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茶文化與英語教學研究

時間:2022-03-26 08:55:43

導語:中英茶文化與英語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英茶文化與英語教學研究

摘要:本文對比了中英茶文化,并通過探索茶的起源、分類、飲用方式及其在社交禮儀與語用層面的相關習語發現語言與文化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并且,基于中英雙方的文化差異,人們在學習他國語言的時候不能脫離特有的文化。此外,學習他國文化的過程有益于加固學習者對本國文化的認知,語言學習與文化學者相輔相成、不可割離。

關鍵詞:茶;文化;語言;英語學習

眾所周知,茶被發現于中國,茶文化也發源于中國。在幾千年的種茶、制茶、飲茶的周而復始過程中,中國人民創造出了內涵豐富的茶文化,并在與各個時代、各個地區的文化結合中不斷向深發展,逐漸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早在十六世紀的海上貿易中,茶葉便與絲綢、陶瓷等物品一同被從福建等地的通商口岸運往歐洲各國。在茶葉進入英國之后,中國的茶文化便開始與英國當地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并在地理、心理、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了別具英國特色的“下午茶”文化,并對英國整個國家的文化及其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中英茶文化比較

從整體上來看,中英茶文化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歷史起源、品飲禮儀、精神內涵。在歷史起源上:中國茶文化最早的記載可追尋到上古時期。在那個時候,人們發現了茶葉自身所具有的消炎、解毒的作用,便將山中的野茶進行移植。之后,人們又無意發現煮沸的茶水有提神醒腦的功效,便開始將茶拿來飲用。在唐宋時代,已經有《茶經》專門闡述茶葉的種植、制作等相關問題,中國的茶文化開始走向成熟。如今,茶文化儼然已發展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各種大型招待與活動中都有茶葉的身影,還有各種茶話會、茶博會、茶藝表演等活動。顯而易見,茶文化已深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里。相比較而言,英國茶文化則有很大的不同。在十六世紀的時候,茶葉經葡萄牙傳入歐洲,后又因葡萄牙公主與英國國王聯姻而傳入英國。葡萄牙公主喜歡飲茶,并迅速在貴族社會掀起一股飲茶風潮,隨后衍生出“下午茶”,并以超凡的速度風靡整個英國。在這之后,下午茶成為英國人休閑娛樂與社交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在品飲禮儀上:中國的茶文化偏向于至真、至純,講究茶本身的味道。也因此,中國人飲茶習慣直接在茶具中沖泡茶葉后飲用。文人雅客則喜歡在飲茶時吟詩作賦。在中國,人們飲茶時間是隨意的,想喝便喝。相比較于中國,英國的茶文化則講究的較多。英國人更加關注飲茶的功效,喜歡在茶中摻入蜂蜜、牛奶等,并在飲用之時配以各種美食。此外,英國人飲茶的主要目的是交友以及自我的展現,也因此,英國人飲茶時群體性的活動。他們在飲茶的時候對言行舉止、儀態等都有較高的要求。英國人飲茶的時間固定在下午。不論多忙,他們都要在下午茶中進行人際交往并放松自己。在精神內涵上:中國的茶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的精髓,內涵十分豐富。中國的茶文化是中國人民熱愛生活、崇尚自然的體現。文人雅士習慣以茶明志,在飲茶中表達情感,茶是很多中國人的精神與理想寄托。相較而言,英國的茶文化則更多的是一種物質文化,他們強調飲茶給自身所帶來的效益,是英國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的折射。英國人飲茶注重形式,對茶具、飲茶場所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對飲茶人的言行舉止、著裝也有規定,并寄希望于通過飲茶的社交活動來拓寬自己的交際圈。

2茶的飲用方式和社交禮儀

在中國唐代,人們習慣“煮茶”,而到了明清和現代,人們更習慣于“泡茶”。在中國人的認知中,飲茶除了解決口渴的需要,更有精神層面的功效,故而講究一點的中國人都注重“品茶”。品茶主要品的是茶的色、香、味以及飲茶所給人們帶來的精神層面的感受。中國人喜歡喝原滋原味的清茶,也即是不在茶中摻雜除了茶葉和水以外的任何東西。中國人和英國人都比較講究茶的品質以及茶具,但不同的是,中國人還很講究泡茶的水,正所謂“好水出好茶”。英國人喜歡往茶水里加牛奶或蜂蜜。他們先在茶杯中放好適量的牛奶或蜂蜜,而后倒入泡好的熱茶。牛奶是西方國家流行的飲品,可與各式飲料相搭配,這或許是英國人在茶盅加牛奶的根源。另外,英國人有上午茶和下午茶,分別是上午十點半左右和下午四點左右。而下午茶則是英國文化的鮮明特色。飲茶時間的固定體現了英國人對茶的喜愛以及對于拓寬社交圈的重視、對人際交往的關注。

