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三年級的作文教學

時間:2022-02-24 08:26:33

導語:農村小學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小學三年級的作文教學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它是學生語言文字情感表達綜合能力的體現。而農村小學學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小學,作文成了學生的一塊“心病”。作文課上,學生急得臉紅耳赤,抓耳撓腮。寫出的作文,常常是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語。那么如何引導三年級學生作文入門呢?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淺談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培養學生寫作自信心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正如“無水之源”,學生很難下筆寫作。因此,每次揭示習作題目,我總是變樣地以謎語、故事、圖畫、情境等方式出現,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我在習作《秋天的圖畫》的教學中,讓學生把自己畫的秋天圖帶到班里,老師也帶了幾幅關于秋天的圖畫,并在班里評比誰畫得好,同學們很快活躍起來。當學生沉浸在秋天圖畫的情境中,就會在內心深處萌發表達對秋天喜愛的欲望,選取最美好的語言來描述自己圖畫里的秋天,從而寫出自己獨特的個性體驗。多鼓勵也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好方法。教師平時應多給學生表揚,多給他們展示的機會,給他們露臉的機會,將他們的觀察筆記,讀書筆記當范文,讀給同學聽或修改后張貼在“學習園地”里,學生受到了鼓勵,嘗到了甜頭,有了成就感,就更有寫作的興趣了。

二、讓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寫作材料

寫作的功夫在內,更在寫作外。農村的學生害怕寫作,很重要的原因是無東西可寫,寫得不具體。學生的習作寫不具體,主要是不會觀察,他們在生活中往往對常見的東西熟視無睹,不留心,不用心,有時圖熱鬧,草草看過了就忘了,印象不深。有時東瞧瞧,西看看,雜亂無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選擇學生可感可看的事物,引導學生用眼細看,用耳聆聽,用手細摸,用鼻子嗅,用心靈感悟。在觀察中教師還要適當加以提問,開拓學生們的思路,引起他們的豐富聯想和想象,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力及寫作的能力。如指導《我熟悉的一個人》時,我讓學生先觀察老師、同學,在觀察時,我提醒學生要找出他們最具特征的地方。在課堂上,我和學生們一起做“猜猜我是誰”的游戲。同學之間非常熟悉,對游戲非常感興趣,從觀察中得到很多信息,自然有東西可寫了。

三、發掘寫作的契機,進行練筆訓練

有了素材,自然要把它寫成話才叫作文。因此,多練筆就成了整個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多寫,可以促進觀察思考,鍛煉思維的敏捷、嚴密和靈活,熟練運用語言文字的技巧。俗話說:“好腦筋,不如爛筆頭。”把眼看、耳聽得來的“材料”,直接貯藏在腦子里固然好,只是有些“材料”瑣碎,容易忘掉,寫作時暫時又想不起來,寫不出來。那就可以把平時得來的“材料”,以寫的形式保留下來。三年級的知識積累不多,日記是練筆的好方法。我要求學生每天寫一篇日記,把自己觀察的事物,心中的感想記一記。此外,校園里發生了什么,今天學了什么,我都讓學生寫下來。這樣不僅可以大量積累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增加很多的練筆機會,提高寫作水平。

四、多積累好詞佳句,提高文字水平

三年級是語言積累的重要時期,學生的知識水平還不夠,因此要多閱讀課內外知識,積累詞句。學生剛進入三年級,教師就可以要求每人多看、多聽,做好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然后用專門的時間,安排專門的負責人來檢查記錄情況,督促學生完成。這樣不僅幫學生拓展了知識面,還加深了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才會在文章中出現,寫出好作文也就更加容易。

總之,農村學生寫作文難,老師教寫作文更難。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所謂“教無定法”,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還有一段路要走,我相信經過各位同仁的努力,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有所發展,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農村小學的學生也能寫出一篇篇具體又精彩的文章。

作者:黃靜 單位:江西上饒市信州區沙溪鎮東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