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學困生心理成因與轉化策略

時間:2022-04-19 02:44:27

導語:職校學困生心理成因與轉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校學困生心理成因與轉化策略

[摘要]學習困難現象具有復雜多樣性,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對學習困難有著不同的理解,對學習困難的成因也是從多個角度分析研究。文章從記憶力、注意力、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方面對職校學困生進行分析,提出積極的轉化策略,以幫助職校學困生樹立學習信心,進而降低職校學困生的比例,提升中職學生素養及中職校人才培養質量,為進一步提高職校教育管理水平打下基礎。

[關鍵詞]學習困難;職校學困生;積極;轉化策略

2019年2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提升職業院校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2020年10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進一步明確要求提高職業院校教學評價質量。近年來,由于普通高中擴招,中職學校招生數量減少,生源素質有所下降,中職校學習困難學生(以下簡稱“學困生”)的數量不斷增加,嚴重影響了職校的教學質量。正因為如此,對職校學困生的研究已經成為近幾年職教界的熱點。本文對學習困難學生概念、職校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成因進行分析,為職業學校學習困難學生的轉化提供一些積極教育對策。

一、職校學習困難學生的界定

學習困難也稱學習不良,這一概念由柯克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提出,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學業成績長期滯后的學生[1]。1981年,美國學習困難聯邦委員會提出:“學習困難是一個綜合概念,指的是由不同癥狀組成的功能失調,表現為聽、說、讀、寫、推理、數學等能力方面的獲得和運用困難?!保?]此后,國內學者也對學習困難的概念進行了相關研究,如劉薇指出,那些在品質、知識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和學力得不到正常開發,不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過教育教學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治的學生[3]。俞國良、王琦認為學習困難的學生往往存在著學業困難、品德發展障礙及一系列心理行為問題[4]。盛柳柳提出學習困難學生是指不使用或者很少使用學習策略,在學習過程、結果上都不盡如人意的學生[5]。綜上,職校學習困難學生可以界定為通過中考,學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但在聽、說、讀、寫等能力的獲得與應用方面及心理發展方面存在顯著困難,在學習上長期達不到教學大綱要求的學生。

二、職校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成因分析

引起職校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多種,筆者主要從職校生的心理成因進行分析,包括認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認知因素包括感知覺、記憶力、注意力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等方面。(一)認知因素方面的成因分析。1.感知覺不協調。感知覺不協調的學生往往不能把自己的心理活動有意識地投向某一特定活動[6]。如說話時,他們往往言不由衷,心里想表達的和說出來的話不一樣,有時會引起一定的誤會,進而對自身產生不好的影響;閱讀時,經常囫圇吞棗,一看而過,錯過重要信息,導致理解錯誤;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難以控制走神現象,這些因素都容易使職校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面對感知覺不協調的職校學生,需要對其進行感知覺訓練,充分調動身體內的感知覺器官。2.記憶時間較短。記憶可以分為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一般短時記憶的保存時間比較短,遺忘的概率比較大。但若對知識進行對應的編碼,則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記憶保存的時間。但是,職校學習困難學生由于知識儲存的二級編碼能力比較差,其記憶能力受到一定的影響,難以將知識編碼為自己熟悉的知識進行識記,導致知識在大腦儲存的時間短,遺忘快,需要的時候不能及時提取,尤其是在容易緊張的環境中,如考試、競賽等,往往不能充分利用所學知識。3.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品質的優劣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具有直接的關系,職校部分學生由于上課喜歡做小動作,玩手機游戲或者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未將心思放在學習上,導致課上注意力不集中,其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等注意發展水平顯著偏低,進而導致職校生學習困難。周敏運用RSVP任務提出學習困難學生具有選擇性注意缺陷和在高工作記憶負荷下對目標的選擇性注意不足等問題[7]。所以,針對職校學困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很有必要。(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成因分析。1.學習動機不足。學習動機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源泉,在學生的學習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與學生的學習動機成正相關,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其學習動機比較強,持續時間長,比較穩定,而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他們的學習動機比較弱,不能持續很長時間。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困難職校生往往有著比較低的學習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也偏低,缺乏自信心,每次做事都需要詢問別人的意見,以此來找尋安全感。職校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有所不同,他們面向社會與就業,所選專業影響其學習動機。一般而言,若專業是學生自己選的比較喜歡的專業,他們的學習動機往往比較強,且多為內部動機,即不需要他人的鞭策就能進步;若是由于外界壓力,如學習成績不理想致使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父母過多干預專業選擇等原因,這些學生往往學習動機不足,不想亦不愿接受本專業的學習,這樣導致學習成績偏低,學習自信心缺乏,進而造成學習困難。2.學習興趣不濃。田甜、王友國在調查學習困難學生形成的自身因素研究中表明,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一般,他們很少會對老師的授課內容提出質疑,對學習的喜愛程度及對專業的喜愛程度都偏低,表現為“一般喜愛”或者“比較喜愛”[8]。這表明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職校學習困難學生奮斗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熱情,學習不努力,認為隨便學學就好,或者只是應付性的學習,缺乏對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認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他們對所學的理論課程及專業課程不感興趣,相反,在課堂上,他們更喜歡看與授課內容無關的視頻,如美食節目或者其他的綜藝節目。學習興趣不濃是職校生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3.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態度影響學習狀態,進入職校的一部分學生,會給自己貼上學習不好的標簽,認為破罐子破摔比努力有用,他們學習態度冷淡,學習不專心,課前不預習,課上不注意聽講,時常分心,玩手機、聊天是常有之事,甚至對老師不尊重,課后不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叛逆心嚴重。這些都加重了職校生的學習困難現象。4.學習策略與方法不正確。學習策略的正確使用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部分學生進入職校后,面臨學習方法和策略的轉變,如教學方式上由教師主導變為自主學習,教學內容上由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變為更注重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結合。這些轉變使得職校生難以適應職校生活,從而導致他們不知道怎么樣安排學習,怎么有效進行學習,更不知道怎么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他們不是不想學習,只是學習效率太低,跟不上老師及學優生的步伐。所以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學習策略與方法很有必要。5.學習倦怠嚴重,專業認同感不強。汪瑩在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倦怠及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中發現,職校生的情緒低落現象、行為不當現象及成就感低的現象都比高職生嚴重,且職校生表現出了較高的學習倦怠,進而導致職校生學習困難現象的產生[9]。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可避免地要選專業。由于學生對所選專業不太了解,或者是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或者對專業的期待與現實有差距等,導致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缺乏興趣,專業認同感不高。

