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時間:2022-09-28 11:21:25

導語:中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1.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外語教學的任務也早已由原先的教會學生學會語言過渡到培養跨文化交際的應用型人才?!罢Z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束定芳、莊智象,2001:144-145),如果對文化背景、文化的模式和標準不甚了解,那就不是所謂的真正學好一門語言。“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了解和掌握該語言的文化的過程,教師應該通過所教授的語言了解其文化,使所有不同水平的學生對自身文化及目標語文化均有所了解”。

2.跨文化意識的內涵

culture一詞來源于拉丁文cutura,意為“耕作、教育、培養、發展”,文化是“人作為社會的一員所習得的,包括知識、信念、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及其他能力與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Tylor,2010)。語言不僅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根據語言學家Hanve(y1979)的觀點,跨文化意識是指“跨文化交際中參與者對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認識,即對異同文化與共同文化的異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語時根據目標語文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的自覺性?!庇⒄Z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則包括四個方面:“①對本國及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文學、音樂、藝術及教育等文化概念的了解和認識;②對本民族和英語民族行為文化所包含的事實的了解和所體現的信念、價值觀等的認識;③繼承和弘揚本民族文化的優秀精華,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有益部分,促進各民族文化的健康發展和相互融合;④通過本民族文化和英語民族文化的交融,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形成正確的價值、人生觀,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

3.中職生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交往與合作的迅猛增多,企業的對外交往已屬常態,社會對應用型、技能型和復合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應用性是中職生鮮明的職業特色,中職生若要在日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站穩腳跟,能夠進行跨文化的語言交流是發展的必然趨勢。2009年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要求,也特別提出英語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要求“要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但是中等職校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英語教學中注重語言輸入,忽視文化輸入。其實,英語教學不只是停留于語言教學層面,同時也是跨文化輸入的過程。通過在日常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對英語國家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等文化知識的點滴滲透,注重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幫助學生了解英語民族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從而深刻理解英語所蘊藏或承載的思想內涵。這些對培養學生的開放意識、促進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推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4.跨文化意識培養與滲透的方法原則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應滲透在每一堂課中、每一次活動中,本著“增進融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原則,教師可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結合知識,聯系活動,創設情境,形成文化氛圍,以此培養學生在多元文化社會中跨文化的適應能力。概括說來,跨文化意識培養及滲透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四種:

(1)展示法

實物展示往往具有直觀、直截了當的效果。針對所學內容,教師利用地圖、照片、圖片或視頻短片等輔助材料進行展示,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與理解異國文化。例如,在教授《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課本英語》第二冊Unit3SectionCDifferentPeopleDifferentAnswers一文時,展示法的運用不僅具有直觀生動、一目了然的優點,而且也達到了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教學目標。該課文主要講述了如果你到了國外,向當地人問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比如,每當你問“去車站的路怎么走”這一問題時,你總能發現在不同的國家,指路方式各不相同。隨后,文章以美國、日本、希臘、墨西哥四個國家作為典型,用實例證實針對同一問題,四個國家的人們會給出截然不同的四種風格的回答。本章本身蘊含著豐富多彩的異域文化,首先四個國家位于不同的大洲,通過I’mgoodatreadingmaps這一環節,教師運用直觀的地圖,讓學生首先對這四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形成直觀的認識。然后,老師通過充分利用閱讀材料,深挖其背后隱含的文化背景知識,特別是人文景觀和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形象和標志,如美國的Hollywood、日本的MountFuji、希臘的Akropoli以及墨西哥的IndependentMonument。總之,借助地圖、照片、圖片或視頻短片等,可以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

(2)對比法

辯證法認為,事物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學生體會母語和目的語語言結構與文化之間的異同。教師可以通過生存環境與社會環境、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以及歷史典故等方面的比較,讓學生感受文化的存在,從而獲得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文化敏感性。

5.結語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學好一門語言,必須對母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的差異有所了解。英語教師應該結合當前中職課改的要求,有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中西文化差異相關知識巧妙地融入到日常英語教學之中,以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敏感性,增強跨文化意識,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作者:邱曉娟 王果芳 單位:浙江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