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品德教育的途徑
時間:2022-01-05 10:24:16
導語:技校品德教育的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李志明杜衛有工作單位:甘肅省煤炭工業技工學校
要以養成教育為基礎,校正學生的行為習慣
1、養成教育的前提是灌輸。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會在學生身上自然形成,必須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予以灌輸,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對“規范”有認同感。學校《學生管理制度》中的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師生禮貌規范、學生交往規范、學生一日行為規范等制度中已經涵蓋了作為技工學校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準則以及社會公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班主任要督促、指導學生認真學習《學生管理制度》并結合班會將其精髓不斷滲透到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明確告知學生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使《學生管理制度》在每一個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2、養成教育關鍵是引導。由于我們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未成年人或是剛滿、剛過18歲的人,他們的思想正處于可塑階段,老師的教育和引導是他們思想成熟的關鍵因素。引導的目的是使學生有歸屬感與集體感,進而使學生對制度有認同感。教師的引導要注重從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出發,主動地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充分取得學生的信任;要敏銳地體察學生的喜怒哀樂,帶著感情從事班主任工作。當班主任成為學生的知心人,班級成為學生溫暖的大家庭時,班級這個大集體就會產生很強的凝聚力與約束力,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集體榮譽感必然會得到明顯提高。3、養成教育的核心是自律。他律是基礎,自律是核心。從現狀看,技工學校的生源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并沒有享受到真正意義的九年義務教育,他們的實際教育年限遠遠低于名義教育年限。學生所受的教育普遍滯后于他們的實際年齡,其主體意識、自律意識等都較差。在養成教育中,我們要努力去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教育學生經常對“來到學校為什么?到了學校做什么?將來離校干什么?”等問題做些理性思考,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強學生自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道德認知過渡到道德行為,使其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從根本上校正各自身上的不良行為習慣。雖然說學生的自律是核心,但學生的自覺性一旦失去了監督和約束,那就如同緣木求魚,其結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們要在學生自律的基礎上,加強各方面的監督與約束,通過考核、檢查、評比等手段來維持學生自律的長久性,從而實現養成教育的連續性與長久性。
要以職業道德教育為主線,培養學生的敬業、奉獻精神
1、職業意識的培養是前提。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內招的學生由于在集團公司就業,且大多數均在采掘一線就業,其崗位往往與所學專業不十分對口;社招的學生雖由學校安置就業,但由于往屆學生的就業形勢和現狀,使他們看到所學的專業在就業時并不顯得十分重要。這就導致學習勁頭不足,有的學生甚至報有學與不學專業無所謂,只要能畢業就行的態度。這種現象的存在使他們對職業的認識產生了嚴重偏差,職業意識淡薄。如果沒有正確的職業意識,就不可能有牢固的專業思想,這就是目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教師辛苦,學生受苦”現象的根本原因。近年來,學校雖然也開設了《職業指導》課程來解決學生的職業意識,但作為班主任,還必須采取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職業的內涵、功能、素質及職業與專業的關系等方面的認知,通過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意識,來轉變他們對專業學習目的的片面認識,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動力。2、職業能力的訓練是關鍵。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教育過程,而且職業技能訓練是技校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環節,技工學校應該大力強化技能訓練,它是提高職業能力的基礎。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只有學知識的意識,而缺乏提高能力的意識,不但要“學會”,而更要“會學”。這樣當我們的學生具有一技之長時,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我們就能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多方面的成功中得到心理滿足,從而以成功來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3、職業理想的樹立是核心。成才先成人,成人先立志。正確理想的樹立有助于道德的養成,而職業理想又是其個人理想實現的必備形式,我們如能幫助學生盡快制訂一個方向明確、目標實在、符合實際、措施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就能很好地引導他們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將精力全面投入到學習中,從根本上扭轉學生厭學的心理。實踐表明,對自己的將來有明確目標的學生,在學習和紀律上都要優于其他學生,特別是在學習主動性上,其差別更為明顯。所以幫助學生制定一個符合實際的職業理想,督促他們為實現這個理想而去努力是班主任對學生實施個別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4、敬業、奉獻精神的培養是目標。敬業精神是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和心理狀態,是對自己所從事職業工作的專心致志。技工學校的學生雖然還沒有參加工作,但不能不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學業也是一種“業”,而且是為了將來就業打基礎的“業”。因此,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要從敬學業開始。班主任通過教育學生學會如何做人,養成良好習慣出發,從學好文化理論課程,練好操作技能等方面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學生具備了敬業精神,才可能在勞動力市場上被用人單位聘用,進入就業崗位。否則,非但不能獲得就業機會,即使有了工作崗位,也可能會因為沒有敬業精神或敬業精神不強而丟掉工作,從而喪失許多發展機會。因此敬業精神的培養是技工學校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著眼點和目標點。奉獻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建設國家需要我們每一個公民的參與和無私的奉獻。具體細化到學生的行動中,就是要求學生在刻苦學習文化理論知識,扎實苦練操作技能的同時,能夠主動的打掃衛生、積極參加勞動和集體活動;給同學和周圍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家里能為父母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社會上,能遵守社會公德,積極參加公益活動。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行動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同時使學生也認識到奉獻精神并不是一個響亮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個人行動。作為班主任,要事事細化學生的行為,并對學生的每個行為進行理性評判,使學生從自己的行為中體會奉獻精神的真正含義,從而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自己的奉獻中不斷提高。
要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升華學生的道德素質
首先要學會在實踐中去感悟,在虛擬現實中去提高。良好品德的養成僅憑說教是不可能實現的,最重要的是實踐。要充分利用假期讓學生深入到廣大農村、廠礦企業進行參觀、調研、實踐,讓他們廣泛接觸社會、開展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去體驗工作的艱辛和艱辛工作中的敬業奉獻精神,去感悟生活的不易和不易生活中的熱情與樂觀,從而使同學們的思想品德得到升華。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生在網絡虛擬空間里度過的時間越來越多,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平臺,積極展開與學生的信息、情感交流,通過聊天、游戲等輕松方式,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在虛擬現實中得到提升。其次是要在活動中受教育,在參與中促升華。學校通過經常組織各種有益的課外活動,設計各種寓教于樂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知識、練意志,發揮自己的才能,班主任要通過各種活動充分占領學生的時間陣地,使其過剩的精力得到充分的釋放,最終使學生增強抵御不良習氣的影響和誘惑的能力。班主任還要通過各種傳統節日、紀念日舉行形式多樣的慶?;顒?,使同學們在集體聚會、合家團圓的同時,增強對祖國、對家鄉、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運用各種方式來改變學生的角色地位,可以讓其充當新的角色;體驗新的人格;接受新的要求;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在參與中促升華,以達到改變學生不良品德的目的,促使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應該說,面對技工學校的學生群體,僅僅依靠學校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難度很大,要培養技校學生的健康人格,還必須有賴于全社會特別是家庭的積極配合。學生家長應根據子女的特點確定恰當的培養方向,避免對學生做出不切實際的要求或者以管不了放棄對學生的教育等不正確的做法。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要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方法與學生家長聯系,特別是在對待品行有問題的學生時更應如此。通過編織學校、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網絡,使學生無時、無處不在接受教育。所以,只要我們有了持之以恒的堅定信心,在育人目標上多做文章,在工作方法上多做創新,因勢利導,“投其所好”,那么技工學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就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 上一篇:當代環境專業教學的建議
- 下一篇:建構主義與翻譯教學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