三、轉化職校學習困難學生的基本策略

職業教育教學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知學”“好學”“樂學”“善學”,解決職校學困生的學習心理問題[10]。為了培養職校學困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實現全面發展,學生自身需要培養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增強自信心;職校教師要樹立為積極而教的現代教育理念,構建積極的師生關系,實現教學相長;家長也需要營造積極的家庭氛圍,與學校教師及時溝通等,從而改善職校生學習困難的現象,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為社會輸入高質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做準備。(一)學困生自我轉化的策略。1.加強感知覺協調訓練。在學習過程中,職校學困生應該將知識的學習與自身的感覺器官相結合,充分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加工,利用耳朵去聽、眼睛去看、腦子去記,實現手腦并用,爭取在需要的時候能及時提取有效的知識。同時,教師應當對職校學習困難學生進行適當分類,對不同類型的學困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幫助職校學困生充分調動身體的各種感知覺來加深對知識的記憶[11]。2.正確歸因,增強自信心。韋納的歸因理論強調,把成功歸納為內部原因,會使學生感到開心和滿意,而歸納為外部原因,會使學生產生驚奇和感激之情,這樣即使失敗,學生會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只要加倍努力,總會有成果的。在職校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失敗,但學生要學會正確歸因,把成功做努力歸因,把失敗歸因為自己努力不夠,這樣就會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體驗,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3.培養樂觀積極的學習心態。樂觀積極的學習心態,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職校學困生應該增強學習動機,提高專業認同感,根據奧蘇泊爾對學習動機的分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自我暗示,從學習簡單知識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不斷鼓勵自己“我可以”“我能行”;其次,職校學困生可以適當增加自我效能感,自我肯定;最后,職校學困生應當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與坎坷,對職校學困生來說,他們在面對這些困難時,意志力往往比學優生薄弱一些,所以為了提高學習成績,他們需要擁有更強的意志力[12]。意志力的培養,能提高職校學困生面對挫折的能力,這對培養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具有重要作用。(二)教師對學困生的積極轉化策略。1.改變對職校學困生的態度。職校教師應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使每位學生都能在積極健康的環境中成長與發展[13]。首先,教師應該改變對職校學困生的態度,不給職校生貼標簽,更不要給職校學困生貼標簽。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中的人,具有無限種可能,所以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職校學困生。其次,教師應該充分尊重每位職校學困生的想法,在進行班級管理的同時了解職校生的合理需求。最后,教師應該關心呵護每一位職校學困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堅持嚴慈相濟,避免嚴厲批評,也避免過度寵溺,用真心去感化他們,只有這樣,他們的內心才不會對老師產生排斥感,才會慢慢接受老師的好。2.創造積極的課堂教學環境。課堂教學不僅是受教育者一種復雜的心理體驗過程,也是師生之間多形式的心理交互過程[14],所以創造積極的課堂教學環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當承認學生是獨特的人,充分利用最近發展區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讓學生以學習為樂。在教學目標上,應該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合理需求;在教學內容上,在輸出專業知識的同時適當添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互動,傾聽學生的心聲,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在教學手段上,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將現代技術應用于課堂,改變傳統以講授法、滿堂灌為主的教學方式;在教學評價上,不再過度強調結果性評價,注重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同時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以便給予學困生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這些措施對營造積極的課堂教學環境具有重要作用。3.構建積極的師生關系。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教育活動,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構建積極的師生關系,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提高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體驗,實現教學相長。構建積極的師生關系,關鍵在于教師要與學生形成一種平等的關系,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這種關心不僅僅是學習成績和學習排名的關心,更包括對學生內心情感的關心。所以,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不能局限于課堂范圍,要在校園生活世界,以朋友、知己的身份與學生平等地對話和交流[15];教師也要常與學困生的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了解學困生的內心情感變化,向學困生表達自己的關心。4.培養職校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地應用?!保?6]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有效提高職校學困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培養和提高職校學困生的學習習慣勢在必行。第一,要培養職校學困生進行有序學習的習慣,包括課前認真預習,將不懂的知識進行梳理并記下筆記,課中認真聽講,不走神,不懂的問題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與交流,課后及時復習,爭取把每個知識點都弄懂弄會,慢慢地,學生就會將這種習慣內化于心。