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堂變化分析
時間:2022-02-01 09:45:23
導語:小學音樂課堂變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九年義務教育的提出之后,2011新課程教學理念真實被提出。音樂課程作為小學階段基礎教學內容,對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發展價值。為此,本文將通過對比“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對我國現階段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的變法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小學音樂課堂;變化與發展
小學教學活動作為學生重要的教育引導階段,該階段的教學標準直接影響到教師對學生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評價,關系到學生今后的發展。音樂課程具由較強的實踐性與應用性,是一種行為藝術,是培養學生對音樂鑒賞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的重要方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一、教學目標的改變
從我國“教學大綱”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要求來看,主要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忽視學生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隨著新課程改變理念的逐步提出,“課程標準”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標準,在傳統“知識與技能”培養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將學生“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劃入教學目標之中,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占據同等地位。通過對比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從中可以看出,“課程標準”更貼合現代化社會生活,充分展現小學音樂教學規律,具有較強的嚴謹性、周密性與全面性,突出“審美教育”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從我國現階段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情況來看,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音樂知識與技能培養的過程中,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結合社會生活將德育、體育、美育和勞育全面滲透到音樂課堂教學的各個階段;教師通過引導教學,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全面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音樂學習方法,擁有一個完整、系統、全面、科學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端正學生學習意識,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學方法的改變
在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活動實施“教學大綱”階段,教師主要運用傳統教學方式,即“填鴨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單一性與枯燥性,小學生思維意識較為發散,難以受傳統教學模式的約束,上課時通常會出現開小差的現象,嚴重減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且該教學模式主要通過學生對教師行為的模仿性學習,約束學生的思維模式,降低學生創新意識、探索意識與實踐意識,制約學生的全面發展;受我國新課程改變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多媒體教學技術的輔助下,教師沖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在傳統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與創新,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結合社會生活,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及現有的教學資源,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全面調動學生的行為意識,使學生能夠緊跟教師的教學引導,開展一系列音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合作性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音樂學習方法,提高學生音樂課堂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我國現階段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情況來看,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在備課階段根據教學目標錄制相應的教學微視頻,將其上傳到教學共享平臺,開展“微課教學活動”,實現“翻轉課堂”,學生利用課前時間對教學微視頻進行觀看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學內容的改變
從“教學大綱”角度分析,小學音樂教學內容主要涵蓋四方面的內容,即“鑒賞”、“識譜”、“唱歌”、“樂器”,注重強調學生對樂譜知識的識記成果以及唱歌技能、樂器表演技能,知識與技能要求相對較高,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存在一定的難度,降低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從“課程標準”角度分析,小學英語教學內容注重強調學生的“審美意識”,將音樂鑒賞放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首要位置,是整個音樂教學活動的重點內容,把“表現”小學音樂的教學內容,并用“欣賞”代替“鑒賞”,使音樂文化知識與音樂創編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增強音樂知識與技能同多個教學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聯系,能夠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表現能力及創造力,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將“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進行對比,從中可以發現二者之間的變化較小,一方面簡化教學要求,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深化教學內涵,提高教學層次,注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注重我國傳統音樂、西方古典音樂、現代音樂之間的結合與創新。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比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從中了解二者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的不同,明確教學改革的重要性與發展性,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結合,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對比“教學大綱”與“課程改變”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與應用來看,教師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對學生開展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指導與演練,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性卻,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與合作性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過程,落實因材施教,將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審美意識,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參考文獻]
[1]翟婉慧.新鄉市衛濱區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
[2]許銳.建國后我國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2.
[3]武嵐.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施狀況調查[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
作者:李瀟茹 單位:中北大學藝術學院
- 上一篇: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與對策
- 下一篇:地物教學改革實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