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線上教學研究

時間:2022-12-15 08:48:01

導語: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線上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線上教學研究

摘要:2020年初,很多高校除了部分實踐課之外,所有課程初次采用了線上教學模式;隨著疫情的發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也開始探索和實踐。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線上教學有其優勢,也遇到很多問題。從線上教學、線下教學、教學資源、教學平臺等多個方面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進行分析發現,在后疫情時代,高校同樣需要注重教學資料的收集,提升學生的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并堅持“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

關鍵詞:線上教學;數字媒體;技術混合;教學模式

2020年初國內所有學校因疫情原因都無法如期開學,在此特殊情況下,教育部要求“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確保線上線下同質”,各校積極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積極開展線上教學工作。[1]在大數據和云課堂背景下,線上教學逐漸引起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其中以對線下課程進行知識補充的“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漸漸成為研究重點。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比其他專業課程實踐性更強,在線上教學及“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新形勢下,應重新思考線上教學的特點,探索能滿足課程需求,適合本專業的新教學模式。

一、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線上課程發展的優勢

(一)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本身的優勢

數字媒體技術是一門注重創新創意且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課程要求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一定的創新創意能力兼具藝術設計理論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術,并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的人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線下課程有以下特點:1.多媒體教學多于板書教學數字媒體專業下設的二維動畫、三維動畫、視覺傳達等課程,都需要使用多媒體來展示圖片、動畫、視頻等教學案例,實踐性強,即使是理論課,案例分析也占有較大比例,并常輔以現場多媒體操作示范,課堂對計算機技術依賴度較高,學生對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也較為熟悉。2.教學手段較為豐富理論講授、案例分析、案例操作示范、探討設計方案、小組合作實驗等都是本專業課程常見的教學方式,且教學內容較有趣味性,容易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自主性較強,教學過程注重引導,更注重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個性和創意。相比于其他專業課程中以教師為主角,講授幾乎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教學方式,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手段豐富,趣味性足,注重學生的交流和創新。以上兩個特點便決定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線上課程有較大的優勢。學生對多媒體教學的熟悉,使他們能迅速適應線上教學模式,豐富的教學手段培養了學生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在線上學習中較好地自主學習,不會過分依賴教師。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分隔在屏幕兩端,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僅能幫助他們完成課堂學習任務,還有助于發展其研究、批判能力。

(二)線上教學模式提供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環境

比起線下教學,線上教學自由度更大,只要網絡通暢,就可以聽課,不僅能重復觀看課堂教學視頻,還能觀看網絡上其他名師的教學視頻,進行對比學習,牢固掌握知識。目前,全國有200余所高校開設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各校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參差不齊[2],線上課程的建設,能讓更多師生有機會聆聽本專業的名校名師的精品課程,接觸到更多的教學資源。

(三)線上教學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成為趨勢

個性化的發展與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個性和創意的培養不謀而合。在信息化時代,個性化學習已成為一種趨勢,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一步。不同學校、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不同的興趣點,而線上教學能使學生根據自身需求、學習風格、興趣喜好來選擇不同教師的線上課程?;ヂ摼W和越來越完善的各類平臺為線上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有助于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學習。(四)師生得以無障礙地線上交流“互聯網+”和各類終端技術的普及,讓師生得以毫無障礙地線上交流。即時溝通讓交流不受距離的影響;隔著屏幕,部分學生少了課堂交流的羞怯和心理障礙,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并獲得解決困難的思路和方案,開闊視野,完善知識結構,為將來工作中的合作交流奠定基礎。線上教學使交流不限于班內、校內,不同學校的師生交流同樣方便,擴大了交流范圍,增加了交流的豐富性。

二、線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一)在教學資源方面遇到的問題

大部分教師初次接觸線上教學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事發突然,準備不夠充足,導致教學資源不夠豐富。在教育部開放的2.4萬余門優質的線上課程資源中,數字媒體技術方向的課程略顯不足,學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資源。而教師在倉促準備中也遺漏部分資源,導致課程資料種類少,精品教學視頻資料更少。另外,突如其來的疫情也使得大部分學生無法獲得紙質教材,使預習和復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學平臺方面的問題

