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高校老年護理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時間:2022-09-22 03:04:29

導語:醫學高校老年護理課程教學改革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高校老年護理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摘要: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的棟梁之才,所以高校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前途,而思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和根本,為重中之重。課堂是我們高校教育的陣地和大本營,因此我們要從課堂管理做起,尋找課堂中可能存在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教學的全過程貫穿,實現單課程育人轉向全課程育人的轉變。思想政治理論課做主導,其他各門課程都是輔助渠道,缺一不可,互相強化協同。“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這一重要論述的創新途徑[1]。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老年護理

搞好高校思政教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教師隊伍建設是基礎和關鍵。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長期不懈的任務,教師要保持政治敏感性,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愿意為教育事業奉獻終身,只有打造一支業務水平過硬,思政素養高尚的教師隊伍,才能有效的在高校推進思政教育建設。其次,辦好高校思政教育要采用各種途徑辦法讓思政教育深入學生心中。要把課堂這塊陣地鞏固建設好,重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研究,讓思政教育活起來。作為課堂的輔助途徑,充分運用微博、微信群、QQ群、手機客戶端、門戶網站等新興媒體平臺,開拓新的學習方式,開設信息推送,思政講堂,思政進生活、思政進校園、思政進臨床等一系列活動,打造具有醫學高校老年護理專業自身專業特色的教授與學習方法,做到講習結合,真正讓思政走進學生頭腦中。第三,辦好高校思政教育要重視培養高校青年的家國情懷。新時代醫學高校開展思政教育不能僅僅著眼于醫學知識和醫學倫理,要讓廣大醫學學子認識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每個人的成長和生活都與家國緊密相連。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我們要時刻提醒學生謹記,歷史和文明都是人民創造的,我們所做的一些都是在為人民服務,既要牢記歷史教訓,又要對未來充滿希望,只有立足當下,培養自己的專業技能,思政素養,才能創造新的歷史,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一、高校課程思政教育內涵和必然性

(一)“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內涵?!八颊n程”是以課程為主要渠道,著重為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課程,課程內容主要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2]。如高校設置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課程。“課程思政”,則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渠道,通過各門課程為分支渠道,二者互相協同,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實現思政教育的綜合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統一,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3]。共同以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為目的更加綜合、系統、完整的思政教育模式[4]。(二)課程思政改革的必然性。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精神指導下高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和途徑,是高校教育理念變革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方式以單課程為主,過多地依靠理論灌輸法,忽略了學生的個體需求和特性,也逐漸脫離大學生實際,不具備積極主動應對大學生群體變化的能力,致使教育效果打了折扣?!罢n程思政”是在“大思政”格局下,思政理論課、人文素養課、專業課三位一體,人文素養課和專業課要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5]。在醫學院校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許多護理專業的學生報考時更多的著眼于經濟方面,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勇氣。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沒有明確的方向,遇到問題時,學生出現困惑、迷茫,不知如何選擇。近年來,護理界已高度重視護理人文課程建設。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存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更多的關注醫療效果和護理技術,忽略了社會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淡化了人的社會身體統一性和整體性,護理人員對人和生命的尊重和關愛、以及對病人的同情和理解不到位,導致護理人文道德缺失。護理人員只重“護病”,不重“護人”。每天都以完成醫囑和常規技術操作為主要工作內容,死板的完成工作任務,而缺乏對患者的情感投入和關注。僅僅關注疾病的護理,忽略了人的社會身體整體性,護理過程過分依賴先進醫療儀器,護士查房時間減少,護患當面交流不足。一些護理人員缺少與患者的共情,缺乏人文道德素養,在工作中沒有做到人性化護理[6]。我國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總體偏弱,而老年護理學尤其明顯,這些非技術層面的人文素質和能力是我們護理工作中必須的,而單一的思想品德教育課程,是無法接解決根本問題的?!罢n程思政教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價值引領,最終實現從知識到思想的立體深化教育,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立德樹人。

二、高校課程思政改革困境與對策

(一)高校課程思政改革困境。要最終落實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就必須實現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化,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改革依然存在脫節情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脫節,思政課程和思政教育的脫節,專業教師隊伍和思政工作隊伍存在脫節現象。高校課程思政改革成為教學教改的重點是大勢所趨。(二)老年護理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對策。與其他類型非醫學院校相比,老年護理教育具有專業課程種類多、學業負擔重、實際操作能力要求高,職業精神訴求高等特點。因此,老年護理教育對“課程思政”建設具有更高的需求,學生的執行力也會更強。我們應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老年護理學》課程的育人價值,將課程改革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起來,應深人挖掘提煉《老年護理學》課程中所蘊含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精神、職業行為規范等德育元素和功能,積極研究將老年??谱o士職業品質融人課堂教學的策略,既要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又要形成正面的價值導向。1.確立指導思想:高校學生思政教育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只有能力和思想兼備的真正優質人才,才能最終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加強課堂教學的建設管理,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原則,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7]。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渠道,加強思政專業課教學的同時,其他各門課程為分支輔助渠道,互相依存、強化、輔助,尋找一切進行思政教育的可能性,共同實現立體滲透性的全方位思政教育。2.明確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理論和教育思想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從整體性角度對人的本質和教育目的做了論述。他在批判西方資本主義教育思想把追求超越現實社會的抽象道德和理念作為教育目的,將學校教育工具化、知識化,從而,提出應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教育目的,教育不是吹萃的知識灌輸。新的課程思政教育不同于傳統,是新的突破,渠道途徑更加多樣化,內容更加立體豐富,方法更加多樣拓展,把一切可挖掘的思政教育可能性和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促進公共課、專業課在內的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有機融合,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的大思政局面。3.通過系統學習,提升教師思想政治修養和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強調所有教師都要承擔育人職責,所有課程都要發揮育人功能。教師角色更加豐富立體,既是專業知識傳授者,也是思想道德教育滲透者。每一位教師都要意識到,立德樹人是教師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4.深入挖掘本課程中的德育素材,梳理德育目標。以專業思想道德教育課為主渠道,其他課程為輔助渠道,設計合理全面系統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緊貼教學過程各環節,不遺余力尋找挖掘一切思政教育附著點?!罢n程思政”不是增開新課程,也不是增設新活動,而是把立德育人的目標滲透進所有專業課程。盡管不同類型課程的價值涵納度存在差異,但護理專業的每門課程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5]。專業學習內容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陶冶結合,教學內容與科學精神培育結合,教學內容與職業道德教育結合,教學內容與信仰價值引領結合,教學內容與信仰價值引領結合,教學內容與醫學人文精神結合、教學內容與醫學科研精神結合、教學內容與職業素養教育結合、教學內容與生命倫理學教育結合。5.探討課程整合評價、教師協同育人理念等考核和評價標準:完善現有評價體系,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師師互評標準中增加“課程思政”比重,與專業教師的職稱晉升、績效獎勵等方面掛鉤,與學生評優評先掛鉤,樹典型,給表彰,最大程度激勵思政教育全面高效推進。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譚曉爽.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與實踐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

[3]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23(1).

[4]韓憲洲.整體把握“三大規律”的主要特征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與創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8,33(4).

[5]史瑞芬.論“課程思政”視閾下的護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J].中華護理教育,2019(8).

[6]張潞,曾勇.敬畏生命——醫學人文的核心與基石[J].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17(10).

[7]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J].中國高等教育,2017,15(16).

作者:劉偉 沈永青 葉建亞 劉忠翔 宗義君 單位:河北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