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課程基礎醫學模塊教學探索
時間:2022-11-26 03:15:57
導語:整合課程基礎醫學模塊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整合課程模塊教學中,基礎醫學模塊作為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銜接的橋梁,具有非常重要的學科地位,如何使醫學生打好醫學基礎,并且更好更早地銜接臨床學科,PBL結合CBL模式的教學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合理的課程構建,優化的案例選擇及強大的導師隊伍都至關重要。
[關鍵詞]整合課程;PBL聯合CBL教學模式
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是以學科分類為主的教學模式,包括通識課程、基礎醫學學科及臨床醫學學科。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有著明顯的優勢,如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整體性和完整性比較突出,強調理論學習的深度和系統性;同時缺陷也日漸明顯,如學習內容在多學科有重復,也缺乏有系統的聯系;在“填鴨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的主動性較差、邏輯性不強及發散性思維較缺乏等。根據人體組織器官系統或某一主題組織的整合課程,綜合了醫學、人文社科及醫學倫理等內容,摒棄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但也存在一些弱點,比如打破了基礎課程的整體性,可能使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不能適應,一些學生甚至會因為基礎知識學習不牢固,無法適應學習方式的轉變。我校自2010年起,實行長學年制醫學生整合課程模式教學,嘗試在理論教學的同時,開展PBL聯合CBL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趩栴}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整合課程教學模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問題式學習,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由美國Barrows教授于1969年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及國內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一種以案例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以病例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PBL聯合CBL的教學模式以病例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大綱為綱領,從臨床案例出發,通過討論分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歸納總結問題,分析疾病的發生、發病機制、病理生理過程,診斷、鑒別診斷及診療過程,療效判斷及預后轉歸等。這種開放式教學模式可以揚長避短,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完成學習目標。本文對PBL聯合CBL的教學模式討論一些心得體會。
1低年級學生進行
PBL聯合CBL教學模式的困難重重對于低年級醫學生來說,醫學基礎課程剛剛開始學習(我校從入學第二年進行整合課程PBL聯合CBL的教學),學生的醫學知識和信息儲備基本停留在高中生物學知識水平上,不能判斷問題的存在,發現及判斷案例信息的能力相對差,容易花費太多的時間在信息的查找上。同時,看待問題容易存在片面性,發散性思維及分析判斷能力都有限,不能深入分析問題。對問題的分析也不夠專業;容易把重點放在揣測疾病的臨床診斷上,而不關心案例中呈現的基礎及臨床相關問題。有些學生甚至不能適應小組討論,課后也不愿或不能針對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很難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要求導師有較好的掌控能力及強大的醫學知識背景,合理有效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并且注意控制討論節奏和討論范圍,進行有效指導。
2課程構建的重要性
由于學習對象為低年級醫學生,考慮到學習對象對疾病的概念、特征、病因、病理機制等完全處于空白狀態。案例的編寫和選擇非常關鍵,在堅持教學目標及教學大綱要求的前提下,具有明確知識導向的案例是PBL聯合CBL教學模式的核心。案例蘊含的信息量要豐富,切合實際,同時也要與時俱進,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供學生討論,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和討論興趣。同時,注重案例安排的循序漸進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尤為重要。最初幾次的PBL案例設置非常關鍵,通過最初幾次的案例,使學生了解疾病和正常的差異;患者主述的內容及特點,病史包括的內容,詢問病史的技巧,現病史的發生、發展過程,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及毒物接觸史的重要意義。體格檢查的內容及體格檢查的方法。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的內容及相關意義。隨后,可以逐漸增加案例和問題的難度和復雜度,注重多學科綜合內容的學習,案例隱含學習內容難度和復雜度的增加,培養學生深入發現問題、注重總體的同時抓住細節內容,加強復雜病史的提煉和鑒別診斷的能力的培養。
3導師在課程中的作用
在PBL聯合CBL的教學模式中,以學生為主體,導師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導師的引導作用直接關系到討論的方向、討論的深度、討論的可控性,以及是否能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等。導師應該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及一定的相關臨床經驗,敏銳的邏輯推理能力、開闊創新的思維及社會人文知識。由于低年級醫學生醫學基礎知識缺乏,臨床相關知識更是極其匱乏,缺少討論經驗及自我學習能力等,正確合理引導非常關鍵。第一次討論課尤為重要,導師在第一次討論課時要引導學生對PBL課程有正確的認識,強調課程的目的不是“猜出”案例中患者的臨床診斷是什么,而是不斷在分析判斷中提出假設、推斷假設、驗證假設,發現學習的內容、最終對該種疾病從患者的主述、病史、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的意義都能有較深刻的理解,以達到發現問題、學習問題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目的。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們通常會比較關注病例中能夠患者的陽性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等,而忽略陰性癥狀、體征及各項檢查結果,導師可以通過實際案例反復展示和分析強調,讓學生意識到陰性癥狀、體征和檢查結果同樣非常重要,強調鑒別診斷的重要性。討論過程中,當小組成員難以提煉出自己的假設,難以判斷假設的支持或否定時,導師應耐心引導學生理解依據證據評價每一條假設的價值,使學生能夠逐步分析判斷證據的重要性,而不是簡單揣測結果,逐漸培養學生循證分析的習慣,摒棄主觀臆測。導師還要善于把握討論的節奏和方向,既需要發散思維分析問題,又不能太過發散而偏離主題。還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每位小組成員參與,激發小組的責任感。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忽略部分主動性不強、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討論,多發言、多提出問題,不要怕展現缺點或發生錯誤,在同學們匯報PPT時給予最大程度的鼓勵和支持。導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及引導能力并根據實際情況優化PBL,提升PBL質量和水平。
4PBL聯合CBL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通過整合課程中PBL聯合CBL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盡早了解臨床醫學,接觸臨床醫學相關知識,充分了解基礎醫學知識與臨床醫學知識的相關性及聯系的緊密程度,能更早地從醫生的角度來看待基礎醫學知識的學習,使基礎醫學知識與臨床醫學知識能夠更好地有體系有系統地聯系起來,通過系統而整體性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現自主學習的同時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導師也可以通過PBL結合CBL的教學模式發現案例的缺陷,自身引導能力的不足等,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并根據實際情況優化案例,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和質量,同時也能提升在PBL中的引導能力。
CBL聯合PBL教學模式打破以往傳統的教師教授的簡單教學模式,通過具體的案例,以問題為中心,結合真實病例,通過學生發現問題并主動學習未知領域的知識促進學生進行開放式探究,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頭腦風暴中得到更多鍛煉,提高臨床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2]。CBL聯合PBL教學模式可以強化學習理論知識,通過理論知識與臨床知識密切結合,有意識地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面對復雜的病例信息,通過嚴密而理性的邏輯思維分析判斷,最終達到臨床思維過程的完整建立。
參考文獻
[1]BarrowsHS.Problembasedlearninginmedicineandbeyond:Abriefoverview[J].NewdirectionforTeachingandlearning,1996,6(8):3-11.
[2]deJongN,KrumeichJS,VerstegenDM.ToWhatExtentcanPBLPrinciplesbeAppliedinBlendedLearning:LessonsLearnedfromHealthMasterPrograms[J].MedTeach,2017,39(2):203-211
作者:汪家敏 仇灝 孫自玲 高上上 單位:蘇州大學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
- 上一篇:“1234”項目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 下一篇:循證醫學在康復醫學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