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基礎雙語教學研究

時間:2022-11-23 03:54:22

導語:信息技術基礎雙語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基礎雙語教學研究

1引言

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是為非理工科學生開設一門公共基礎課。為了適應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需要不斷更新、精選教學內容,兼并、壓縮或者取消陳舊的內容。2009年該課程被安徽農業大學列為重點課程建設項目。2015年至2017年,作者主持安徽農業大學校級教研項目“信息技術基礎課程雙語教學研究”并參與編寫了《信息技術基礎教程》、《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教程》等多本教材,取得一些階段性成果,本文以此為契機展開論述。

2研究的意義與必要性

在教學改革中,我們采用理論教學與上機實踐同步進行的雙語教學模式,學生邊上課、邊按照老師的雙語講解進行上機操作,所學的內容能夠得到及時的驗證和練習,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課堂氣氛也空前活躍。課程后期安排一個雙語實訓作業,由學生自由選擇主題,搜集各種素材,通過團隊合作完成,進一步鞏固了所學內容,鍛煉了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與英文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教師每節課前都要準備配套的雙語教學內容,備課工作量很大;市場上尚沒有專門的雙語實驗教材;對于英語能力強的學生,老師提供的素材太少,也缺乏雙語課后輔導的有效途徑。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探索出更好的教學模式,提供雙語教學互動平臺。我們注重系統研究、整體優化、綜合實踐,所取得的雙語教學研究成果將為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其他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雙語教學改革也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3研究的內容與特色

我們以非計算機專業“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為研究平臺,以雙語教學一線專任教師為依托,以能力培養為導向,通過課程雙語教學實踐,逐步完成課程內容建設、雙語教學模式研究、雙語教學法研究、雙語教學手段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實現雙語教學與實驗的最佳配合。

3.1研究內容

3.1.1課程內容建設

我們根據非計算機專業的特點以及基礎課文理分科的實際,精選課程內容和實驗項目,加入農業信息化的相關介紹,強化設計方法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淡化對學生編程技術的要求,刪除過于專業和繁難的內容。雙語教學內容與實驗內容緊密結合,講解信息技術專業術語的英文表達,使學生在操作中學習英語,培養英文能力。圍繞雙語教學需要以及課程要求重新安排教學內容,把雙語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天日常教學之中,每天日常教學中都包含著新、舊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

3.1.2教學模式研究

我們采用雙語教學與上機實驗同步進行的方式開展教學實踐,探索適合本課程的最佳教學方式。以往的形式是老師講解理論部分的內容,學生聽過講解再去機房動手實習。這樣的模式,會造成學生往往只能獲取碎片化的知識,很難得到一個整體的理論框架。我們通過分析典型教學案例,深入研究雙語教學方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雙語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探究和思考的方法,養成獨立創新與勇于實踐的習慣,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3.1.3項目教學法研究

我們根據“信息技術基礎”這門課的實際情況,通過布置給同學課程項目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靶畔⒓夹g基礎”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學生不僅僅要像其他課程那樣掌握基本的知識點,更為重要的是學會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往的教學中,往往采用老師在講臺上講解理論的方式,這樣單一的教學,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不僅使學生上課缺乏興趣,而且不利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由此我們希望通過改革教學法,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同時,掌握信息技術的各項操作,培養良好的動手實踐能力。為了方便雙語教學,將一個班級分成若干個項目小組,教師啟發學生去主動發現身邊的素材,翻譯成英文。我們把課程中的重難點,一個個分解到子課程當中,每一個子課程完成一個重點或難點的講解,并在課程中當堂練習。我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給每個小組布置適當的項目任務,學生在小組當中進行交流,用英文闡述自己的觀點。通過這樣的雙語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教學中即使發現自己的問題,開闊了學生的學習思路,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利于整個雙語教學教學效果的提升。

3.1.4教學手段改革

我們充分利用校園網資源進行輔助雙語教學。開發雙語教學輔導網站,為學生提供雙語教學大綱、雙語教學課件、網頁素材、課外練習、模擬試題、雙語教學答疑等各種網上資源,讓學生課內課外結合成一體,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發的學習和掌握課程中的知識點,熟悉專業名詞。

3.1.5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對雙語教學考核是一個問題。由此我們提出了雙語教學考核方式改革。第一,我們沿用以往的上機測試的考試方法,以此衡量學生對于課程中基本知識點的掌握。第二,我們考查課程中布置的項目完成的情況以及每個學生在項目中做了哪些自己的貢獻,這一部分由老師和項目組所有同學一起評分,共同商討決定該生在項目中的表現情況。通過這種老師與學生共同評價的模式,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對于項目完成所做的貢獻,幫助他們總結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2研究特色

我們的研究主要特色在于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更加合理。根據非計算機專業的特點,淡化對學生編程技術的要求,精選雙語課程內容和實驗項目,刪除過于專業和繁難的內容,強化設計方法和應用能力的培養。講課與實驗同步,加強應用能力培養。改變傳統的教學與上機操作相分離的模式,教師雙語教學與學生上機同步進行。教師講解相關知識點后,學生當堂上機練習,并進行雙語實踐,達到雙語教學與實驗的最佳結合。

4研究總結

通過信息技術雙語教學研究項目,我們積累了一定的雙語教學經驗,為計算機教學與英語教學協同發展,找到了一條可行的路線。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教學一線,把已有的雙語教學成功經驗推廣到計算機專業課當中,讓更多的同學收獲雙語教學的成果。

作者:華丹陽 單位:安徽農業大學信息與計算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