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班化模式研究
時間:2022-12-28 02:52:38
導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班化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轉換教育理念
如今,在新的高考政策下,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已成為參加高考的一塊敲門磚,所以逐漸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但如果我們教師不轉換教學理念,仍按照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來實施教學,讓學生每天進行題海戰術,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難以得到有效激發;如果僅僅是班級人數少了,教師教學觀念不轉換,那就不能稱之為“小班化”教學?!镀胀ǜ咧行畔⒓夹g課程標準》中提出,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不僅僅是掌握基本操作的技能,更要讓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交流和合作,能養成解決實際問題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認知和情感能力的發展。教學評價也應圍繞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來組織,重視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采用多元化、靈活化、人性化的課程評價。
2科學分組,動態座位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上課地點不同,信息技術課一般安排在微機房,我們給學生安排的座位也與教室里不同,會根據具體的情況動態安排座位。根據教室的布局,我們將教室計算機安排成4縱列,將學生分成4小組,每組當中的成員先由學生自由組合,再由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微調。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模式。
2.1按學生興趣進行分組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將知識和能力等程度不相同、但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分成一組,這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圖文混排》這一章節時,教師不像以往按照教科書上采用的“綠色家園”為主線,讓學生按照這個主題完成作品,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每組自選一個主題,然后學生根據所選的主題,主動進行素材的搜集,版面的布局等。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互動頻繁,基本上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令人滿意的作品。不少作品主題突出,圖文混排合理,色彩搭配較好,每幅作品都閃耀著集體的智慧。相同的興趣,相同的愛好,使學生的學習潛能被激發出來,小組合作的優勢充分彰顯。
2.2按學生自身素質進行分組
由于學生的性格、家庭背景和自身的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在學習中的表現也不相同。大多情況下,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能積極參與,很好地融入各種教學活動,但也存在一部分學生因為膽怯、羞澀和不自信等因素,不能有效地參與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所以,教師盡量做到將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小組,這樣一來,相互之間會互相學習,互相激勵,共同提高。一般來說,給每組安排一位具有一定組織能力、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安排一位學習困難、需要別人幫助的學生。如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必修的內容(Word、Excel部分)特別是Word這部分內容,絕大部分學生已掌握得很到位,極少數學生可能會對某些知識點有些遺忘,這時如果教師還像介紹一款新軟件那樣從基礎開始傳授,會浪費大部分學生的時間,而且也無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采用該種互幫的合作學習模式,讓對這部分內容學得較好的學生來幫助輔導部分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這比完全通過教師來講授,教學效果更顯著。我們的座位并非一成不變的。有時候,學生會對固定的分組產生抵觸情緒,我們也會根據課程的內容更換組員。這樣,學生在新的小組中能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3因材施教,促進學生間協同合作
我們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中不僅僅是單獨的個體,我們生活在大社會中,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是生存的基本要素。學生在學校里不光是學習書本知識,更要學會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作為一位合格的教師,應有效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
3.1明確教學目標,精心備課
教師在教學之前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備課,這就需要教師深入研究教材,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布置給學生的任務一定要有層次性,要有一定的探究和討論的價值。設置的問題也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這樣才能讓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在設計合作環節時,也要預算好小組合作所需的時間,這樣才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Excel表格的圖形化》這一章節,筆者是通過這樣幾個環節來給學生分配任務的。首先大家觀看幾張不同類型的圖表,總結出常用幾種類型圖表的特征,然后根據具體的題目要求選擇相應的圖表類型進行圖表的制作,接著自己摸索如何對圖表進行修飾,最后讓學生掌握如何利用計算機來解決實際中的問題。通過以上4個任務,讓學生由淺入深,慢慢掌握本節的教學內容。
3.2明確學習任務
一節成功的授課,并不是教師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教科書上的內容,而是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真正掌握到什么。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明確本次的任務是什么,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尤為重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經常不聽清教師的講解和要求,只顧忙自己的事情。所以教師在布置任務時千萬不要通過口頭的方式傳遞下去,這種方式大部分學生根本無法完全記住。所以,一般情況下,筆者都是直接將任務轉換成文字描述,任務內容盡量細化,并發送給每個學生。如果有對任務不清楚的,會讓學生再次描述一次,加深對任務的理解,這樣確保每位學生在小組合作之前都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要達到什么目標,這對小組合作學習極為重要。如在《認識數據庫》這一章節,學生很容易簡單地認為該章節的教學目標就是了解數據庫的基本概念即可,但如果僅從這一目標入手,學生很難有效掌握本節的教學目標。所以筆者將這節的任務進行了細化:①先觀察兩款軟件(Excel、Access),指出兩款軟件的區別(從圖標、擴展名、軟件基本要素,軟件的功能及表之間的關聯這幾個方面);②了解“數據庫”、“數據庫應用系統”和“數據庫管理系統”之間的關系;③通過家庭的族譜圖來了解Access中表與表之間的關聯問題。
4注重過程性評價,采用多元化、靈活化、人性化的課程評價體系
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一般采用書面考試與上機測試相結合的方式。書面考試比較便于操作,而且可以對學生進行定量評價,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對于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學習的掌握情況,通過一定形式的書面考試還是挺有必要的。書面考試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強化對基礎知識和原理的理解,也是給教師提供教學效果反饋的一種直接方式。但信息技術教學更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所以在試卷測試的基礎上,還必須進行相應的操作測試。上機測試也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測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機測試要求學生根據題目的考核項目,規范地獨立完成,因此也比較直觀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但上機測試僅僅是檢測學生的操作能力,不能真正地了解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也不能及時有效地調控整個教學活動,甚至對學生難以給出一個全面的評價。新課標明確指出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著重培養學生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用信息科學的觀念來思考、處理和解決問題。因此,筆者認為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應更注重過程性評價,逐步樹立教學與評價有機結合的教學評價觀,確保評價對教學“全過程”的促進作用。
4.1作品評價法
作品評價法是指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完成相應的作品,根據學生所提交的作品對學生的認知、技信息技術課程主要還是需要學生掌握一些基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本的操作技能,每一章節都需要學生能獨立或通過合作完成相應的作品。教師應重點鼓勵一些有創意的作品,在評價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不同類型作品的創作,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不同的應用技巧,更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給學生展示作品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我點評或學生之間進行互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時刻記住評價的主體和對象是學生,評價只是為了促進學生進一步有效地學習,一次評價不僅是對這次作品的總結,更是下一次完成作品的導向和動力。通過多次的作品制作,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觀念來處理和解決問題,制作的作品也將越來越優質,教師也可以通過作品來看到他們成長的足跡。
4.2成長記錄袋
成長記錄袋是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新興評價方式,是指教師根據教育教學的目標,在平常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種作品、活動記錄和評價等資料收集起來。通過合理地分析與解析,反映學生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情況,了解學生各方面發展的過程,從多角度多側面掌握教學信息,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效并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因為現在實施小班化教學,每個班的人數不多,教師有更多的時間來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要及時記錄學生課堂活動的各種表現,如學生出勤情況、學習態度是否積極主動,是否提出了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是否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是否幫助學生共同提高等方面,建立相應的成長記錄袋,教師也要及時作出公正評價并做好記錄。成長記錄袋的內容不是學生單方面的資料庫,也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活動過程的結晶和成果的積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發揮信息技術學科的優勢,采用電子方式而非紙質,可以更好、更快速地進行添加與修改。小班化教學僅是通過“小班化”這一平臺,以現代教育理念為載體,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將會大幅度提升。
作者:丁紅美 單位:江蘇省泰州市第二中學
- 上一篇:情景教學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 下一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