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究

時間:2022-04-29 08:15:27

導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究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有著重要的地位,其能夠引領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成長,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提升了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讓小學生的內心和情感世界積極健康的成長,為小學生的心靈成長奠定了基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對小學生的社交能力起著重要的影響。目前,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個好的作文教學策略能夠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這也是教學大綱提出的要求。

【關鍵詞】高年級語文;寫作教學;策略

作文素材跟生活息息相關,只有選擇那些貼近生活,練習生活的作文,才能讓讀者心靈與之產生共鳴,令人深思。但是,高年級學生由于缺乏足夠的觀察力和生活閱歷,平時也沒有注重積累素材,在寫作文時就會出現沒有思路,無從下手的局面,通過觀察小學生的作文,就會發現,他們在寫作文時,都會存在幾個問題:如內容混亂、天馬行空、缺乏依據等。所以在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小學生素材的積累,讓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扎實小學生語文寫作的基礎。

一、由仿到創,有效滲透

《語文教學大綱》提出:“小學生的作文就是通過書寫練習將自己所想到的、看到的、聽到的,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高年級的小學生貪玩,缺乏自覺性,動手能力也很差,不會自主的去看、去聽、去想,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們去觀察周圍的人或事,并用自己的思維去分析。小學生通過識字的學習,將所學到的字、詞、句組合成一篇作文,這個過程是漸進的,不可避免的需要進行模仿,其實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就是將別人的東西不斷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并重新進行創作的一個過程。我們在引導學生寫作文時,要注意告誡他們不能照搬別人的東西,應對其中的名言、結構和布局進行模仿,然后通過改動其中的文字,使其變成自己的文字。長此以往,就能幫助學生培養出屬于自己的寫作方法,從而達到由模仿轉為創作的過程。

二、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寫作的基礎是閱讀,從古到今有很多的事例都體現了閱讀對寫作的作用。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表達同樣能夠促進閱讀,這兩者密不可分,息息相關。小學生缺乏足夠的閱讀面,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更是如此,教師可以利用課文的內容,通過小練筆的方式,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比如,教師在教學《夢圓飛天》時,就可以緊扣句尾的一句話“讓浩瀚的太空寫下了中國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國人的腳印。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今朝終于成真了!”,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與補充,而訓練表閱讀•寫作達則可以通過以下的角度進行:讓學生們想象人們在夢圓飛天之后的生活。趁熱打鐵讓學生寫出自己所想到的,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讓學生有了練筆的機會,也讓學生對課文有了深刻的認識。

三、發現生活,抒寫真情

寫作源于生活。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生活,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并從自身實踐中感性的認識寫作,并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慕名的作家巴金先生曾經說過:“我寫的作文好并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情感,有對祖國的愛,并將這種情感和愛融入到了作文中。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并將自身的生活體驗用文字表達出來。

四、真情批閱,助力飛翔

學生寫好了作文,并交給教師后,教師的批閱決定了小學生能否繼續保持寫作熱情。在批閱作文時,我習慣了給學生們的作文打一個高分,因為小學生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打高分能夠激發他們寫作熱情,讓他們對寫作文充滿積極性。若是將幾句贊美的語言加在作文的末尾,能夠讓學生感受寫作的喜悅,這樣就可以在喜悅中打消學生們對寫作的畏懼,從而積極的進行寫作。教師們在教學中,應照顧到所有學生們的情緒,多多鼓勵他們,同時要適時的解決他們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于那些優秀的作文,教師應進行打印,張貼在班級的板報里,讓同學們進行瀏覽和評價。除了上述的一些方法外,我還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批注,而這種方法對教學的方法有了極大的改善和提升,促使學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增強了學生寫作的技巧,同時也為小學生在寫作文時提高了參考和借鑒。這些方法,在某種程度上讓小學生對寫作充滿興趣和熱情。我們應該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采取針對性的策略,這樣才能讓寫作課堂更為活躍,才能讓學生寫出的作文更具有創意和個性,從而讓學生不斷的喜歡上寫作。

參考文獻:

[1]馮春輝.淺談如何提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115.

[2]封安玲.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5):113.

作者:林曉青 單位: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