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策略研究

時間:2022-06-04 11:37:48

導語: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策略研究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落實,小學生全面素養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小學音樂教學作為重要的藝術學習科目也面臨著重要的挑戰。小學音樂教師應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積極創新音樂教學的方法,實現小學音樂的高效教學。本文闡述了提升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旨在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的良好興趣。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音樂魅力;教學策略

引言

音樂是小學教學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習音樂對學生的知識補充和以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習音樂不僅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還可以適當地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并且對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和審美能力具有重要意義[1]。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音樂教育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從多方面入手來消除這些阻礙音樂教育發展的因素。

一、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不在考試的科目之列,所以有的教師沒有用心地制訂教學目標,也不會考慮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這就導致學生容易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因此,音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音樂教材的需求,制訂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在制訂教學目標時,不僅要注意制訂知識、技能方面的學習目標,還要制訂情感的教學目標,以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例如,湘教版小學音樂中的《唱臉譜》是一首著名的京戲歌,是京劇曲調與流行音樂巧妙融合而成的歌曲。歌曲《唱臉譜》在歌曲中引入京曲調,屬于“京味歌曲”。首先,教師要制訂知識方面的學習目標:欣賞《唱臉譜》這首歌曲,讓學生了解新的歌曲體裁,體會京劇歌曲的韻味;引導學生認識臉譜,感受京劇歌曲的唱腔,了解相關的京劇元素。其次,設置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通過欣賞、演唱等各種活動,感受京劇的魅力所在。最后,設置情感方面的教學目標:通過對《唱臉譜》歌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京劇曲調的藝術魅力,了解我國更多的優秀文化,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繼續傳承和發揚。再如,《茉莉花》是我國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民歌,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歌曲旋律流暢,音樂結構比較均衡,句尾采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首先,筆者為學生制訂了知識方面的學習目標:學習《茉莉花》音樂及相關知識,能熟練唱讀四分附點音符。其次,筆者制訂了技能方面的學習目標:能流暢、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這首歌曲。最后,設置了情感方面的學習目標:通過對《茉莉花》的演唱和學習,激發學生對民族歌曲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集圖像、聲音、信息于一體,可以把音樂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知識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認識[2]。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可以打破時間、地域上的限制,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到最多的知識;同時,還可以節省教師的精力,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其他指導。例如,在《天山之春》的教學中,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通過欣賞《天山之春》讓學生了解我國新疆地區的地域風貌和人文特征,認識新疆維吾爾族的民歌特點。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新疆的地圖,播放有關新疆的一些風光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來對新疆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之后再引導學生進入歌曲的學習。在歌曲的欣賞環節,教師先用課件出示了樂器的圖片,給學生簡單介紹了琵琶,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歌曲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了《天山之春》的音頻,學生受到視覺和聽覺的沖擊,自然會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印象。用多媒體播放音頻可以使學生清晰地感受到歌曲的節奏、旋律,從而清楚地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再如,《綠色的歌謠》是一首兒童歌謠,歌曲的旋律優美流暢,表達了兒童對綠色世界的美好憧憬和向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休止符的節奏性,并能完整地演唱這首歌曲。課堂上,教師使用多媒體播放了《綠色的歌謠》,并說道:“下面就讓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走進綠色的世界吧!”緊接著,教師用課件展示了一些春天的圖片。通過觀看萬物復蘇的春天景象,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了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

三、結合游戲開展教學

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要求制訂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小學時期的學生各方面發育都不完善,但他們對游戲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結合游戲展開教學。在游戲活動中,學生可以忽略身體的勞累,以精神飽滿的狀態參與到學習中。另外,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為了在游戲中取得勝利,他們會積極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例如,《小老鼠上燈臺》是一首非常流行的兒童歌曲,歌詞簡單,曲調活潑生動、妙趣橫生,唱起來朗朗上口,對孩子還有教育意義。本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是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體驗“貓來了”的緊張情緒,并能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貓和老鼠》的視頻,通過觀看動畫片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根據歌曲的內容設計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音樂游戲——“貓捉老鼠”。游戲的規則如下:全體學生都來扮演貓的角色,教師扮演老鼠的角色。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一片空曠的地方做貓捉老鼠的游戲。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滲透歌曲教學,可以邊讓學生做游戲邊唱歌,這樣一來,學生會在愉快的心情下完成對歌曲的學習,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再如,《彼得與狼》是俄國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創作的一首交響童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音樂讓學生表演故事,首先讓學生分別扮演彼得、狼、獵人,其次讓學生自主進行討論,并發揮想象把歌曲的故事情節表演出來。

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提升小學音樂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制訂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其次,教師要善于借助先進的教學工具,使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豐富音樂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將游戲有效地融入音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游戲教學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季桃.讓音樂走進學生的心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8):248.

[2]張林.樹立有效意識,貫徹有效教學——略論小學音樂有效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7(07):267.

作者:劉瑛 單位:山西省運城市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