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電子教學質量影響分析
時間:2022-06-07 09:11:40
導語:中職電子教學質量影響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辦學的監管、調控不夠
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應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服從并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隨著生源的日漸減少,職業學校生源的競爭日趨激烈。加上一些地區的初中學校改為中職學校,能招到學生為硬道理。至于地方需要培養多少、什么規格的電子專業學生,考慮不多,學校是否符合招生電子專業的師資、設備條件,政府的監管不力。從目前看,大多數職業學校都開辦電子專業,一些縣級市、縣甚至有五、六所職業學校開辦電子專業,年招生千人以上。注冊入學、職業教育的大眾化對提高公民素質卻有好處,但由于這種普及到目前為止仍然停留在量,而沒有進展到質的層次,教學質量低下、教育資源浪費的現象比較突出。
1.2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不盡合理
中等職業教育以培養初中級技能型、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是一種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所以,中職學校教育應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的學生應具有一技之長,具備在相應崗位上工作的能力和素質,同時,為保證學生科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應培養其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為學生轉崗、晉升、繼續教育和終身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現在的不少學校,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與高職院校相差無幾,專業結構、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更新嚴重滯后行業需求。從實際情況看,電子專業可以涵蓋許多不同的教學內容,而且電子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新器件、新技術不斷更新,給電子技術專業的課程教學帶來了新的內涵,中職學校應根據學生就業崗位對知識、能力的需求情況及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設計,避免出現一些與實際脫節的課程、空講理論不解決具體問題的課程,避免出現定位過高、內容偏深、教材偏舊的課程。
1.3教育質量的管理與監控機制缺失
現在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薪酬普遍與課時掛鉤,教師少、課時多,教學質量管理和監控機制跟不上,考核評價機制不科學、不可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對教師薪酬、評優、職稱晉升的影響不大,教師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的積極性不高,備課不充分、上課不認真、與學生互動反饋不及時等現象時有發生,不少教師只考慮根據授課計劃按部就班地說教,不考慮學生對所教知識的掌握程度,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1.4學生政治思想工作和學風建設薄弱
中職實現注冊招生后,不少學校舉全校之力,動用一切社會資源,采取各種招生手段,搶拉生源,最終學生數量增加了,但教師缺口大、實訓條件跟不上,同時,學生班主任、輔導員短缺,學生政治思想工作形同虛設,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課堂教學不認真聽講,實訓課程不獨立操作,學生到課率和輟學率隨年級的增長雙雙快速走低。
2提高中職電子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建言
2.1建立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
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發展的生命線,對教學質量實施有效地監控和保障,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中等職業學校在完善、優化電子專業課程設置和課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要把建立科學的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上升為學校戰略,確定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理論、實踐教學質量標準,學生大型作業、課程設計和綜合實驗質量標準,頂崗實習質量標準,教師授課質量標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標準,教師聽課要求等,制定相應的考核細則和評價規則,完善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反饋機制,促進教師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要建立教學質量責任制,完善教學督導工作,讓校教學督導組充分行使教學質量的監控權,適時檢查教師執行教學規范的情況,并將結果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通報。要切實把教學督導檢查情況、教師隨堂聽課情況、學生對任課老師的評價情況、教師公開課情況等納入對教師授課質量的考評體系中,與薪酬掛鉤,以制度管理和激勵政策為基本要素,充分發揮綜合質量考核的杠桿作用,最大程度地激發全體教師投入課程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認真抓好專業系部的工作,選好專業帶頭人,充分發揮其在專業建設中的引領示范作用。
2.2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的業務能力、治學態度、為人師表和授課方法對教學質量起著根本的作用。中職學生大多存在文化基礎差、行為習慣差的問題,教師尤其要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關心尊重學生,對學生在課堂中存在的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要采取讓學生易于接受的方法給指出來,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有效教學的成功之處在于教師善于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設思維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狀態,對學生的認知形成積極的干預。教學中要積極運用項目教學、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有效手段,讓學生樂意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要強化學生實際技能操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要完善教師到電子企業實踐的工作機制和考評機制,充分依靠學生就業企業和與學校有合作關系的企業,拓展校企合作的內容和形式,建立起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穩定渠道,加快建設一支適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型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教師隊伍。
2.3加大課改力度,推進教育改革
電子專業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活動為主線,構建與電子企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和運行機制,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和轉型發展服務,為電子行業初中級技能型人才需求服務。要結合電子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用人標準,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開發校本教材,切實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課程體系改革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構建適合學生未來就業與發展的多專業方向的專業平臺。電子專業的應用范圍極為廣泛,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未必學校所有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一樣的工作,學??筛鶕數仉娮討闷髽I的實際情況,開設諸如汽車電子、微電子、電氣自動化等專業方向,或通過開設相關選修課來滿足學生多方面學習需求。二是推進課程體系改革,打破學科型課程體系,結合學生就業基地崗位需求,形成以項目驅動為主體的模塊專業課程體系。項目驅動可從課程教學內容和實訓環節兩個方面來體現。每一個項目都可以是一個實用的電子技術應用的實例,完成這個項目必須具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可以進行分解,教學過程就是要實現項目分解內容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的傳授。完成項目分解的內容,實際應用項目也將隨之完成。采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法,能將所講授的理論內容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課程學習的目的、用途以及開發的方法,提升職業能力。三是開展校企深度合作。積極嘗試“校中企”“企中?!鞭k學模式,把實踐教學環節訓練更多地與電子企業的實際生產結合起來,實現企業生產成本降低與學生實際應用能力提升的雙贏。四是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打破學年制管理模式,尊重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發展要求,積極實施彈性學制、學分制,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五是評價方式改革,打破傳統學業評價方式,尊重學生智能差異,推進以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并重、師生評價和學生實習單位評價并存的評價體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能。
作者:湯進工作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中職學生數學教學質量提升思路
- 下一篇:中職德育教學體系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