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實施邏輯及內涵分析
時間:2022-12-15 08:41:37
導語:線上教學實施邏輯及內涵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線上教學作為應急狀態下解決課堂教學難題、實現“停課不停學”的有效方式,在疫情突發情況下被全面應用于各級各類學校課程教學中。比對傳統“面對面”班級教學與線上教學差異,分析線上教學三種主流的開展方式,梳理線上教學運行邏輯,認為其在教師角色與課程定位、學習時空、學齡差異、教學負荷、互動協作等五個方面具有鮮明的內涵特質。在此基礎上,綜合分析線上教學優勢教育功能,制定在線課堂統一實施標準,為線上教學可持續融入常規教學過程打下基礎。
關鍵詞:線上教學;互聯網教學平臺;現代教育技術
線上教學是課堂教學運行載體,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產物,與傳統“面對面”班級教學一并承擔知識傳輸的使命。2020年初,突發的肺炎疫情為接下來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設置了難題。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停課不停學”相關工作提出明確意見:“停課不停學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網上上課,也不只是學校課程的學習,而是一種廣義的學習,只要有助于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1]。在此情景下,理清課程學習、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三者之間的關系,構建行之有效的課程學習模式是貫徹落實《通知》要求的切實舉措。線上教學實則是應急遠程教學[2],作為應對教學突發情況下實施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是達成課程學習任務的關鍵手段。構建完整線上教學設計方案,使其短時期內擔負起開展課堂教學的重任的同時,長遠謀劃雙線教學[3](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發展思路是延續當下教育態勢的明智之舉。
1線上教學特征及實施邏輯
充分發揮線上教學優勢,構建起完整的教學體系,首先需要認清其基本的教學特征。從屬性劃分,線上教學是開放性教育資源的一種,一直以來被學者關注的點集中于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伸,被認為是輔助課堂教學開展的有效手段。作為開放性的教學形式,互聯網技術為線上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1.1線上教學基本特征
目前,相關線上課程教學開展的主流模式有三種:一是基于互聯網平臺已有錄播資源的線上課程教學;二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三是線上直播教學。前兩種建立在課堂教學能夠正常實施情況下,本質上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而線上直播教學則是疫情防控時期采取的課堂教學替代模式,并非是以往課堂教學主要開展方式,只因受到突發情況的影響,從幕后走向臺前,成為代替常規教學的主流模式。因此,在特殊的背景條件下,線上教學被賦予全新使命,需要重新審視其價值,做好教學方案頂層設計,充分發揮線上教學優勢。
1.2線上教學的實施邏輯
應急狀態下的遠程教學完全承擔課程教學任務,相較于普通標準的在線開放課程教學,二者在性質上有著本質區別。搞清線上教學基本特征,利用開放式遠程教學已有的成熟的教學模式,制訂適合的實施方案,是保障其正常運行的先決條件。首先,教學實施必須對接課程標準,教學目標要延續傳統課堂的既定要求。其次,線上教學需要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無論是實施信息傳播的電子儀器,還是虛擬的互聯網環境,都是在線課堂必不可少的教學載體,很大程度上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相當大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務主管部門以及多媒體信息中心給予足夠的教學支撐。最后,在線課堂的運作過程要設定完整的運行鏈條,盡可能整合在線教育資源,運用到教學設計、備課、組織課堂教學、學生互動、課堂測評等諸環節??傮w而言,線上教學借助互聯網教學平臺進行,這是有別于傳統課堂最大的特點,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有其不同的教學屬性,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必須準確把握線上教學運作邏輯。
2線上教學內涵解析
線上教學表象是一種學習行為,其本質應是實現學生自主、主動學習,培養學習品質,促進行為自律,最終養成良好的學習素養。所以,它的核心要義是通過各種手段、方式構造學生自主、主動學習的中間過程。作為一種具備獨特教育功能的新型教學形式,線上教學有自身的課程屬性,在教師角色與課程定位、學習時空、學齡差異、教學負荷、互動協作等五個方面具有鮮明的內涵特色。
2.1教師角色與課程定位
