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教學淺談

時間:2022-10-09 08:55:11

導語:小學作文教學淺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作文教學淺談

作文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體現,是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正如張志公先生所說:“語言教學在普通教育過程中恐怕算得上一個‘老大難’問題,而作文教學恐怕又是語言工作中的一個‘老大難’,也就是說作文教學是‘老大難’中的‘老大難’”。那么該如何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呢?筆者認為作文教學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還要注重平時的積累。

一、注重課堂教學

1.重視口語交際。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要充分發揮學生“說”的優勢,讓學生先說多說,說全說細,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學生說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說習作要求。就是經過“說”,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習作的具體規定,提高審題能力。二是說自己的準備材料。目的是檢查學生習作前的材料準備的情況。三是口頭作文。該項結合習作指導過程來進行,它又分為說題目、說提綱、說內容。通過“說”不但解決了學生作文的內容問題,而且還解決了他們的語言表達問題。

2.重視學生修改。首先讓學生自己來修改。學生寫完作文后的第一讀者應是自己,習作初稿一般會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不足,特別是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他們在習作時尚未考慮到詞語的錘煉、修辭的應用,如果讓學生靜下心來,重新去閱讀自己的作文,細致推敲,習作中的不足就會發現。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意識到自主評改的意義,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使他們樂于、善于評改自己的習作。其次通過小組合作來修改。同齡人之間,樂于交流,敢于闡述自己的見解。他人評價時,無疑能讓自己大受啟發,以廣闊的視野對習作進一步修改,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到借鑒,學習他人的閃光點。在這學習過程中既利于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又讓學生在自改作文過程中嘗到“自改成果”。

3.重視教師評價。教師在批改作文時首先要堅持精批、面批的原則。只要堅持這一批改原則,作文教學一定會收到明顯的效果。平時作文批改時,教師一定要寫好作文評語,對于不同情況的學生寫出不一樣的評語。教師給學生的作文評語不能太老套,也不能無激勵性和新意。有的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受“恨鐵不成鋼”思想的支配,往往會寫出尖刻的評語,過于偏激的評語來打擊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教師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的作文,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明白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差在哪里,應怎樣努力,學生的寫作水平就一定會有所提高。

二、注重平時積累

1.細讀社會無字之書,積累寫作素材。作文教學時,我們時常會看到學生無話可寫的情景。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平時對生活的觀察思考和積累不夠。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形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使他們在觀察思考的同時,去積累素材,改變無話可寫的狀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習慣形成時,要及時地記錄。記錄時要么用專門的本子,要么做旁批,一般情況下最好記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因為日記本不僅可以記錄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對學生的吸引力比較大,而且更有利于記錄的連續性。只有這樣長期堅持,學生的寫作素材才會充實起來,寫作時也就會有話可寫了。

2.博讀經典作品,積累好詞佳句。解決了寫作素材的問題后,我們還會發現學生的寫作語言比較貧乏,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平時的閱讀作品很少。尤其是對經典作品的閱讀,這就需要教師適度地給學生加大閱讀量,并提出相應的要求,閱讀時及時發現和積累好詞佳句,來豐富學生的作文語言。比如,成語、寫景的句子和寫外貌、心情的句子等好詞佳句的摘錄應設用專門的本子長期記錄,這樣更有利于對摘錄知識的分門別類。學生一旦發現摘錄中的知識不但對寫作有幫助,而且對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也有幫助時,就會對閱讀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也就對作文寫作產生興趣,寫作水平就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3.精讀優質課文,掌握寫作方法。要想寫出一篇有水平的作文,只有寫作素材和好詞佳句是不行的,還得有恰當的寫作方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整合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讓閱讀教學成為學生作文訓練的主要途徑。因此,在閱讀教學時,不僅讓學生明白寫的是什么,更要讓學生了解文章是如何寫的。鼓勵學生活學活用。比如,就個別精彩段落,讓學生去仿寫練習;對留有空白的課文可讓學生補寫或續寫;對一些結構比較好的文章可讓學生進行套寫;對情節曲折,充滿懸念的課文可讓學生改寫等。通過這樣一系列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機整合,學生對課文理解加深的同時,又進行了扎實有效的寫作訓練,就會取得一舉兩得的效果。

作者:李匯 單位:甘肅省天祝縣安遠鎮三溝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