3中英茶文化比較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在形式與內容上,中英茶文化差異凸出,而這種差異對中英兩種語言的發展也帶來了比較深遠的影響。故,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應當將中英茶文化穿插其中,并引導學生著力探尋二者之間的異同之處及其原因,繼而在改善課堂教學趣味性、文化性的同時提升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與認知。3.1教師教學立足茶文化背景。英語語言有多個基本構件:詞組、短語、習語等。茶文化是民族文化特色的折射。對學生進行茶文化用語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英國文化的理解、完善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感知,并對后期的英語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中文中,與茶相關的詞匯是非常多的,諸如茶具、茶館、茶盤、茶杯等,而關于茶文化的術語也是不計其數。而在茶葉剛被引入英國的近兩百年中,茶是貴族嚴重的珍寶,非常罕有和珍貴。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中英茶文化對比的教學內容,可以用學生所熟知的中國茶文化的相關內容去引導出他們不那么熟悉的英國茶文化,這樣一方面會讓英語教學更具趣味性,又能比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3.2文學藝術要世界各國人民來共同解讀。不論是在中國還是英國,茶文化都歷經了很長時間的發展,并深深地刻上了民族文化的特色、滲入到每一個國人的骨子里、融合到國家的經濟、政治和文學藝術當中。在中國,以茶為載體的文學作品數量龐大,譬如茶學專著《茶經》、《茶學》等,譬如彰顯茶文化的《茶館》、《紅樓夢》、《茶人》等。在英國,與茶相關的文學著作也不少,如《匹克威克外傳》、《傲慢與偏見》等。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和雪萊常常在其眾多的詩歌中引用茶來表達情感。從這里可以看出,不論是在中國文學藝術還是在英國的文學藝術中,茶都是人們喜歡的贊美與頌揚的典型對象。茶是美好品質的代言人,茶與美好事物之間關聯性強。所以,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應當充分考量與茶相關的英國文學作品,并將其納入教學內容中來,以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英國與茶相關的文學作品來感受茶學藝術的美,來感知英語的文化,洞察英語世界的天空。而這對于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也是大有裨益的,能夠促使他們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并自覺自發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除此之外,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還應當適當地、科學合理地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儀器。譬如,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講解茶文化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在網絡上提前找好以茶文化為主題改變的相關視頻作品,電影或電視片段均可,并在課堂上播放。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以歡快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詩歌或是散文的比賽或鑒賞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茶文化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比賽、以茶文化為主題的話劇表演活動等,以此來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茶文化素養、英語語言素養,深刻理解茶文化、英語語言文化的內涵。研究表明,在英語語境中,在英語語言的作品演繹中,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的感知會大大提高,對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也會有很大的飛躍。3.3重視英語文化的傳達。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大潮下,英語教學已經擺脫了傳統的應試教學的狀況了。當代教學更多地強調要在語境上實現對等,并且常常強調要著重實現對英語文化的表達。為此,教師需要多途徑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主導意識。從根本上來說,英語教學是基于文化和語言理論的雙向教學,也是一種互動性教學。于中國和英國而言,其茶文化都融合了其國家的歷史文化、思想文化、價值理念、審美趣味等,是國家民族語言形成與發展的重要保證。這樣,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以茶文化教學為引領,為學生良好應對中西方語言上的差異做好前期心理和意識上的準備。基于茶文化的教學,教師還當以英語課程的理論為基準和落腳點,并將英語課程理論與茶文化而這有機結合,繼而整合出系統的、科學的茶文化英語教學大綱,從而從真正層面上實現以文化促教學。從茶文化出發,再延伸到其他文化當中去,也能夠實現拓寬教學內容、助力學生建成多彩的語言文化系統的教學目標。另外,英語教師還要特別關注在英語教學中向學生講解不同語境下表意不同的詞匯。譬如,“teaparty”可理解為“茶宴”,也可以理解為“吸大麻的聚會”,但具體取哪種意思,還需要當事人依據當前所面臨的語境進行分析進而正確選取恰當的意義表達。此外,為了有效提升學生語法和語境的分析辨別能力,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基本語言和語法結構相關知識的解讀和傳授。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能讓學生能夠準確地使用文化用語,在中英文化交流中順暢、有效。

作者:李紅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