在現行價值觀念下,教師與主播完全屬于兩個不同的行業范疇,從工作屬性和從業方式都難尋共同點,若非疫情防控嚴峻形勢的要求,很難將兩者聯系到一起。大多數情況下,主播是借助各類綜藝、體育、休閑平臺,以才藝、生活、工作直播等內容吸引觀眾,從而獲取一定的關注度。顯然,教師開主播并非是此目的,而是借助于這種方式實現知識傳遞,延續教學過程,用更直觀形象、更加貼合課堂教學真實情境的方式來組織教與學。這樣的方式和傳統的網絡直播在準入渠道上有巨大的差異。傳統網絡直播觀眾是基于對主播的個人喜好,如同看戲一般,中間不涉及知識傳輸,主觀意愿強,出入隨意,沒有可操作、可評價的規范標準。作為有目標、有內容、有準則的教學直播顯然不可照搬此類模式,兩者在操作目標上有明顯差異。傳統形式下的線上教學,由于現實辦公情況所迫,難以統一規范,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缺乏頂層規劃,沒有完備的體系標準。對于一節線上課,教學內容的選擇隨意性較大,學習評價的執行力不夠,有些情況下是部分教師對于知識點的任意疊加,沒有明確的學習流程。承擔完整教育功能的線上直播教學有明確的價值取向,作為教育教學工作實施的一部分,承擔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立規范的運行機制。在具體教學實施方面,要重新擬定教學大綱,制定線上教學課程標準。一節完整的線上教學課,要有每節課的單元設計,要篩選教學內容、創編教學方式、規范課業評價等。
2.2學習時空
線上教學存在巨大的時空差異性,學生身處不同的居家學習環境,甚至于教師也處在不同的授課環境中,教學場所、設施、儀器、自制教具等都因人而異。對無法通過平臺完成的教學內容就很難做統一的標準要求。一方面,學生個體生活環境、家庭組成、作息時間等因素都是影響在線學習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學習行為自律、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以及學習平臺技術應用等因素造成不同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較大。此外,借助于互聯網平臺打造的虛擬課堂,教師的“講”并不能完全轉化成學生的“做”,尤其對于某些技術、技能類課程(如體育、實驗、實訓課等),學生居家環境缺乏必要的場地、設施、儀器,很難執行規范性的操作。
2.3學齡差異
線上教學對不同學齡階段的學生作用效果不一,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選擇度較高,不同學齡階段應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自主在線學習的能力,必須由家長協作,教學應盡可能結合參與、體驗、任務驅動、家校合作的內容。初高中階段學生掌握一定平臺操作、使用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獨立完成線上學習的能力,教學要以完成預定學習目標,以疑難解答對應成績考核為主。大學階段是培養專門人才的時期,教學設計要體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引導學生自主、主動學習,教師是教學的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合作者,以項目主題和問題解決為導向,進行按需學習。
2.4教學負荷
在線課堂教學對于班級學生數量似乎沒有限制。如一堂全校范圍內的選修課,教學內容相同,傳統教學中由于受到班額教學承載力的限制,一位教師只能同時為幾十名學生授課。在線課堂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技術手段允許,直播間不存在人數載荷限度的問題。那這樣是否可以完全拋開班額人數的顧慮,照單全收?是否可以安排專業能力優秀的一名教師為全校學生統一授課?顯然這樣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不同的教師有不一樣的授課風格,學生個體性也形成差別化的學習需求,教師與學生雙向選擇形成獨特的課堂氛圍,充分體現了教學過程的能動性、創造性。應對此類問題,不能讓課堂直播教學在普通直播概念浪潮下隨波逐流,要建章立制、界定內涵。
2.5互動協作
協作是開展在線課堂的必要方式,教學中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同操作完成應用平臺的使用,學生需要對教師的指導行為進行文字或者語音反饋。簡單的交流互動,表面上是知識傳輸的形式,實則引發整個教學模式的革新締造。線上直播教學模擬真實課堂環境教學,無疑是當下最主流的在線教學形式,教學約定了主體雙方的責任,有別于其他學生自主完成的在線學習形式。教師仍然主持課堂、劃定內容、約定規則,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手段實現教學互動,最大限度保證課堂教學要素(教師、學生、場所)的完整性。教師不再通過解讀學生的言語表情、肢體動作來平衡課堂進程,進而通過注入式文字、音視頻傳輸等方式來驅動教學實施。實踐證明,這樣的方式更有利于增強學生在班級中的角色感,促進課堂有效學習的發生。
3結語
作為更具創新性的教學方式,線上教學整合了可以被有效利用的互聯網資源,在特殊的教育背景下,能夠有效發揮高效、超越時空限制的特點,讓教學在不同的環境中開展,是其他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在實際教學開展過程中,搭建師生互動、生生協作的融創平臺,使得教學資源不再僅僅局限于教材、教案,多元化的教學內容被更直接地引入在線課堂,實現零介質知識傳遞。但在線教學同樣面臨諸多挑戰,如教師教學勝任力的問題[4]、教學承載力的問題,這中間需要與傳統課堂教學進行比對分析,借助傳統課堂積累的實踐優勢,劃定線上教學的運行標準。具體實施環節需要擬定統一的在線課堂教學方案、差別化的考核量化內容,緊接著是考量線上、線下有機融合教學的實操性,讓在線教學的優勢成果持續發揮功效,明確其作為一種獨立的教學形式,承擔教育工作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EB/OL].[2020-02-12].
[2]奧爾科特,肖俊洪.領導者當務之急:謀劃后疫情時期的在線學習[J].中國遠程教育,2020(7):1-6,40,76.
[3]李政濤.基礎教育的后疫情時代是“雙線混融教學”的新時代[J].中國教育學刊,2020(5):5.
[4]邱燕楠,李政濤.從“在線教學勝任力”到“雙線混融教學勝任力”[J].中國遠程教育,2020(7):7-15,76.
作者:田野
- 上一篇:騰訊會議在醫學影像學線上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財務管理課程線上教學模式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