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特征分析
時間:2022-02-21 10:20:44
導語: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特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語文閱讀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各階段測驗的重點內容,更是學生學習其他語文知識的基礎。閱讀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學習過程,因為“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應注重這一點,避免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太強調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而是要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
語文是初中階段的基礎課程,其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其更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基礎。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更加注重開展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在學習閱讀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個性化閱讀視野,以此不斷培養自身愛閱讀、好閱讀的習慣。同時,要使學生學好語文,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讀好書、讀經典,以此來幫助學生通過閱讀獲取更多知識,從中獲取課堂中難以感受到的“多彩”世界,建立高效、目標統一的個性化閱讀學習模式,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的特征和內涵
個性化閱讀是一個恒久的議題,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個性化閱讀學習,重在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識。因此,從個性化閱讀學習的特征來看,可以分成三點:首先,自主性。自主性的閱讀培養機制重在培養學生積極學習、思考的意識,尤其是通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較強的自主學習和反思意識,有很強的閱讀引導作用。其次,批判性。閱讀期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建立一種個性化的反思過程,針對文章中的多個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感悟和反思,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最后,創造性。事實上,閱讀也是一個知識再生產的過程,學生通過和作者“對話”,可以在此基礎上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個性化地理解文章結構、文化背景、主旨思想等,以此加深理解,從而提高閱讀學習的有效性。再者,閱讀是一種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近距離”對話,或者是穿越時空的平等對話。作者將情感付諸文字之中,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文字中的思想感情、敘事框架、邏輯主旨等逐一進行解析并學習。例如“隱含的讀者”與“隱含的作者”兩層面概念,前者是德國接受美學代表人物伊瑟爾提出的,所謂隱含讀者是相對于現實讀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設定的能夠把文本加以具體化的預想讀者;后者是美國文學理論家韋恩·布斯在《小說修辭學》中提出的概念,用來指稱一種人格或意識,這種人格或意識在敘事文本的最終形態中體現出來。初中階段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應當是深層次的、個性化的、具體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與作者進行充分的對話,并在閱讀中建立總體框架,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進而將語文閱讀知識統一裝入到學生的知識框架之中,根據自身的個性化理解進行分析與總結,對文章進行更深層面的挖掘與理解,其中的個性化理解便是閱讀教學中的重點。
二、初中語文教學實施個性化閱讀的策略
(一)營造閱讀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
新課改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目標導向,其中特別提出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不能照搬或照抄其他教師的教學模式,更不能按照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進行教學工作設計,而是要以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為前提,提倡在教學中多讀書、少做題。因此,基于上述語文教學目標任務,教師應當將閱讀作為個性化教學的切入點,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個閱讀能力,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主動性,營造活躍的閱讀學習氛圍,并豐富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寓教學于活動之中,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教師可以構建課堂學習情境,如用多媒體展示相應的視頻、圖片等,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不一樣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可以采取分角色閱讀模式,為學生提供一些道具,引導其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以此促進深入到角色和故事中,并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師構建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進行閱讀學習,可以讓學生通過情境的感染來加強個性化學習,并在潛移默化中使個性化閱讀學習成為學生內在的閱讀動機。
(二)構建個性化閱讀課堂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其中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想要讓學生形成個性化學習意識,教師則需要先擁有個性化教學視野,成為一名“個性化”讀者,這樣才能通過自己的個性化閱讀經驗為學生提供指導。教師在進行學習指導上可以將教學分成多個階段,且每個階段都建立自身的個性化閱讀教學環節,以此來促進學生在學習中形成個性化閱讀和解讀方法,慢慢使這樣的模式內嵌到自身的學習模式之中,獲得良好的語文閱讀學習發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實施先讀后教策略,讓學生在自由朗讀中充分感受課文中的故事背景、思想價值、文化內涵等,讓學生可以在初步閱讀中多維度進行解讀。隨后,教師可以在正式的閱讀教學中為學生進行示范性朗讀,融入自身的情感色彩和個性化理解,其間可以穿插一些個人解讀作為旁白,避免出現嚴肅死板的機械化閱讀教學模式。上述兩個階段,能夠在教學中緊扣主題,不僅是圍繞某一個專題進行共性閱讀,也是根據學生個性化的需要進行深入研讀,以輔助學生有效拓展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最后,教師可以最后帶領學生進行最后的閱讀,注意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對文章“美”的感悟,生化出較強的個性化色彩,通過咀嚼和反芻知識要點,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學習需求。
(三)融入個性化閱讀學習問題,促進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學
