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英語教學中協作學習策略的運用
時間:2022-06-09 11:38:31
導語:基礎英語教學中協作學習策略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協作學習
關于協作學習的定義,大多數學者的意見各異。有學者認為,協作學習泛指涉及各種教師與學生,或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一同協作的教學策略。有的學者則認為,協作學習是學習者相互自然交流的社會行為,也就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偟膩碚f,協作學習就是一種以小組或者團隊的形式來開展學習的策略,學習者可以通過教師、學習伙伴的協助,為了達到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協商、相互合作的各種行為的總和。協作學習包含的四個基本要素分別是協作學習小組、輔導教師、成員以及協作的學習環境。對協作學習小組進行劃分時,應該考慮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學習目標以及他們的知識背景等,小組成員之間應該互相學習,共同合作,而老師在協作學習中扮演的是指導者以及組織者,協作學習需要在組織環境、硬件環境等完成。
二、協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一)人本主義的觀點
人本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的自我內心和自我的思想、情感等,認為學習者本身應該獲得自發學習的能力,樹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且要進行自發的、有意義的學習。協作學習為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提供了一種渠道,他們可以通過齊心協力為了共同的目標自發的參與學習。
(二)建構主義的觀點
建構主義的代表人物有維果茨基、皮亞杰等人,其中,維果茨基提出著名的社會文化理論,最重要的就是“最近發展區”的提出,即學習者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在教師或者其他人的指導下解決問題的能力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也就是說,在一些能力更高的人的教導下,學習者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皮亞杰則主張學習過程的建構。他認為,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積極的從事于建構個人意義的一些活動,即每個人對自己的世界有著不同的建構意義??偟膩碚f,建構主義強調的是學習者應該在一定的社會情景下學會利用有效的學習資源,通過與他人進行協商、合作、交流以及討論等建構的過程來進行學習。
(三)動機理論的觀點
動機就是能導致某種時間發生的一種動力,而學習動機則是促進學習的動力。其中,動機又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是指學習者本身具有的學習的驅動力,而外在學習是指除了學習者以外的環境,例如老師、同學、社會環境等的影響。在協作學習中,教師應該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社會依賴理論的觀點社會依賴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心理學家莫頓•多伊奇,他強調不同的依賴能夠決定個體之間的不同互動方式,其中,合作—正向的依賴,能夠導致正面的互動方式,而競爭—負面的依賴則會造成負面的互動,個體努力—無依賴則不會導致互動的發生。而且,合理的分工相互協作的學習小組更能高效率的達到共同的目標。
(一)基礎英語寫作中協作學習的應用策略
英語寫作是英語專業能力中一項基本的能力要求,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是當前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協作學習用于基礎英語教學當中,可以通過學習小組之間的協商交流討論來拓寬思維。教師可以依據不同學生的性別、愛好以及英語水平等把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盡可能地讓每個小組的同學各有所長,相互吸納優點。然后要依據學生的興趣來確定寫作話題,之后小組成員可以充分進行發散性思維,表達自己對于寫作話題的想法,小組長最后總結歸納每一個成員的觀點,然后小組成員要獨立完成自己的寫作。接下來,各個成員可以在組內自由交換各自的作文稿,從語法、邏輯、拼寫等各個方面來對組員的作文進行修改,最后,小組內共同選擇一篇最優秀的文章向全班同學展示。整個過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教師對優秀的文章進行點評。
(二)基礎英語口語中協作學習的應用策略
在基礎英語的口語教學中,協作學習的方式與寫作時有很多相似之處。教師同樣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選擇口語話題,所討論的話題應與社會、文化和生活相關。選擇好話題之后,對小組內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每一個小組要展示自己設計的對話,并在一定時間之內向其他學生展示。由此,協作學習的策略在口語教學中也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結語
協作學習對基礎英語教學的啟發協作學習應該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認知、情感以及技能的全面發展,使學生能夠進行自我完善和發展。成功的協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和良好的社交技能。同時,協作學習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生能夠利用相對多的資源進行交流、討論、協商,并通過使用多媒體等信息手段協助完成小組內的學習任務。協作學習還能夠完善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體系,激勵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學習。因此,在基礎英語的教學中,推動協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地優化學習資源,從而有效提高基礎英語教學效果。
作者:孟麗 單位:寧夏大學
- 上一篇:城市意象的歷史文化展示設計途徑
- 下一篇:大理圣源寺歷史文化價值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