第二,要培養職校學困生面對學習困難不退縮的習慣,職校學困生與普通教育的學生有所不同,他們不僅要學習英語、數學等基礎課程,還需要學習本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包括理論課與實踐課,面對這些課程,職校學困生會遇到更多困難,因此,要幫助學生樹立成功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面對學習困難,懂得知難而上。5.教會職校學困生使用學習策略與方法。教會職校學困生積極使用教學策略和方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深學生的記憶。一是對學困生進行認知策略的訓練。教師一開始就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布置一些難度適中的問題來誘導學困生學習[13]。二是對學困生進行調控策略的訓練,讓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了解自己的優勢與長處,同時也能正視自己的弱點與不足,進而去完善自身的行為,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奮斗目標。三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課堂上,教師可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新知識,并基于任務不斷發散自己的思維,鍛煉自己,以此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在接下來的知識學習中運用這些方法,達到學以致用、學以會用。(三)家長對職校學困生的積極轉化策略。1.采用良好的教養方式,營造積極的家庭氛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學習困難學生的父母大多采取權威型和放縱型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比較叛逆,自我控制差,遇到挫折容易產生敵對感,所以家長應該采用民主型的教養方式,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與孩子及時溝通交流,增加家庭關系的親密度,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生存與學習環境,以提高學生的心情愉悅度與心理健康水平。一般而言,職校學困生的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比較少,由于學習困難學生的自身表現和父母的期望差距比較大,導致父母對孩子的情感投資比較少,這樣就會造成親子關系冷淡,所以,營造積極的家庭氛圍很有必要。家長可以一周進行一次家庭小會議,允許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以便及時了解自己的孩子,包括孩子的學習與心理發展方面。同時父母也應該注意相處方式,在不同時候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來親近孩子、改善親子關系。2.加強與學校教師的聯系。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與教師的溝通與交流。學生家長經常與學校教師聯系,能隨時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及相關情況,根本目的是共同商量如何正確對學生進行教育,它反映了學生家長對學生的關注,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家長要定期參加學校召開的家長會,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也可通過學生的檔案進行了解,以便引導孩子的學習。轉化職校學困生的過程比較復雜,需要聚合學困生自身、教師、家長等多方面的力量。對職校學習困難學生進行積極轉化,能有效減少學困生的數量,進而提高職校學困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但也有研究表明,一定要注意職校學困生轉化的“反彈現象”[17]。在轉化職校學困生過程中,要注意將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相結合,提出的教學策略是和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對象相配合,以避免學困生轉化的“反彈現象”。

參考文獻

[1]柯克.特殊兒童的心理教育[M].湯盛領,譯天津:天津出版社,1989.

[2]陳栩,郭斯萍.國外學習困難學生研究綜述[J].教育科學研究,2006(6):37-39.

[3]劉薇.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1):30-31.

[4]俞國良,王琦.畢生發展視角:學習困難者的教育干預與展望[J].中國特殊教育,2013(12):59-64.

[5]盛柳柳.學困生的學習策略問題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4-7.

[6]曾丹.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障礙、成因及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184-185.

[7]周敏,彭文波.學習困難兒童不同工作記憶負荷下的注意瞬脫[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20,34(1):34-38.

[8]田甜,王友國.高校學習困難學生形成的自身因素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0(2):42-49.

[9]汪瑩.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倦怠及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10]陳璇,崔景貴.職校生學習力的心理分析與積極教學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3):29-34.

[11]周振朝,閆及恒.學習困難學生心理不良特征與教育措施初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5):54-56.

[12]黃衛平,吳岳軍.關于中專學習困難學生的成因分析及教學策略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3):20-22.

[13]楊長川.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分析及轉換策略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7.

[14]劉英麗.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高師音樂課堂教學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6(11):109-112.

[15]姚堯.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教學實踐的反思與建構[J].教學與管理,2019(36):99-102.

[16]季平.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2(增刊1):102-103.

[17]黃寧.學習困難學生教育轉化的“反彈現象”反思[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23):18-20.

作者:吳章梅 崔景貴 單位:江蘇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