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境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02-22 09:23:44

導語:語境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境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作用

摘要: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均為重要的內容之一,理應同步發展。然而,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一種消極的現象—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薄弱化,在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或者用英語表達自己時比較困難,導致英語教學效果不佳。本文將以調查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大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薄弱化的原因,并提議若干科學措施,旨在消除這種消極現象。

關鍵詞: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薄弱化

圍繞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語境教學法被廣泛運用于各門學科,大學英語除了要掌握讀、寫的能力,還需要嫻熟利用英語進行交流。在教學實踐當中,某些師生片面地將語境教學法等同于情境教學法,事實上前者強調的是言語交際的言語環境,后者強調的是教學實踐中各種智慧、內涵、樂趣、形象環境的創設,達到滲透性教育目的。本文將立足于情境教學法的研究基礎,深入剖析語境教學法的教學實踐,試圖從課堂口語交際活動中展開,根據課堂臨時性的語境因素,進行課堂教學的靈活調整,以期達到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目的。

一、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現狀調查

針對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薄弱化的現象,筆者提出了兩個待解決的問題,分別是:問題一: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薄弱化的問題是什么?問題二:導致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薄弱化的原因是什么?圍繞以上兩個問題,筆者以網絡調查的方式,邀請全國多所高校的師生和英語研究機構的工作者,接受相關的調查。為保證研究質量,筆者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首先委托10名在校英語教學工作者,代為觀察課堂上學生的表現,譬如學生的口語活動積極性情況及回答老師問題的態度等;其次是學生填寫調查問卷,側面了解學生對英語口語的學習動機、態度;最后是通過專家提供的相關資料,正面分析國內大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客觀情況,形成宏觀的數據,作為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論支撐。通過調查,筆者發現以下幾種情況:1)很多學生在展現英語口語時不夠自信,譬如在口語交流時聲音太低。其主要原因是學生所掌握詞匯量不足,限制了他們口語表達的方式,加上學生發音不準確,類似發音伴隨地方口音的情況,均為桎梏學生表達英語自信心的成因。2)老師對培養學生口語能力的重視程度不高,一般以老師的單方面表達為主,而鮮有與學生進行現場對話。當課堂提問某位學生,學生無法以口語回答老師的問題時,老師通常會直接中斷該學生,并示意其他學生補充回答。3)在標準化考試的帶動下,學生學習重點傾向于理解、語法、寫作,學生不愿意耗費過多時間練習口語,使得本應生動的英語課,成為一門乏味的知識灌輸課程。4)教師本身英語口語能力不理想,擔心課堂口語表達錯誤而貽笑大方,很少組織英語口語活動,這種情況對于學生英語口語學習和提高,有著消極的影響。或者英語口語教學方法過于單調和枯燥,學生本身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永遠不會在課堂上說第一句話,加之老師不能夠給予每位學生用英語展示他們想法的機會,大大限制了英語口語的教學成效。

二、語境教學法在大學生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大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薄弱化的現象,筆者建議采用語境教學法,通過一系列的課堂實踐性探試,旨在讓學生掌握利用英語交流的能力水平。下面為歸納總結的幾方面教學建議:

1、熟悉語言環境

在語言學范疇內,語言環境包括口語和聽力兩個過程,簡單來說,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同時掌握聆聽和交談的能力,屬于語言學范疇內“編碼”和“解碼”兩個概念。英語的口語練習,其語言環境涵蓋了語音、詞匯、語法和背景知識。學生在了解英語的詞匯、短句、段落之后,就能夠在聆聽和交談時,正確理解對方的語言和表達自己的語言。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的有關要求,大學生口語交流,需掌握交流語言的中心大意,并通過分析、推理和判斷,概括和領會口語交流的內容。對此,筆者認為學生需要掌握充足的詞匯量,理解主要詞匯的深層含義,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境線索進行閱讀。以“supercilious”為例,假設口語交流時,“supercil-ious”對于學生來說屬于生詞,教師說出“AndrewisoneofthemostsuperciliousmenIknow.Hisbrother,incontrast,isquitehumbleandmodest”的短句,該短句中,為“相對照”意思的“incontrast”,暗示“humbleandmodest”有對比關系的詞語,因此可以推測“supercilious”的意思是“看不起,傲慢”。至于語境意識的培養,我們要同步訓練學生的語境反應能力和語言重構能力,一方面在教學材料中,增加語境線索,譬如多列舉比喻的句子,在交流時讓學生推斷語境的含義;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針對性解釋,通過語境,對下文快速預測,進而歸納總結出語境的主要觀念,并逐漸培養成內在化的理解習慣。

