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類課程雙語案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18 03:48:34

導語:管理類課程雙語案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理類課程雙語案例教學研究

摘要:如何在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中合理高效使用案例教學方法已引起廣泛關注。結合《GlobalMarketing》課程雙語教學實踐,從開課前的基礎性工作、課前準備、課堂安排、課后總結、學校雙語教學政策等方面進行探討。在此基礎上,總結出雙語教學課程的案例教學操作模型,供管理類雙語教學的案例教學實踐借鑒。

關鍵詞:雙語教學;案例教學;教學改革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工作不斷深入,作為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雙語教學備受重視。2001年教育部4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專業課和公共課教學”;2007年教育部1號文件進一步強調,“大力推進雙語教學課程建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各高校對雙語教學進行了廣泛試點和探索,學術界也對其展開了諸多研究。韋曙林(2007)圍繞雙語教學課程定位問題展開研究,認為應當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效果、考核方式、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界定和規范雙語教學。余青明和金維芬(2007)總結出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原因,包括教師復合型知識結構、學生外語水平、教材選用合理性等,并提出了對應的完善對策。李同艷(2007)針對高校雙語教學師資不足、語言環境局限、雙語教學教材匱乏三大瓶頸進行研究,并提出了相應對策。井長勤等(2007)結合生物化學雙語教學實踐對雙語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了有益探索。王韶輝和史儀凱(2007)基于可操作性、系統性、科學性、指導性原則,從教師素質、教學管理、學生能力以及其他指標4個方面構建了雙語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已有研究大都從雙語教學的課程定位、存在問題及對策、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等方面展開,鮮有文獻針對雙語教學中案例教學進行研究。雖然羅瑞榮(2006)緊扣雙語課程實施案例教學中案例選取、學生實踐經歷、討論表達、教師把握等難點,深入剖析了各個難點產生的原因及結果,但其并未給出雙語教學中案例教學的針對性建議措施。本文結合《GlobalMarketing》課程雙語教學實踐,提出對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之案例教學的一些思考,供參考借鑒。

1雙語教學與案例教學

1.1雙語教學。雙語教學(BilingualTeaching)是指運用第二語言或者外語教學不同學科內容。因此,雙語教學并不是外語教學,而是學科教學,運用外語這一教學手段進行學科教學,為外語教學創造更加逼真的實踐環境(李同艷,2007)。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重點是專業教學(井長勤等,2007),即通過采用外語和母語進行教學,培養學生通過外語獲取學科前沿知識的能力。若不能深刻理解這一點,雙語教學將變成外語教學,陷入一味追求和強調專業學科詞匯、語法及語感的尷尬境地。雙語教學模式一般包括完全浸入、雙語過渡、維持母語3種模式(王洪海等,2007)。“完全浸入”模式要求雙語課程一切教學活動(包括課堂授課、課后討論、作業、考試等)完全使用目標語言。“雙語過渡”模式主張大部分使用外語(至少一半以上)、適當采用母語,即以外語為主、外語和母語互為主體語言的雙語教學模式?!熬S持母語”模式強調以母語為主、外語為輔的教學方式。實踐表明,前兩種雙語教學模式比較可行,具體視學生英語基礎而定,學生英語底子好則采用“完全浸入”模式,英語基礎一般則運用“雙語過渡”模式。本文主要基于“雙語過渡”教學模式展開討論。1.2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方法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案例為教學素材,根據不同教學主題,通過課堂討論、問答互動、小組報告等教學形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主題相關概念及理論。作為對某一特殊情境的客觀描述,案例應當具備真實性、完整性、典型性、啟發性、時空性等五大特性(張家軍、靳玉樂,2004)。而作為區別于傳統教學和舉例教學的案例教學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客觀真實性、較強的綜合性、深刻的啟發性、突出的實踐性、學生主體性、過程動態性、結果多元性等特點(張家軍、靳玉樂,2004)。管理類課程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因此,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面對實際管理事件和問題,運用理論知識進行科學決策,有助于培養學生團隊意思,提高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案例教學實際操作的思考

