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
時間:2022-02-24 10:27:50
導語: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等新要求。國務院印發的《“互聯網+”行動意見》也提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給方式”,鼓勵學校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及教育服務平臺,逐步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鼓勵學校通過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等方式,對接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探索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務提供新方式。
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聯系最密切。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一些職業學校課堂教學效果較差,人才培養質量不高。那么,如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使中職課堂生動起來呢?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深度融合是一條有效途徑。要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可以吸取翻轉課堂的思想精髓,同時要更加注重實踐教學,突出職業教育“做中學、做中教”的特點,建立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深度融合的“導學探做”智慧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混合學習。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使用網絡工具和微課程資源服務平臺,以在線形式完成知識和技能的傳遞。
系統平臺承載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課程學習資源,包括電子文本、2D(3D)動畫、虛擬仿真、技能流程視頻以及多種風格的講課視頻等。不同學習風格和學習進度的學生通過學習終端,按照自己的步調自主完成個性化學習任務。教學資源多樣化的展現方式,充分照顧到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時也遵循了人的認知規律。其次,教師要精心組織課堂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活動。教師提出明確的研討任務和時間安排,學生根據自己在線學習體會和疑問,在小組探究環節貢獻自己的認知收獲,提出學習疑問并解答小組其他成員提出的問題,共同完成小組作業。教師也可加入探究活動和實踐任務,實現課堂學習探究活動和實踐操作活動的無縫對接。最后,學生在實驗室、實習車間、經營現場或仿真實訓室進行實際操作訓練。通過學生之間展示分享各自的問題、經驗和成果,教師現場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實現學生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上述教學步驟的教學時間長度安排,可以依據課程與專業教學任務和學習目標靈活確定。
在信息技術和校企合作支撐下,河南省積極探索“導學探做”智慧教學模式,并將在洛陽市財經學校開展試點工作。這項試驗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活動為載體開展教學工作,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學校建設“入校百兆、校內千兆”的寬帶無線網絡、高智能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服務平臺、高技術的智能學習終端,實現“學習終端人人有,優質資源生生通”;建設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智慧教室;組建學生全員覆蓋的社團活動小組;開展成長感悟課;建立校企合作,創業創新的學研中心;建立一支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導向的優質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團隊,建設“五個對接”的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目前,洛陽市財經學校適應“導學探做”智慧教學模式的教學環境、軟硬件已經建設完成,師資培訓和教學資源建設正在進行之中,預計2016年春節后正式啟動實施。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導學探做”智慧教學模式的試驗推廣方面,我省已喜結碩果。
在第六屆全國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中,我省中職學校經過精心準備和激烈角逐,獲得4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的優異成績。這是我省中職學校參加信息化教學大賽,繼前三屆均獲得全國前10名的優異成績之后,又一次取得驕人成績,充分展示了我省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改革創新的水平。
作者:宋安國 單位:河南省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研究室
- 上一篇:信息技術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
- 下一篇:鐵路物流市場營銷SWOT分析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