2、構建情境語境

在熟悉語言環境的基礎上,于課堂之上,教師所構建的情境語境,是強化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關鍵教學舉措。構建情境語境,口語訓練是基本前提,設置與某種話題相關的辯論比賽,譬如模擬法院審判的事實場景,由老師擔任辯論賽的主持人,分別讓學生擔任檢察官、律師、被告和原告的角色,在進入辯論情境之后,學生模擬各個角色的語言表達內容、語氣、語速、表情神態等,完成英語口語的模擬訓練。為避免學生對于所模擬情境感到陌生,在進入模擬情境之前,可組織學生觀看有關辯論的視頻資料,這樣學生就容易進入角色。再如由學生聆聽某段與看內科醫生的對話,歸納總結出有關治療“眼科”的問題,盡管在抽象的語境當中,隱藏很多變量型的表達,在老師只需要維持參與者和交流媒介的問題,即可判斷出醫生和病人的角色,以及大致的語言環境。以下為對話的內容“Doctor,myeyeisverypainful,helpmetolookatit.“”Don'tworry,letmecheckitforyou.”從對話當中,我們通過聆聽,可感受到病人著急的情緒和醫生謹慎的體貼,學生一般能夠從角色的轉換中,簡單讀出對話的內容。這種從語氣角度的情境練習,對于學生口語交流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3、學習文化語境

所謂的文化語境,是口語交流學習的升華模式。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識的理解,情境練習的口語交流很容易受到文化知識的限制。我們在掌握情境語境領悟方法的同時,應進一步致力于文化語境的學習。目前教材中很多對話情境,一般都照搬西方社會的交流模式,其中所蘊含的價值觀、思維模式和表達方式等,與中方社會往往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性,譬如對話中的“個人主義”理念,而中國人更加重視“集體利益”精神。對于學生來說,文化差異是口語交流很大的障礙,學生進行口語交流,也要逐步了解西方的文化內涵,并熟悉西方人的表達方式,期間需要老師在口語課堂上,在所設計的口語交流語境當中,引導學生提高文化意識。筆者曾經在課堂上以“夸獎”為主題設計口語交流情境,我模擬外國友人夸獎該學生的衣服很漂亮“Yourclothesaresobeautiful.”該學生以中國人謙虛的常用語言回答“Myclothesarenotsobeauti-ful.”結果引起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原因是西方人在被別人夸獎時,一般都會以“Thanks”致謝。從該案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摒棄以“中國文化模式”去套用英語的語言習慣,否則會產生交流障礙,口語交流學習效果適得其反。

4、詮釋交際意圖

英語口語交流學習的最高層次,是詮釋交際的意圖。在語言學范疇中,以語言行為作為基本理論,交際意圖被分為明確和不明確兩種類型。前者能夠通過語言直觀表達,一般出現在簡單的對話中,譬如“What'syourincomethisyear?”假如收入可觀,可直接回答“Incomeisjustpassable”。后者一般較為抽象,或者交際意圖與交流者的認知習慣相差比較明顯,需要通過以上的語境進行理解,期間老師必須借助生動的案例,反復模仿類似的語境條件,學生方可逐漸把握交際意圖。筆者認為,交際意圖是語言學的高層次含義,其掌握學習的難度比較大,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內容,在日常課堂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相關學習,方可形成自然的語言習慣。考慮到大學生的心智比較成熟,并且有著較為堅實的學習基礎,對于交際意圖的詮釋,可直接進入語言學的理性階段,即學生可根據對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而老師只需要因地制宜的解釋為什么表達會存在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因素產生的原因,并通過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即可取得比較不錯的收效。

三、結語

通過調研基本明確了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薄弱化現狀,以及導致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薄弱化的原因,通過以上“語境教學法”的實踐應用,學生在展示英語口語時,自信心明顯有所增強,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所有提升,大大提高了英語口語的教學成效。但考慮到不同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差異性,以及教學條件和要求的不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必須緊扣英語口語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參考借鑒以上的教學方法,以確保這些教學方法的適用性。

作者:張云 單位: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

參考文獻:

[1]郝曉婷.有關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口語課堂沉默現象的實證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4):80-81.

[2]陳實.大學生英語口語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0):107-108.

[3]俞茜,俞婷.影響大學生英語口語輸出量的因素研究[J].海外英語,2015,(1):104-105.

[4]吳卞.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的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