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下作文教學與寫作研究
時間:2022-03-29 09:27:27
導語:信息技術下作文教學與寫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技術使教學邁向了現代化、信息化,但應該警惕信息技術帶來的負面效應。自古以來,為文即是為情,無情則無文。使讀者產生情感共鳴的文章,必然是真情的流露,赤心的表達,這樣的文章才能打動人、感染人。文章對信息技術背景下的作文教學與寫作進行研究,以消除信息技術帶來的負面效應,提高作文教學實效。
關鍵詞:信息技術背景;作文教學;負面效應;教學實效
當今的作文寫作,抒發真情實感的文章很少,大多是:引論部分+論證部分+結論部分,然后再舉幾則事例,稍加分析,機械點題。這樣的作文,教師教起來容易,學生寫起來容易,批閱起來容易。其實,這樣的作文教學與寫作背離了寫作教學的初衷。這種情況的出現,與信息技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誠然,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便利和好處毋容置疑,但應科學合理地進行應用,應用不當,會給作文教學與寫作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因此,有必要對信息技術背景下的作文教學與寫作進行研究,以消除信息技術帶來的負面效應,提高作文教學實效。
一、信息技術的運用要科學合理
就整體而言,教育大力提倡信息化,這是教育與時代緊密結合的體現。教育教學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但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一個清楚明確的認知:信息技術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和工具,不能代替教育教學本身。然而有些教師將信息技術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手段,而且大有取而代之的趨勢。作文教學與寫作是情感的交流,是心靈的碰撞,是人與人面對面的活動。作文教學更是教授者與被教授者心靈的交融,是教授者以自己飽滿的熱情喚醒被教授者內心的情感,而不是讓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和一段段冰冷的文字交流。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面對面地對學生進行指導,無論如何都強于信息技術給予的指導,更不用說真心、真情的交流了。大屏幕呈現一段感情充沛的文字,怎么也比不上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解。教師的“聲”,教師的“情”,是促進學生情感變化的催化劑,是激發學生情感的動能。沒有師生面對面的交流,就不會有一個靈魂影響另一個靈魂??赡苡腥藭f,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遠距離教學,不也是師生之間的交流嗎?其實,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屏幕顯示是虛的,遠距離更是虛的。當然不是說內容是虛的,而是呈現的方式與呈現在屏幕上的人是虛的。一次遠距離的播放(即便是實況轉播),也不可能讓學生產生近距離的感受。學生的注意力在屏幕上,無法從教師的表情中得到啟發,受到感染。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其人格魅力、治學態度、情感表達對學生心理層面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只有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條件下,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否則,就是再好的信息技術,也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的運用要適可而止
就具體而言,作文教學與寫作的靈魂是“真”。要抓住這個靈魂,作文教學就不應該過分依賴信息技術。然而,有些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或呈現一段文字,或呈現幾幅畫面,或選擇一段視頻,讓學生進行借鑒和模仿。這樣的作文教學看起來豐富充實,實則與“真”相去甚遠。試想:教師利用大屏幕呈現幾幅優美的畫面讓學生描寫與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將畫面描述出來,哪個效果會更好呢?毫無疑問是后者。因為學生不會被靜止的畫面所打動,會感動于教師充滿激情的話語,感動于教師的無限深情?!胺钦?,勿以動人”,好的作文是以“真”感人,而以“真”感人的作文,源于師生的以“心”感“心”,以“真”導“真”。而離開人與人的交流,就不能做到如此。誠然,信息技術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更迅捷地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素材,使學生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材料,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便利,也間接地增加了學生的閱歷,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豐富了本可以在幾年乃至十幾年才擁有的閱歷,這當然很好,不過就這一點而言,已經違背了發展規律。人們常常感嘆說,當今有些學生怎么一派老氣橫秋的樣子,全然沒有少年的朝氣與清純,不能不說這是原因之一———過早地接受了不應該接受的事物。這里暫且不說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時,因為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審美能力不強,可能會接受一些不良的信息,甚至會沉迷于網絡游戲,染上網癮。除此之外,信息技術更多地會使學生學會套用作文,并且是機械地套用,導致的結果就是當代“八股文”。文字可能非常華美,條理可能非常清晰,內容可能非常充實,但感情呢,華而不實,有文無情,缺乏血肉。這種文章用于充門面綽綽有余,而用于表實情則是萬萬不能的。無論是作文教學,還是作文寫作,都離不開師生面對面的交流。因此,教師要全身心投入,將自己的一片真情傾注于學生,積極與學生開展互動交流。學生接受真切的教化,激起情感漣漪,表現于文字,形成自己的習作,才能抒發真情實感。清代“性靈說”的倡導者袁枚一直主張寫作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認為詩歌就是自己的一種心境的表露。雖說是針對詩歌,但一切文學創作都應如此。如果作文教學不從靈魂入手,僅僅從形式入手,就永遠也寫不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因此,不能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主要手段,而要適可而止。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要避免華而不實
古人云:“昔詩人什篇,為情而造文;辭人賦頌,為文而造情?!庇纱丝梢?,作文寫作需要蘊含深情。作文教學與寫作的目的是表情達意,能夠表達真情實意的文章才是優秀的文章。信息技術下的作文教學與寫作,過分強調技巧。如呈現若干素材(包括文字的、圖畫的),讓學生死記硬背下來,在寫作時套用,致使學生沒有感同身受的實情。再如呈現一段引人入勝的動畫視頻,以激發學生興趣(其實這種興趣只是對視頻本身的興趣,并不是對寫作的興趣)。凡此種種做法,只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能激發學生想要表達的欲望。更為有害的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不曾見過的文字、畫面上,使作文教學課變成了作文欣賞課,完全背離了作文教學的原則。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的表達欲望消失殆盡。因此,出現了作文教學手法越來越多,信息技術運用越來越熟練,可是學生對寫作越來越討厭,寫作能力越來越差的狀況。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是不能搞各種花樣的,那些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的華而不實的教學方式是要不得的。它要的是內涵,是真正能激起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寫作熱情,而不是放任形式而掩蓋本質。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顯然要靠教師本身,而不是信息技術。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目的應該是清楚的,但如何實現這一目的,不一定都清楚。其中原因各有不同,不排除為追求形式而不假思索大量運用信息技術,導致重形式而忽略內容。曾有一段時期,流行教師寫“下水作文”。就是在每一次作文前,教師要先寫一篇作文,讀給同學們聽,以引導學生寫作。這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既有形式,又有內容,契合學生心理,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總之,事實早已告訴我們,作文教學是人與人的活動,是面對面、情與情、心與心的碰撞與交流。一位智者說,好教育不是來自所使用的工具多么智能化,而是有沒有走心、用心。脫離面對面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人格影響,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深度。人是活動的、有情感的,所以作文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也應該是靈動的,因而作文教學就更不是信息技術能代替得了的。
參考文獻:
[1]王真麗.新課標下初中作文教學的實踐與創新[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9(09).
[2]韓霖.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淺析[J].江西教育,2019(27).
[3]郝秋子.芻議初中作文寫作語言“失真”問題[J].基礎教育研究,2019(13).
[4]曹瀚心.新媒體背景下的初中作文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D].魯東大學,2019.
作者:陳興山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第八中學
- 上一篇:思維導圖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的策略
- 下一篇:“互聯網+”下作文教學摭探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