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課堂在小學科學教學的實踐

時間:2022-10-28 09:48:15

導語:智慧課堂在小學科學教學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慧課堂在小學科學教學的實踐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不斷改革與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了現代化高科技階段,現代化教學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在實際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于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泛,與其他學科都有一定的聯系。教育工作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也屢見不鮮,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教育工作當中,同時包括智慧課堂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推動學生成績的提升。

【關鍵詞】智慧課堂;小學科學;實踐研究

一、小學科學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手段單一古板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要不斷滲透學科素養,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技能和學科素養。受應試教育影響,依然有部分科學教師還將教學理念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上。陳舊的教學思想會阻礙教育教學的發展,教師采用這種“大滿貫”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感到反感和排斥,一味地機械式訓練難以提升學生的科學思想和綜合能力,科學綜合素質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忽視科學思維的培養

科學學科比較抽象,也有一定的邏輯性,主要是以探究知識為目的,其中自主探究是科學的核心部分。小學期間學好科學非常關鍵,學生必須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為日后初中階段、高中階段鋪設出一條扎實、穩定、寬廣的道路。以往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論知識、概念性知識的講解中,缺少對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在科學學科中最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在研討中解決問題,是當前科學教學的教育目標。

(三)學生學習狀態散漫,興趣不佳

小學科學屬于探索性、鉆研性很強的學科,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教學活動又缺乏趣味性和新鮮感,學生自然不愿意去學,難以投入其中。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慢慢地對科學學習產生了一種厭煩情緒,對于科學學習的興趣逐漸消減,使科學教學活動變成了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有時候教師在講臺上經常上演“自問自答”的情況。在這樣一種惡性循環下,教師不主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到科學知識學習上,學生對科學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和心理,科學教學活動自然效果不佳。

二、小學科學教學實踐背景

(一)時代背景

時代在不斷進步,無論在任何時代都離不開創新,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使教育教學得到有效提升。在以往教學中,要想讓學生體驗有聲課堂,一般情況下教師會選用一些紙質的圖片,教學輔助設備投影儀、錄音機等,再加上各種顏色的粉筆,因為課堂容量有一定的限制,只能通過單一的圖片和有限的音像,再配上一成不變的板書形式,即便為課堂增添了更多的精彩,但消耗太多的精力和時間。而在現代智慧課堂教學中,系統本身為學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豐富圖文和有聲資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學情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來設置新穎的教學內容,還可以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聲音、動畫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夠獲得真實體驗感。

(二)現實背景

目前,各大教育機構倡導智慧課堂的運用,智慧課堂教學管理系統集視頻、音頻、PPT、隨機點名、倒計時、批注以及教師評價等功能為一體,將這些功能運用在一個軟件中,擁有強大的交互功能,能夠實現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溝通合作。尤其是小學科學學科,更講究操作性、實踐性、探究性,將智慧課堂與小學科學學科融為一體,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教學內容,也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達到幫助學生提高科學素質的目的。

三、智慧課堂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一)利用智慧課堂教學創設多樣化教學情境

首先,小學科學趣味課堂的要求就是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探索并發崛課堂學習的樂趣,所以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是非常必要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進行話題的引導,讓學生自行討論對于該問題的意見或者建議。例如,在講解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探索宇宙”這一節內容時,本身科學學科就具備較強的探索性、趣味性,學生在學習這節內容時會帶有興奮、好奇的狀態,神秘感越強就越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以神秘、探索、宇宙等關鍵詞為教學切入點,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先進教學手段,把教室打造成一個神秘的宇宙世界,讓學生能夠真實體驗,給予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他們一起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在播放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我國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的壯觀場面以及繞月運行的過程動畫設計,學生觀看后非常有代入感,瞬間喚醒了學生對太空知識的求知欲。最后,在學生投入狀態后,教師再為他們講解太空的相關知識,進行詳細的分解,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太空的奧秘進行不斷探究和鉆研。這樣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當前學生的需求,將沉悶的課堂氣氛變得活靈活現,讓學生眼前一亮,重新認識了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感知太空知識的神奇,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科素養。

(二)利用智慧課堂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小學生科學思維的變通性就是指小學生在進行科學活動的思維鍛煉過程中,能夠舍棄舊思想,創造出不同方向的科學性思維,還能夠在小學科學的學習過程中做到舉一反三。在小學科學教材中有很多思考性科學談論題目就是專門訓練小學生的科學變通性思維的,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不僅能激發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還能夠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加深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促使其學習成績提高。例如,在講解“杠桿的科學”這一節內容時,在學生充分認識了杠桿的主要作用后,小學科學教師就應當推動小學生積極地聯系日常生活中的用具,并且說明在哪些地方運用了杠桿的科學原理。之后再鼓勵小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實際的科學思考:“有什么工具是運用杠桿基礎性原理進行設計的?并且它們為什么根據這一原理進行設計?”再如,小學科學教師在帶領小學生學習有關“月球”的基礎知識時,就可以引導小學生先對地球的基本知識進行回憶,比如地球的引力作用以及重力、空氣密度等,然后再讓小學生根據地球的科學知識來思考月球上的引力、重力以及空氣等相關內容,進行科學思維的變通性思考。這種小學科學的變通式訓練能夠幫助小學生打破科學的常規性思路,并且為小學生開創新的科學創造性思維,有效訓練了小學生的科學變通性思維。

(三)利用智慧課堂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得益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的教學手段被不斷運用于小學科學教學中,視頻、音頻、圖片等多種形式的內容得到越來越廣泛的使用,這些內容的不斷運用,目的是為小學生學習科學創造更多的興趣點,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將教學內容通過聲音、畫面等形式展示出來,借此抓住學生眼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茖W實驗教學內容非常豐富,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就啟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網絡資源當中尋找更多的知識學習方法以及更寬廣的知識運用路徑。例如,在講解“植物的生長”這一科學課程時,小學生對于植物的生長過程只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認識,由于平時生活當中缺乏對身邊植物生長過程的觀察,導致在學習當中很難開展學習活動。這時,我利用網絡手段,從網上找到一些常見植物介紹和其生長過程的視頻,之后在課堂上播放出來,學生雖然在生活當中對于植物生長缺少足夠的觀察和認識,但觀看視頻之后發現,原來植物的生長都在無聲無息當中進行,在生活當中要多觀察才能更好地學習植物生長知識。另外,小學科學教師就可以引導小學生在校園內觀察樹木,充分觀察后,他們就會向小學科學教師提出相關問題:“為何樹木的樹皮會裂開而樹枝的樹皮不會裂開?這對樹木會有什么影響嗎?”等。小學科學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小學生生活中科學問題的答案,應當先為小學生講授有關植物的科學知識,引導他們帶著這些實際科學問題進行深入的科學學習,并在此基礎上鍛煉自己的科學創造性思維,讓小學生對小學科學學習充滿興趣。綜上所述,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同時迎來了5G時代,從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發展到今天智慧課堂經歷了數年的發展歷程。智慧課堂與小學科學教學的整合,需要教師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和網絡資源,提升教學指導的科學性,以更豐富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拓展科學教學的廣度,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科學教學指導,幫助學生從小就形成優異的科學素質。

參考文獻:

[1]文彥佳.智慧教室環境下小學科學課堂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07).

作者:劉三紅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板橋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