對閱讀教學而言,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對學生自主閱讀的個性化、多元化體驗進行有效引導,尤其是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有效結合,落實好個性化閱讀教學目標。而閱讀的本質是對話,教師應當設計出適合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話題或者是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用啟智增慧的視野構建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從而讓學生在理解、概括、探究的過程中讀懂課文。例如,教學《孤獨之旅》時,由于這篇文章的篇幅較長,所以教師可以先為學生進行知識講解,詳細講解閱讀知識點中的每一個細節,為隨后的課堂提問打好基礎。隨后,教師可以在課上向學生進行知識點提問,結合文章中的問題,比如結合文章的前后段落,引導學生思考前方會是怎么樣的,或者想象一下這幅畫面,體會杜小康當時的心情。通過這樣的提問引導,可以促進學生聯系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及時反思。盡管所學習的文章一樣,但是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理解程度、思維方式等有所不同,所以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會不同,因而得出的答案也不會一樣。因此,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不斷思考,使學生通過思考能夠能將讀不懂地方逐步讀懂過程。同時,從問答的過程上看,課堂問答與閱讀教學的過程也是解讀文本文體、篇章結構、思路梳理、寫作風格、語言鑒賞等的一系列過程。
(四)小組閱讀學習,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分享彼此的閱讀學習經驗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一種非常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集思廣益,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分享彼此的學習經驗,可大大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可以將個性化閱讀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交流彼此的學習經驗,從達到積極促進學習和交流的目標。即便是個性化閱讀,也并不意味著學生需要獨自學習,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多多分享學習經驗,為自己的個性化閱讀帶來多元化視角。例如,教學《懷疑與學問》時,教師可將學生先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隨后進行知識講解,并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讓不同小組的學生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讓課堂成為一個集合思考、學習、交流的共享平臺,使其不僅能學好語文,還能學會分享。學生在各自的小組學習中,可以結合相應的學習任務,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探討、研究,甚至是辯論,將自己的閱讀感想分享出來,并看看其他同學的閱讀感悟,取長補短。通過不斷積極探討形成積極的學習狀態,進行積極的自主學習,不斷在合作學習中領略到語言的豐富多彩、句子的生動形象,進行大量的思考問題等,從而形成個性化的閱讀學習方案,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
(五)實施創新性閱讀教學,啟發學生的批判與問題思維
閱讀應當是深層次的、多層面的,帶領學生進行文章閱讀,不僅需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到基礎的語文知識,建立基本的閱讀知識框架,更應當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從淺層的文章學習逐步過渡到深層的分析之中,這一過程便需要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學習。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中,需要融入解構式閱讀教學方法,同時適當創新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緊扣基礎語文閱讀知識的基礎上獲得更多啟發,以此形成更全面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在充分調動自身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之上進行理解與感悟,進而產生批判式閱讀思維,能從閱讀文本中產生更多新的見解?!吨袊耸У糇孕帕α藛帷愤x自《且介亭雜文》,是魯迅后期雜文的重要作品,思想成熟。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廣泛延伸作家魯迅的思想與時代背景,通過探究魯迅的思路并結合現代生活進行思考,打破傳統閱讀程式化框架并進行創新。如閱讀過程中通過立論、論證、駁論、總結等環節,進行對文章的閱讀講解,同時結合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在課上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辯論,具體討論“失掉自信力”是否成立,以及為什么“失掉自信力”這一現象并不存在也不會存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便能在課上不斷結合自身的知識框架與個性化理解不斷思考,同時從不同層面理解作家魯迅的論證過程,由此產生更為全面的分析與總結,在批判性理解與閱讀過程中產生更為深刻的結論,即“不論我們能夠為他人提供什么價值,都要有一種埋頭苦干匠人精神,不論做的事情是大是小,都要保持一種自信心,不要失掉自信力?!比绱?,建立在深度學習與個性化基礎之上的語文閱讀教學,便能與作者進行深層的對話,同時能為學生的學習與思考不斷帶來新的觀點,從而使閱讀課程更高效。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個性化閱讀教學方案更看重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探究、自主思考、勤于閱讀的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將這種習慣內化于心、外化與行,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學習意識、語言品讀意識等,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潔鳴.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實施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20(02):4-5.
[2]辛小會.基于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的實施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19(27):155-156.
[3]移宏偉.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的實施策略[J].中學語文,2019(18):23-24.
[4]許湘冰.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的實施策略探究[J].中華少年,2019(01):69.
[5]雷想來.淺談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的實施策略[J].學苑教育,2019(19):35.
[6]賈桂龍.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中華少年,2019(28):197.
作者:姚高峰 單位: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陳堡初級中學
- 上一篇:網絡文學的情感勞動和消費解讀
- 下一篇:課程質量評價模型和保障策略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