域的自然、科學、地理、歷史、文學、政治等與人類文明緊密相連的知識范疇、社會現象。第二、狹義的文化,即特定社會群體的生活習性、行為規范、風土人情、人文傳統。對這個層面文化的理解可以側重于精神生活層面,也就是包含在其中的價值觀、思想內容、審美標準與興趣等。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正式文化有繼承性的特點,便于人們直接學習獲得。不難發現,在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中,狹義的文化則比較隱晦、存在于人們的潛意識中,直接習得難度大。掌握狹義文化可促進交際。跨文化交際的出現,使得英語教學中實現了正式文化向狹義文化的縱深研究。1.2英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的聯系。英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關系密切。英語教學不但傳導語言知識,還可錘煉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融合不同文化并運用語言。從這個目的出發,把英語教學看成跨文化教育的一個步驟更加貼切。有相當比例的人們認為,只要學會了英語就能憑借常識、習慣周游四海。事實上,在一國充滿敬意的話,到另一國可能被認為是一種侮辱。如何恰如其分地表述思想與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程度密切相關。能夠正確運用英語語法并足以和外國人流暢溝通。由此看出,語言、文化和社會實質統一。我們應在教學的活動中,通過各種途徑反映出它們不可分離的整體性。
2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自評
2.1當今大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自評。有關學者層圍繞當今大學生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及感興趣程度等方面,做了調查研究。調查結果并不容樂觀。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大部分學生未閱讀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相關書籍;2)過半數學生對外國交際習俗、非語言交際了解甚少;3)關于影響主動交往的因素,多數同學對自己的能力持否定態度或者害怕犯錯、內向、自卑等。2.2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需要加強的環節及原因分析。縱觀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真實情況、結合我們英語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我們不難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內容需要擴容。在英語教學中往往以書本知識為主,考核內容也絕大部分出現在課本中?;谶@種實情下學生的知識來源有了局限性。在引導學生閱讀、了解西方文化知識擴寬知識容量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知識不豐富的情況下,學生很難真正熟練運用語言運用。2)教學中“四多四少”需要改善?!八亩嗨纳佟眴栴}在教學中很突出:抽象理論談的多、心得感悟總結的少;輸入能力分析多,輸出能力考核少;語言講的多,文化講的少;課本知識教的多、課外層面涉及的少。3)教學重點有待于引導到更加合理的目標上來。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教學的重點普遍在于語法和語句,文化因素及非語言交際的習得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然而事實上,沒有一種語言能夠逃脫它所帶有的文化系統屬性,這種屬性包含人文屬性、民族文化精髓,反映著一個民族的世界觀。鑒于此,英語教學中避開文化背景知識不談,解釋語言舉步維艱。4)學生的感悟、體驗因人而異,需要正確的引導。文化有共性和個性之分。文化的差異性與多樣性是需要用心感悟與總結的。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不同方法,帶領學生去體會和實踐。5)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價值觀需要加強理解。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最初依據是本國的文化背景。顯然,不同國家上述方面并不相同。這就合理解釋了,流利的語言運用卻產生交際障礙的情形。為此,要達到對語言的融會貫通,學習并了解異域他鄉的價值觀念顯得必不可少、事半功倍。
3多方位努力,真切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教學是計劃性很強的活動。當前英語學術交流中,研究集中在交際語言教學理論或語用學等方面。文化教育的目標從單純的文化傳達轉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與實踐,可從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3.1大學英語教學需要進行綜合性的改革與創新。大學英語教學已經存在較長一段時間,長期以來,英語教學是以教師為主、應試教學為主。在改革與創新的模式下,應做出如下幾種轉變:1)應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著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2)應從閱讀理解為主向跨文化交際聽說、實踐應用為主轉變;3)應從教師講給學生的模式向主動式學習模式轉變;4)應從知識點掌握程度評價向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評價轉變;5)應從教學成果評價向注重教學過程轉變。教師應從文化歷史背景、思維方式、克服思維定式等方面努力,致力于學生克服文化偏見,便于理解異國他鄉的價值觀。教師應致力于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英語全方位知識的能動性,不斷啟發學生提高創新實踐意識。3.2教材有待于突出跨文化交際版塊。教材中兼顧文化習得方面的版塊內容,能夠兼容目的語文化特點、使得語言和文化形影不離更為合理。教材在選取課文時也應評價其包含的文化特點是否突出、有代表性,便于學習者舉一反三、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識點與文化內涵。3.3學生對文化敏感性需要進一步加強??缥幕庾R更多的是內在的能力與素質,是對文化特點、差異的洞察與感悟。為了適應跨文化交際日益廣泛的發展趨勢,教師應把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作為英語教學的核心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靈活應用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現象和內涵的理解,使學生能夠感悟語言表層與內涵的微妙關系。經過學生的反復實踐進而形成跨文化意識。3.4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文化氛圍很重要。人的存在離不開周邊的環境,良好的跨文化交際環境有利于這方面能力的培養。1)置身語境。這種教學手法下,學生能夠在真實或者接近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學習使用語言、體會語言的魅力、感受跨文化交際。運用此種模式可將語言和語境相結合,讓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語言的運用。2)鼓勵閱讀,拓寬視野。教師推薦并支持學生閱讀英美文學作品和報刊,并激勵學生總結點點滴滴的文化相關現象。同時,也可以建議學生觀看英美影視劇、紀錄片等相關影像資料。3)多種方式滲透跨文化交際環境。學??梢造`活運用英語廣播、英語角、周末英語沙龍、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為豐富跨文化交際提供多樣化的平臺。4)外教的配備也很重要。對于非英語專業學生,能夠配備外教,顯然可以促進學習交流熱情,有利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4結語
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狀不容樂觀,外語教學改革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問題總是有解決的辦法,對癥下藥,全方位努力,有利于培養合格的跨文化交際人才。理論和實踐缺一不可,只有在這兩方面同時探索、同時發力、兩者結合,才能培養出適應時展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長江.談外語教育中目的語文化和本族語文化的兼容并舉[J].外語界,2003(4):14-18.
[2]劉亞寧.外語傳播中的文化因素[J].山東大學學報,2007(2):95-97.
[3]孫葉紅,張慶盈.從文化角度探討詞匯習得與應用[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6(2):86-89.
作者:魏靖宇 單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 上一篇:人工智能在外語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外語教學小組活動實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