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環境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討
時間:2022-01-07 10:44:44
導語:互聯網+環境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互聯網+”環境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對教育領域產生影響,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是新的嘗試。本文通過闡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結合互聯網的相關特性來探索“互聯網+”環境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現路徑,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愛好。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現路徑
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會極大地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信息技術可以為語文教學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尤其是在語文閱讀教學方面,其技術的便捷性和容量的無窮性等特點可以極大地擴展語文閱讀的豐富性和趣味性,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供多元的視角。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現狀
(一)閱讀缺乏主動性
對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他們在平時的語文閱讀課堂中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語文閱讀教學形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導致整個過程中學生參與不足,從而削弱了對語文閱讀魅力的體驗。在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大部分的閱讀內容來自課本,較少依據學生的心理、生理情況進行調整和適當引入新的內容,對學生自身的閱讀情況和感興趣的內容沒有很好地把握,導致學生出現了對語文閱讀認知的偏差。大部分中學生容易被新穎的事物吸引,相較于較為枯燥的閱讀學習,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產生轉移,很難產生閱讀學習的內驅力。
(二)閱讀方式的局限性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閱讀方式的局限性和教學方法的單一性。首先,對于語文教師而言,他們在教學課堂上采取的是機械灌輸的方式,通過課本的講解讓學生進行記憶,沒有及時進行內容的更新,也缺乏更新教學觀念的思維,從而出現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被動聽的沉悶局面,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其次,在閱讀中,初中生由于缺乏正確的指導,未養成良好閱讀的習慣,缺乏閱讀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初中生沒有準確地掌握閱讀的方式和技巧,在進行自我閱讀時出現障礙,難以形成有效的補充閱讀。
(三)閱讀資源的不足
目前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形式仍然以課堂上講授課本為主,這樣的形式很難滿足學生發展的多樣化需求。首先,閱讀內容資源性不足。在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主要依據課本內容進行講解,很少補充課本以外的閱讀資料,導致學生接受到的內容簡單化、形式化,無法與初中生所處的新時代相吻合,從而導致學生對閱讀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這些因素對師生之間的教學和交流是不利的。其次,在閱讀資源的利用上,沒有很好地利用課堂之外的場所,比如活動室、少年宮等場所進行情景式的閱讀教學,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二、“互聯網+”環境下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
(一)內容多樣和傳播迅捷
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傳播內容越來越多,傳播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化。其傳播的過程充斥著海量的數據與信息,包含廣泛的內涵與外延,信息容量的巨大也擴充了教育資源的豐富程度。這一信息空間儲存巨大的特性與語文閱讀教學豐富的內涵以及外延可以以適切的方式和形式進行結合。對于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可以豐富和充實自身的教學內容,特別是對于教師而言,他們可以通過網絡上的海量資源選取與本課堂相關而且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融入,同時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快速傳播的特點學習成功經驗,來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同時,種類繁多的信息內容更能吸引人們的關注,尤其是那些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與想象的初中學生,各種各樣的信息產品可以極大地沖擊其視野,在涉獵廣泛的語文閱讀知識與享受后,學生也可以從大量的內容中獲取閱讀的方法。互聯網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呈現出不一樣的特點,閱讀內容更加多元,已不再局限于書本課堂,它以全新的模式和多元的視角吸引學生的關注,提高其語文閱讀能力閱讀審美能力。
(二)資源共享和信息融合
互聯網的傳播模式是融合了各種信息資源之后的交互性傳送和溝通。其傳播內容是豐富多樣的,獲取的方式方法也多種多樣,其產生的效果也是很明顯的,這也是互聯網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勢和特點。正是由于信息資源的可分享和融合性,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一特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線上平臺進行交流與合作。其開放的特性對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也是有很大的助力作用的,任何受眾都可以在網絡環境下獲取知識,分享想法,因此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是平等的。其開放共享的特性,極大地擴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對受教育者來說,他們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和合適的時間進行學習,其靈活的方式更加利于教育教學的開展和共享交流。大部分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在渴望認同的同時又迫切想要展示與眾不同的自己,互聯網平等共享的特性正好可以發揮作用。
三、“互聯網+”環境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現路徑
(一)正確認識“互聯網+”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
正確看待互聯網所帶來的優勢和挑戰,正視“互聯網+”環境下對初中生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影響,辯證地看待事物的發展和存在的現象,才可以在育人的過程中發揮出二者相互融合的合力。對于教師來說,在新事物出現的時候,他們應該去了解它存在的形式、優勢和困境,同時也需要去認識學生對互聯網的了解和使用情況。只有正確地認識互聯網環境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才可以利用更加豐富的資源,采取更加有趣新穎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以拓寬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與外延,順利開展教育教學,還可以完成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形成自我閱讀的習慣。
(二)更新教學觀念,豐富教學形式
網絡普及率的提升,網絡信息的及時性,使得教育資源越來越充足,閱讀內容和形式也越來越多樣,這些新的事物和多彩的咨詢信息都極大地吸引著學生群體。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該轉變教學觀念,了解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多樣的形式吸引學生。同時,利用互聯網這一學生樂于接受的媒介形式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也會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得雙方處于平等的交流平臺,學生的主動性將會大大提高。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呈現出更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閱讀帶來的美的體驗,其形式的豐富性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也起到助力作用。
(三)強化新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的融合
在新媒體網絡時代,需要對將技術與教育進行結合進行深度探索,只有挖掘內在層面的聯系,二者才可以發揮合力。首先,需要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巨量的信息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徑,而互聯網傳播的信息和知識有正向的、積極的,也不乏一些負向消極的東西,需要加強立法來保障網絡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為大眾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健康的網絡環境有利于學生在新的傳播媒介下得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啟迪,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開學生獲取有關新興事物的信息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自身的活力和潛力。健康的網絡環境既是學生接受豐富的閱讀供給的一個前提條件,也是語文閱讀教學和互聯網相互融合的一個基礎。其次,強化對于語文閱讀的重視。需要認識到,語文閱讀不是簡單的讀、寫、記,而是應該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是培養學生閱讀、審美、鑒賞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總和。只有通過二者的緊密聯系,才可以在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根據時事選擇適合的內容,采取豐富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和學習。這樣,語文閱讀教學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馬玲英2021《探究“互聯網+”環境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數字通信世界》第10期。
陶英2021《互聯網+環境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數字通信世界》第10期。
鈕建國2021《論“互聯網+”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博覽》第24期。
李小平2021《“互聯網+”助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與創新》,《新課程》第38期。
作者:申杰
- 上一篇:情境教學法對初中歷史的應用
- 下一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