當前,在線教育平臺發展得較為完善,可供師生們選擇,如百度傳課、慕課網、騰訊課堂、網易云課程、學而思網校等,資源較多、質量較好;但這些平臺普遍存在如下問題:1.教育資源分類不夠清晰教育機構和職業培訓的線上課程混雜,本科、專科和培訓機構的教學資源都混雜在一起,難以通過課程名稱和搜索來分辨,造成了課程質量參差不齊,師生難以尋找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學生更難以找到符合自己學習標準和學習需求的課程,長此以往,學生對教育平臺和線上教學資源的獲取喪失了信心。2.線上教學平臺的功能各不相同線上教學平臺的功能各不相同,使師生不得不使用不同的平臺來完成教學工作。疫情期間,一個教師的計算機、手機同時下載三個以上的教學App是正常現象,而學生需要下載得更多。頻繁地切換平臺,給師生帶來了諸多不便,嚴重影響了線上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線上教學方面的問題

疫情暴發之前,只有少數參與過線上課程建設的教師才具備在線教學的經驗,大多數教師都是“趕鴨子上架”,臨陣磨槍,匆忙中扮演了“主播”的角色,對線上教學的準備不夠充分。有些教師直接將線下課堂教學方式搬到網絡上,忽略了線上線下教學情況的差異。有的教師甚至直接將其他學校的線上精品課程播放給學生,出現了課程內容與自己學校的教學大綱無法契合問題。另外,線上教學中,教師無法像線下那樣把握課堂,包括學生的聽課情況。學生在家中用計算機聽課,學習氛圍大打折扣;又沒有教師的督促,學習全靠自覺,效果難免下降。加上許多教師缺乏線上教學的經驗,不知道如何把握線上課堂,照搬線下課堂的教學方式,使線上課堂變成了教師的獨角戲。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性較強,有許多與軟件操作相關的內容,要求教師邊講解邊操作,并留出時間讓學生現場實踐,熟悉步驟和發現問題。線上教學讓這一環節變得困難,特別是學生實踐時,教師無法現場觀看并糾錯、指導,只能由學生提出問題,再通過投屏或遠程控制等方式進行線上一對一的糾錯和講解,這種方式會耗費大量時間,造成課堂效率的降低。且無法監督部分不夠自覺的學生,弊端顯而易見。

三、關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思考

經過疫情期間對線上教學的探索和實踐,高??偨Y出了許多問題和不足,對“后疫情時代”進一步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也有了一定的經驗和想法。根據在福州大學師生進行的“線上教學情況調查問卷”的統計數據,超過70%的學生對目前進行的線上教學較為滿意,而近90%的師生都選擇在疫情結束后會繼續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對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幾個主要問題,如課程資源不夠豐富,無法把握課堂狀況等情況,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注重教學資料的收集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注重實踐,案例示范、課程作業講評等,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節。經過一輪的線上課程教學,教師可以將教學視頻錄制保存,留給下一屆學生作為資料。特別是案例示范和講評、作業講評糾錯等視頻,是未來學生預習復習的極好資料。經過這次線上教學,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注重教學資料的收集,多瀏覽線上其他教學平臺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錄制自己的課堂教學和輔導的視頻作為資料分享給學生,日積月累,今后的線上教學將不會再有教學資料不足的困擾。

(二)關注學生自主線上學習

教師應多引導學生利用學習終端及各種線上學習資料自主學習,重點關注平時學習不夠自覺的學生,關注他們的預習復習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也可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關注學生學習。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后,將其分成若干小組,并布置討論任務,讓學生線上討論學習進展和收獲,并獲得小組學習成果。這種模式不僅能促進學生間的合作、互助,也可促使他們互相督促,完成學習任務。在分組中有意識地將有責任感的班委與學習不夠自覺的學生分在一組,使班委幫助教師完成督促同學的任務。

(三)堅持“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恢復線下教學后,教師不應立即放棄線上教學平臺,轉回傳統課堂教學,而應該充分發揮線上教學優勢,保留收集整理網絡教學資料、錄制教學視頻的習慣,并不斷積累,豐富課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料輔助預習、復習。特別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有諸多實踐課程,而課堂示范中,軟件操作的步驟和各功能模塊的使用方法極難在短時間內記住,有了視頻資料后,教師可在課前就將學習資料傳給學生,讓他們先通過視頻熟悉操作步驟,再在課堂示范中進一步強調操作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徹底掌握操作技巧。有了視頻學習資料,學生課后的復習方便多了,遇到難題,也能通過復習視頻資料解決,鞏固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四、結語

隨著不斷的實踐,廣大師生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愈發熟悉,而“互聯網+”為線上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線上課程資源出現,各個平臺、終端的功能也日趨完善。相信今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完善,廣大教師們也應抓住機會,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推進混合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應對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2020-02-05)[2020-05-03].

[2]孫曙輝.在線教學4.0:“互聯網+”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4):17-20.

作者:陳哲君 單位:福州大學至誠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