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

時間:2022-05-04 10:29:57

導語: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

一、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是時代趨勢,是教師應具備的一項技能

(一)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表現力,是教學改革的需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筆者一改以往思想教育課講道理多易枯燥的特點,運用計算機網絡找到相當多的案例視頻等生動的素材,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演示給學生觀看,學生像看電影一樣從聽覺、視覺上充滿興趣地、不知不覺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學生的課堂專注性大大增強了。(二)多媒體教學應該充分發揮視聽功能,增強感染力:教師運用計算機制作課件,這是作為現代教師一項新的能力,越來越被重視。筆者本人在多媒體教學中十分注重課件的生動性和感染力。在教學中,設計課件時,注意利用圖片、聲音、視頻、動畫對人體各種感官的沖擊和刺激作用,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使課堂變成學生精神的豐盛大餐。(三)多媒體是輔助教學而不應是教學的全部手段:多媒體教學中最主要的媒體,不是計算機,不是圖片,不是視頻,而是教師本人。多媒體本身只是輔助教學,而不是教學的全部,不然的話就會本末倒置、物極必反。所以多媒體教室中,演示的屏幕位置不能取代黑板,應該給黑板一個完整的空間,而屏幕應是教學內容的補充,真正符合其“輔助”的作用。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在課堂教學中,恰如其分的利用信息技術的多樣性、新穎性、藝術性、直觀性等特點,以及靈活多變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學生對原本覺得枯燥、難懂、抽象的問題感到生動、有趣和具體,從而愛學、樂學,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過程的愉快。(二)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能引起學生對學習問題觀察的興趣和注意;能夠增大觀察的可見度和清晰度;可以擴大觀察的范圍,能夠突出觀察對象的重點和本質特征,提高觀察效率;還可以對觀察對象有目的地進行選擇、剪輯,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更有代表性,往往可以使學生獲得比在現場觀察還要好的效果。(三)信息技術可以把教材的各種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等)直觀地再現出來,而且往往比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更鮮明、更強烈、更集中、更形象,更具說服力,加之信息技術所特有的呈現方式,可以更好地發揮審美教育的作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寓真理于具體的、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感染力強,能更好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教學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信息技術讓我們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各種教具、學具、投影、電影、錄像、錄音、計算機等多種媒體技術,集光、形、色于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讓學生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這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徹底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完成了傳統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將達到樂此不疲的地步,他們會克服一切困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四、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實現形式之一就是支持的自主學習

第一,注重使用不同的技術、不同的媒體組合,做好教學內容設計,提供教學服務,構建情境,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促進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第二,注重促進技術的優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相互的結合,就會形成新的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旌鲜浇虒W模式的應用,可以很好地實現有支持的學習;第三,注重新技術的應用。要根據各種教學需要,升級改造現有的應用軟件系統,自主研發先進的教學管理系統,無縫集成,形成一個功能強大、性能優越的網絡教學平臺。同時開發小課程等微型資源,適應學習需要,為學生提供時時、處處的自主學習支持。作為教師,課前應多方面整合教學資源,課上應用信息技術啟發學生思維、擴充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實現師生之間的多元化教學交往。而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能利用網絡平臺登陸資源庫自主學習,實現與教師的有效互動,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培養自己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總之,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對于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把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充分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到學校各方面工作中,加深全體師生對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師生的信息素養,培養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態度和價值觀,進而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

作者:丁更師 單位:甘肅省會寧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