2.1開課前基礎性工作。為確保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中案例教學的效果,需要在開課前做好以下基礎性工作:首先,小班授課,30人以下為宜。為便于師生面對面交流,開展互動式教學活動,實時解決所提問題,應當適當控制雙語教學班級人數,一般以30人左右為宜。根據每屆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數量進行分班,采用小班授課。其次,分組并確定小組長。為更好地開展案例討論、培養學生獨立分析、思考和決策能力,需要對授課學生進行分組,小組人數不宜過多,一般4人為宜。按30人計算,可分成7個小組,其中有2個小組5人一組,其余4人一組,各組自行推舉一位擔任組長。再次,全面評估授課對象的英語基礎。主要從英語考試過級率(通常指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水平、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對雙語教學的反應態度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衡量。最后,建立課程案例討論群。課前要建立一個微信討論群,以供上課前各小組根據所提問題進行討論。同時,對討論群準確命名并制定群規,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有序的課前討論。2.2課前準備。正式上課前,師生雙方均需做足準備工作。教師一方,需要做好案例選擇、案例問題提煉、案例討論的組織、案例總結等事宜。就案例選擇而言,一般由引進和自編兩種方式可供選擇。國外成熟案例具備案例背景、故事情節的完整性優勢,但其有兩個不足:其一,授課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了必備的基本概念及理論知識,才能確保順利開展案例討論。因此,此類型案例更適合高年級學生使用。其二,師生雙方因文化、價值觀等差異都會對案例情境產生會形成理解偏差。根據不同的授課主題組織團隊自編案例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不過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筛鶕煌黝},充分利用中國案例共享中心(CMCC)已開發的中文案例資源,選擇適合案例,征得其作者同意后翻譯成英文,在課堂中使用。此類本土真實情境案例,避免了文化差異導致的理解偏差,學生學習效果非常顯著。選擇合適的案例后,教師需要圍繞相關知識點做好案例設計,提前備課。主要包括熟悉案例背景、提煉問題、案例討論的組織、案例總結等。例如,在學習“全球市場環境”這一章時,以“FairTradeCoffee:Ethic,Religion,andSustainableProduc-tion”為案例,收集咖啡行業相關資料,了解咖啡行業發展概括及其市場供需狀況,包括行業中如Star-buck、Nestle、Kraft等典型企業的整體發展情況。圍繞如何分析全球市場環境來設計和提煉案例問題。例如:如何運用PEST分析法進行宏觀環境分析?如何使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目標市場的行業環境?如何采用SWOT方法進行具體微觀企業環境分析?對咖啡市場的萎縮有何改善建議?對道德供應鏈(ethicalsupplychain)的理解?設計好案例討論問題后,還需要自己推敲案例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具體安排,以及案例總結等。學生也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提前1.5周將案例上傳至微信討論群,布置好任務。學生1周內收集咖啡行業及代表企業等相關資料,了解案例背景,運用所學環境分析方法,選定其中某一個企業(如Star-buck)完成該企業擬進入目標國的宏觀環境及行業環境分析報告。期間,教師引領各小組,就咖啡全球市場環境、原材料市場、供需情況、競爭等問題在微信群里進行討論和交流。為更好地營造英語情境和提高英語運用能力,鼓勵每位成員盡量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根據各小組及每位小組成員的實際表現打分,納入課程期末考核。2.3課堂安排。課堂教學嚴格執行預定的案例討論設計方案,為盡可能創造英語情境,師生雙方在課堂上鼓勵英語交流。具體操作流程:首先,理論知識梳理(約10分鐘)。以提問形式,要求學生以口頭回顧本次案例需要用到的相關理論知識點。其次,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咖啡行業環境分析報告,每組5分鐘。教師針對各組的匯報情況,引導大家一起總結咖啡經營的宏觀和行業環境。再次,針對案例內容圍繞以下問題進行集體討論(約35分鐘):對咖啡市場的萎縮有何改善建議?對道德供應鏈(ethicalsupplychain)的理解?數字化媒體、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外部環境對咖啡行業產生何種影響?案例討論環節,通過啟發式引導學生思考,注重具體場景的提供,對具體問題進行頭腦風暴,直至剖析得足夠深刻和透徹。最后,案例總結(10分鐘)。針對本次案例研討活動主題,結合案例環境背景分析和課堂深入探討,教師進行最后總結,包括相關理論和具體知識點、分析工具、數字化對咖啡行業的影響等。2.4課后總結。案例課堂討論結束后,要求每位學生課后針對課堂的討論及所搜集資料,對本次案例研討進行自行總結,以英文形式完成總結報告(Summary)并限期上交。即圍繞咖啡企業發展的行業背景、面臨哪些新的挑戰、可操作的建設性建議措施等展開。同時,教師也應該圍繞教學目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對此次案例課程進行全面評估,總結經驗和不足,為上好下一次案例討論課打基礎。2.5學校雙語教學政策的調節作用。學校的政策支持將極大推動雙語教學改革工作深入開展,鼓勵教師積極探索雙語教學方法。本院為鼓勵雙語教學,專門出臺雙語教學管理規定,對雙語教學的認定、雙語教學課程開設、課時費計算以及雙語教學課程的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持續開展雙語教學改革項目,組織專家組對雙語教學進行質量監控。安排教學督導對雙語教師教改實施狀況持續督查,并給予A、B、C、D四個等級評價。同時,組織學生對教師雙語課堂教學改革進行評價,根據不同等級,通過增加系數計算工作量,并以課酬形式予以支持。課酬發放依據教學督導和學生的等級評價結果進行:A等賦予系數2.0;B等賦予系數1.5;C等賦予1.2;D等不予增加系數。在此基礎上,定期開展雙語教學名師評選活動,評選結果直接與職稱評定掛鉤,業績突出者將優先入圍。當然,各校雙語教學政策各不相同,但不容置疑的是,雙語教學的鼓勵性政策將正向調節雙語教學各個環節。即雙語教學的鼓勵性政策越多,越有助于雙語教學活動從上一階段過渡到下一階段,最終實現雙語教學各階段的良性循環。結合《GlobalMarketing》課程雙語教學的案例教學實踐,從課前準備、課中討論、課后總結3個環節中對“教”和“學”雙方進行了深入思考,總結出雙語教學課程的案例教學操作模型,如圖1所示。

3結語

雙語教學是為培養具有國際交流、國際合作意識及競爭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徑,而起源于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是被實踐證明為雙語教學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更加適合注重情境和場景的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本文總結的模型進一步拓寬了雙語教學之案例教學的研究領域,也對管理類雙語教學的案例教學實踐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井長勤,豐慧根,劉涌濤.雙語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探索與實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244-245.

[2]李同艷.淺論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三大瓶頸及其解決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50-51,49.

[3]羅瑞榮.雙語課程實施案例教學的四個難點[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23(12):237-239.

[4]王韶輝,史儀凱.我國高校雙語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291-292,290.

[5]王洪海,王志英,方靜,等.對高校“雙語教學”的理解與建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293-294.

[6]韋曙林.高校雙語教學的課程定位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201-202.

[7]余青明,金維芬.淺析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原因及對策[J].高教探索,2007(6):12-13.

[8]張家軍,靳玉樂.論案例教學的本質與特點[J].中國教育學刊,2004(1):48-49,62.

作者:蘭福音 單位:宜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