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挑戰與優化
時間:2022-09-27 09:20:52
導語:職業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挑戰與優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最早的信息技術教學源自20世紀80年代的“計算機課程”,之后進行不斷的修正而形成今天的信息技術課程。我國在中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進入21世紀的互聯網時代之后,無論是外界還是課程本身都對信息技術的教與學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技術課程面臨的挑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應對,以不斷優化職業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職業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優化
一、引言
我國在中學教育體系中,一直較為重視信息技術的教學。從信息技術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定位來看,信息技術是屬于中學生素質教育及素質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校方面,加強信息技術的教學,無論是對于提高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還是對于提高知識技能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最早的信息技術教學源自20世紀80年代的“計算機課程”,之后進行不斷的調整和修正,逐漸形成今天的信息技術課程。應當說,我國在中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進入21世紀的互聯網時代之后,我們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情況,對信息技術的教與學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戰。比如,我們通常都說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這主要是反映在最為核心的幾點特征上:一是以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并且表現為從典型的技術驅動發展模式向應用驅動與技術驅動相結合的模式轉變。二是迎來以非結構化為主要特征的大數據時代,同時伴隨而來的是大數據處理和挖掘技術以及云計算等。三是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互聯網設備的普及,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信息披露,截至2017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達到97.5%。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對于職業中學的學生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也對職業中學的教學體系和教學課程有著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影響可能程度更深。這種影響可能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于課程本身的影響,另一個是對于課程教學的影響。一是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影響。在職業中學中,學生主要是以職業化發展為主要導向,素質教育的課程受到一定的影響。以本學校為例,由于是體育運動學校,因此學校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體育方面的課程上,同時體育鍛煉占據了大量的學習時間。而作為信息技術課程則容易受到忽視。但信息技術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信息化知識和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化解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就需要學校方面進行綜合衡量。其次,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大部分職業中學的學生容易忽視文化課程的學習。這主要是由職業中學的特征決定的,而且信息技術課程可能比語數外等主要文化課程地位低。二是對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影響?;ヂ摼W時代對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挑戰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一是知識結構的挑戰。在職業中學中,由于學生文化課程壓力較小,因此學校一般不限制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從而學生有機會接觸互聯網,也能了解到較多的信息技術方面的信息和資訊。這對于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課程教學形式的挑戰。由于在職業中學中,信息技術課程不是主要文化課程,得到的教育資源也較少。因此,大部分教師沿用之前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學習興趣的挑戰。由于大部分學生都能接觸到互聯網,因此,傳統上信息技術課程的知識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如何提高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是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課程應主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可能對于職業中學來說,這一問題更為凸顯。
三、互聯網時代下優化職業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建議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技術課程面臨的挑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應對,以不斷優化職業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
第一,建議職業中學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在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技術是時展的核心技術之一,無論是作為基礎設施之一的計算機技術及通信技術,還是作為數據來源的非結構性大數據或者大數據的處理和挖掘,都體現了時展的趨勢。作為當代的職業中學學生,如果不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就容易被時代所淘汰。信息技術課程應該是職業中學學生基本素養的核心課程。因此,建議職業中學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在課程的配置上適當安排更多的高素質的青年教師,在教學資源上多配置一些較為先進的計算機等。
第二,改革并創新教學模式。這是對職業中學信息課程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的知識性教學模式中,由于職業中學并沒有高考的學習壓力,因此,很難通過僅僅是傳授信息技術知識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去主動學習。如果要提升職業中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改革和創新,比如采取微課、反轉課堂、幕課等創新型的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手段上也應緊跟時代步伐而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
第三,進一步提升教師知識結構。教師知識結構對于提升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職業中學應重視教師的在職培訓和進修等工作,鼓勵在職教師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學歷進修等,更新知識結構;也應提供更多的在職短訓、講座、參加研討會等方式進行在職培訓,提高對于信息技術新知識的認識和學習。
第四,鼓勵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文化課程的融合。應當說,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課程越來越會成為一門基礎性的課程,地位較為重要。職業中學學校應鼓勵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文化課程進行融合,即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各門文化課程中去,比如近年來就出現了信息技術課程與職業中學的語文、數學和英語等課程的融合課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課程的設計方式值得在職業中學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啟龍.關系轉變視角下“互聯網+”時代職業學校教育的系統化變革[J].職教通訊,2016(16):28-31.
[2]王曉龍.“互聯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12-12.
作者:聶紅兵 單位:沈陽市體育運動學校
- 上一篇:高校財務互聯網+模式路徑探討
- 下一篇:構建和諧社會的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