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音準培養研究

時間:2022-01-14 10:42:19

導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音準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音準培養研究

【摘要】合唱是小學音樂教學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對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一致的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合唱能夠給聽眾帶來與獨唱完全不同的感受,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本文就小學音樂教學合唱訓練中學生出現的音準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決此類問題,有效培養學生在合唱中的音準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小學;合唱;音準;培養

一、合唱音準的重要性

音準歌唱和樂器演奏中所發的音高能與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歌唱和樂器演奏過程中,隨時都要通過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來解決音準。音準的取得有賴于敏銳的聽覺、精湛的技巧和適宜的演出環境。在合唱中,要實現音準則需要全體合唱參與者的協作配合與不斷的練習。合唱通常分為有伴奏合唱和無伴奏合唱,無論哪種形式,如果出現音準問題,那么作品演出過程中將會出現不和諧的聲音,同時,效果也將會大打折扣。雖然是合唱作品,參與人員較多,但個人的音準問題同樣會影響集體的演出效果,因此,在練習合唱過程中,音準是需要所有演唱者著重訓練的內容,也是在演出過程中,特別是多聲部合唱過程中需要演唱者把握和重視的項目。

二、小學音樂教學合唱訓練中學生出現音準問題的原因分析

由于合唱具有的投資少、易操作、普及廣、意義大等獨特優勢,目前,在我國的小學音樂課堂中也大力提倡開展合唱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合作意識。但在進行實際教學中發現,音準問題是一個普遍的共性問題,幾乎所有的學校在合唱訓練中都會出現,這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一)先天因素。人與人不同,不是每個學生生來就具有音感。有的學生天生就對音高、音色、音準敏感,對音樂的感知力強;而有的學生天生就五音不全,對音樂的感知力弱,對音準的敏感度低,在演唱的過程中會經常出現跑調的情況,而在跑調后有些學生完全感覺不到自己的音準出現了問題,這就會出現整首歌曲演唱出來的效果出現極度不和諧的情況。(二)后天因素。造成音準問題的原因除了先天因素外,還有一些后天因素,比如變聲、心態等。眾所周知,人的聲音從出生到成年,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經歷青春期的時候,男生女生都要經歷一個變聲期。有的人早,有的人晚,在變聲過程中,聲音的音色發生了變化,在演唱過程中就有可能失去對聲音的把控,導致音準問題的出現,這是由于生理性變化造成的。除了生理原因外,心理原因也是造成音準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差,缺乏一定的抗壓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在臺下演唱的時候心情放松,對音準的把控較為容易,而在臺上演唱的時候臺下的觀眾和現場的氣氛往往會給學生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壓力,使學生產生緊張的情緒。尤其是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心理尚未成熟,心態調整能力較差,更易受到心理上的影響,從而發生音準問題。(三)外部原因。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在合唱中發生音準問題還可能是由于受到了指揮、樂隊或隊形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比如,在歌曲演唱的過程中,如果指揮出現了問題,給出了錯誤的提示或手勢,那么就會影響學生在演唱中的發揮,又或者在演出中發生某些意外情況導致合唱隊形或伴奏出現了問題,也會影響演唱人員的正常發揮。

三、小學合唱訓練中培養音準的有效途徑

在小學合唱訓練中,要想讓小學生能夠將合唱曲目完美演繹,杜絕出現音準問題,那么就需要在日常的課程教學與訓練中加強音準方面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音感,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抗干擾能力,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控好音準問題,以便達到完美的演出效果。(一)聽覺訓練。好的音準離不開耳朵的聆聽。小學生的聽力尚處于成長發育期,因此,更要在平常的合唱教學訓練中注意其聽覺能力的培養。敏銳的聽力是幫助學生學好音樂、演唱好曲目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合唱訓練中,可以首先訓練單音聽力。例如,在學習新人音教材的學習曲目《美麗的黃昏》時,教師可以在音樂課上將此曲目用鋼琴彈出,先給學生留下一個初步的印象,而后選擇一個小節,對學生進行單音的聽力訓練,讓學生僅憑借聽力說出彈奏的音符。而后,逐步讓學生以單音的方式將整首曲目復述出來,一方面加強了學生對整首曲目的記憶,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聽力,有助于學生音準的形成。此外,還可以在單音聽力練習的基礎上增加難度,進行和弦的聽力練習。首先,教師可以用鋼琴給出一個基礎音,然后在此基礎上運用同音八度、三度與六度等和弦進行練習。而在后續的合唱練習中,可以將此項內容進一步加大難度,先訓練一個聲部,然后再加入第二聲部、第三聲部,每個聲部之間還要保持區別和空間,在鍛煉學生的聽力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合唱意識和團隊意識。(二)呼吸訓練。呼吸是歌唱藝術的拐杖,運用好呼吸的技巧,才能有的放矢地應對各種歌唱曲目。在合唱中,經常需要用到的氣息方法有“緩吸緩呼”“緩吸急呼”“急吸緩呼”“急吸急呼”“聲斷氣連”等。在練習呼吸的時候,可以截取歌曲中的片段進行氣息練習,將理論運用于實際,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三)心理素質訓練。在進行合唱練習的時候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方面的鍛煉。由于在實際演出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各種突發情況,比如指揮出現失誤、樂隊演奏出現問題或燈光等現場環境都會對學生的心理形成巨大的壓力。在平時的訓練中,教師要對一些常見的突發狀況進行演練,讓學生在真正發生情況的時候能夠應對自如。如果演唱者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合唱中的音準問題就無需過多擔心。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或拓展訓練,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這不僅有助于合唱,更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四)培養音感。合唱界泰斗馬革順老先生曾在其專著《合唱學新編》中提到:“音樂的內心聽覺不是天生的,它來自個人對外界音響的感受和積累。”由此可見,要不斷地從唱、奏的練習中獲得實際音響,才能不斷豐富和積累內心對音樂的感覺。因此,鍛煉音準能力可以從多聽音樂入手。教師可以通過每一節課的不同主題,選擇不同的輕音樂或歌曲播放給學生聽。比如,在學習“春意”這一章節的時候,就可以播放《致春天》《春天在哪里》等歌曲,讓學生體驗歌曲對春天的描繪,通過傾聽不同主題、不同樂器演奏、不同類型的音樂獲得音樂在內心的記憶和積累,豐富音樂想象力,培養音感。

四、結束語

音樂是治愈心靈的鑰匙,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和熱情,能夠讓學生獲得心靈的自由。合唱作為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通過合唱,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健康成長。音準是衡量一個合唱作品的標準之一,通過對聽力和呼吸的練習,心理素質的增強和音感的培養,學生在完成合唱訓練的同時逐步樹立了自信心,增強了藝術素質,為完成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學目標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鐘金花.探析合唱中的音準問題和訓練方法[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02).

[2]薄淵炯.談童聲合唱音準訓練[J].音樂天地,2013(03).

作者:潘亞勇 單位:廈門市集美區園博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