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學校創新性教學研究

時間:2022-09-07 08:54:34

導語:培智學校創新性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培智學校創新性教學研究

摘要:智障兒童,由于有智力障礙,造成了他們的認知能力的低下和人格缺陷,因此就需要通過教育來開啟他們的心靈。作為音樂教師就要利用音樂“有聲無形”的藝術特點,以及要表現的內容,來啟發學生的美好感知,從而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培智學校的音樂教育,應該創新自己的音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創新性的教學模式下開發自己的潛能,彌補自己的缺陷,使他們增強自信心。

關鍵詞:創新性;培智;音樂;教學

當人們在對音樂的欣賞中,會不斷的學會感受美,提高自己的認知。所以,在培智學校中開展音樂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教學不僅可以實現培養人才的目標,還可以提高智障學生的認知能力。音樂可以說是一種唯美的藝術,音樂文化有著不同體裁的展示形式,能夠使人們達到賞心悅目的作用。

1培智學校開設音樂課程的必要性

在當前形勢下,美育教育已經成為了素質教育中的一種培養人才的教學任務。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美育教育已經成為學校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目標。音樂作為一種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有著很大的美育作用。智障學生由于自身的缺陷造成了自卑感,因此,培智學校開展音樂教學可以提高智障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樹立樂觀的心態。智障學生只有樹立了樂觀的心態后,才能生活的更加快樂。

2創新性教學在培智學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2.1加強音樂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培智學校的音樂教學,如果想要提高教學水平和智障學生的藝術創造力,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加強音樂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只有使音樂課程內容變得豐富多彩,才能夠激發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智障學生學習音樂的潛力,培養智障學生的藝術創造力。每種音樂的類型,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智障學生只有接觸了多樣的音樂課程之后,才能夠對每種音樂的類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通過加強音樂課程內容的多樣性,也可以激發智障學生在音樂編排中的創作靈感,智障學生可以借鑒不同音樂類型中的一些動作和藝術理念,從而創作出自己的作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培智學校的音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比較重要的。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對智障學生的音樂興趣點有個全面的了解,然后和智障學生進行交流,從而選擇智障學生喜歡的音樂類型。智障學生有了自己感興趣的音樂課程,就會很容易學習到知識,這樣對教師進行音樂教學也是很有利的。這樣對教師進行音樂教學也是很有利的。例如,在音樂課程的設置當中可以設置一些民族音樂、現代音樂課程。智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學習到不同的音樂風格,從而培養自己的藝術審美性和藝術修養。

2.2加強智障學生自覺探索創新精神:智障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是比較差的,因此加強智障學生自覺探索創新精神對于提高智障學生的智力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除了可以采取讓智障學生自己編排作品的教學方式還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培養智障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在智障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指導智障學生進行分組,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一起探討問題,從而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在音樂的學習中,智障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然后用智障學生習慣的方式進行教學,并加以指點,這樣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對于提高智障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課上老師可以和智障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把一些學習的問題解決好?;邮綄W習也能不斷提高智障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自己的潛力,對解決音樂中遇到的難題有一個有效的策略。

2.3加強師資力量:由于智障學生自身的特殊性,對音樂教師的師資力量有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師資力量,是學校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培養智障學生藝術修養的關鍵。音樂是一門語言性的學科,因此,學校應該把師資力量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作用來完成。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智障學生交流的能力。教師才能為智障學生的音樂的學習設計出一套科學化,人性化的學習方案。這樣,音樂的教學水平才能真正的提高,智障學生的音樂素質才能真正的提高,智障學生在音樂的訓練過程中出現問題之后,才能夠得到科學、正確的解決。音樂的教學質量提高了,才能使智障學生學習到有價值的音樂知識,才能使他們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樹立生活的信心。

3結語

培智學校的音樂教學是促進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智障學生審美情感的重要手段。培智學校音樂教學在發展中的創造性是最重要的。創新性是音樂審美價值的體現,也是藝術活的靈魂,沒有創新性的音樂教學的發展就會停滯不前。因此培智學校應該利用音樂的審美價值,采用創新性的音樂教學模式來開發智障學生的潛力,實現培養音樂人才的目標。

作者:潘艷 單位:四川省瀘州市瀘縣中宏特殊教育學校

參考文獻:

[1]韓鍾恩,音樂存在方式[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6

[2]施詠.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3]于敬龍-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究探討《學問》-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