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評價制度的中職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13 04:46:59

導語:多元評價制度的中職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元評價制度的中職教學論文

一、五輕重———中職教學質量評價的現狀

目前,中職教學質量評價已具有了多元性,但在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著“五輕重”,即重量輕質、重結果輕過程、重獎懲輕發展、重評價輕改進、重體系輕制度。

二、四變———制度構建的觀念轉變

制定合理的系統的細化的中職教師教學質量多元評價制度勢在必行,首先要實現四個觀念的轉變。

(一)變統一為靈活

對文化課、專業理論、實踐課的教學質量評價,不能采取一把尺子衡量,各種課程類別教學質量評價的內容不一,應該在大方向下有細化、有針對的評價內容。對于教師的評價,大方向可以涉及教學態度、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實施、教學效果等諸方面,而不同課程類別的各個方面的具體內容不一;對于學生的評價,大方向可以涉及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結果或各種能力等,而不同課程類別的具體內容也不一。另外,教學存在動態性,經常會出現新情況、新變化、新發展、新改革,評價制度也應有一套與之適應的完善制度,逐步增刪評價內容,實現對評價的再評價。

(二)變單一為多樣

中職教學質量的多元評價制度,不僅體現終結性評價,還體現過程性評價;不僅體現師生、學校評價,還體現自評、第三方評價;不僅體現結果性評價,還體現發展性評價;不僅評價教學或學習成果,還評價教學或學習態度、行為。

(三)變繁瑣為整體

中職教學質量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式多元,自然顯得繁瑣,如何變繁瑣為整體呢?策略為各評價主體通過多種評價方式運用相同評價內容(標準)評價教與學的過程,進而將各相關制度明確化,做到內容體系化促進制度整體化,運用制度化推動體系化。

(四)變形式為實質

多元評價得到提倡并實施,確屬改進,但往往流于形式,以形概質,這就需要制度化,對制度實施督導,讓評價做到實處。評價也不是評價結果,關鍵在于對結果的處理,利用結果改進教學,促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發展。

三、四化———評價制度構建的原則

中職教學質量多元評價制度構建的原則涉及到“四化”,即保障化、整體化、細致化、動態化。

(一)制度保障化

多元評價制度的制定應起到規范作用,進而起到促進、提高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制定有關制度落實的保障制度,如多元評價制度的落實責任制等,明確評價人員的評價職責、追究職責,同時,制定顯化評價過程的流程制度。另外,為了保障制度制定的科學順利,也要有一定的保障機制,如明確制度建設領導小組及職責、具體制定主體職責、制定程序、確保制定經費及時到位等。

(二)制度整體化

制度整體化是指將多個評價主體依據多方面的評價內容運用多樣的評價方式的評價整合為一個系統,這是多元評價制度的主體部分。

1.從整體上看,橫縱結合。

橫向為是從時間即教或學的過程進行評價,縱向為從方式、內容的角度進行評價。橫縱結合就是在教或學的過程這一橫向基礎上綜合運用各種評價方式及相應評價內容,形成一個整體的制度。另外,縱向還表現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評價相互縱向滲透。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涉及學生學業水平測試過關率等內容,對學生的學習質量評價涉及教師組織的模塊測試(即階段性測試)、學業水平測試等。

2.從過程上看,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例如,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定隨機評價制度(用于常規評價)、定期評價制度(用于結果評價),用這兩個制度評價教師的教學過程及結果。再如,對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制定平時表現評價制度、模塊評價制度(等同于階段性測驗)、學業水平測試制度等,用這三個制度規范對學生學習過程、結果的評價。

3.從內容上看,態度、方法、行為、能力評價相結合。

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涉及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業務水平、上課、備課、科研能力、學生學業水平測試情況等;對學生的學習質量評價涉及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行為、學習結果等。這些內容貫穿在教或學的過程中,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中都有體現,且按照一定的比重連成一體。

4.從方式上看,自評、互評、師生評、督導評、專家評、企業評等相結合。

滲透到教師的隨機評價與定期評價、學生的表現評價與模塊評價等中去,尤其注重第三方評價。不同評價主體,能夠從不同角度發現不同的優點及問題,有利于更客觀的評價教師與學生。

5.從目的上看,注重評改相結合,共性與個性發展相結合。

評是為了改,因此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應注重評后反思、思后舉措、行后再評的循環性評價;學生既是社會中的個體,也是獨立的個體,因此對學生的學習質量的評價應注重共性化的學業水平測試,也應注重個性化的模塊測試(即階段性測試)。

(三)制度細致化

在制度整體化的基礎上,對各個評價部分要細化。對不同課程類別的評價制度要區分,對不同形式、不同主體、不同內容的評價制度要明確,對評價制度的落實責任制要詳細,對制度的再完善制度要完善。

(四)制度動態化

任何一個評價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與完善,才能趨于完善。多元價制度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靈活性、空間性,允許評價主體的多樣性,允許評價內容的機動性等。在制定整體的制度、細化各制度的基礎上,應考慮這個方面,在評價制度結構不變的情況下,留有再完善的空間,如撤換陳舊的評價內容,增加新的評價內容;采取加分制增添新出現的內容等。

四、三制———制度構建的內容

根據以上所述,中職教學質量多元評價制度可以分為管理制度、教師教學質量多元評價制度、學生學習質量多元評價制度三個方面。管理制度側重管理層,為后兩個制度提供保障,做到公平、合理;教師教學質量多元評價制度側重教師層;學生學習質量多元評價制度側重學生層;教師制度與學生制度又有所滲透,相互促進。

(一)中職教學質量多元評價管理制度

中職教學質量多元評價管理制度,為多元評價制度的制定與實施提供有效保障。多元評價管理制度分為制定保障制度和實施保障制度。制定保障制度涵蓋制度建設領導小組責任制、制度制定責任制、制度制定流程制;實施保障制度包含制度組織管理制、評價人員追責制、評價使用制、評價結果使用制、評價流程制等。

(二)中職教師教學質量多元評價制度

按照思路制定總的《中職教師教學質量多元評價制度》,規定評價階段(時間點)、評價對象、評價方式、評價比例、評價具體內容等,進而細化其中的學生評教制度、學生座談制度、教師談話制度、課堂抽查制度、隨機聽課制度、家長評價制度、企業評價制度、定期評價制度(含自評、同行評價、督導評價)等。

(三)中職學生學習質量多元評價制度

按照制定總的《中職學生學習質量多元評價制度》,規定評價時間、主體、內容、方式、比例,針對文化課、理論課、技能課有所不同,同時,明確平時表現評價制度、模塊評價制度、學業水平測試制度等,對其中使用的各種評價細化為學生自評制度、學生互評制度、教師評價制度、督導評價制度、實習評價制度等。以上就是在對目前評價現狀的研究基礎上,從制度構建的觀念轉變、原則、內容等展開論述,旨在構建合理、科學、系統、靈活的中職教學質量多元評價制度。

五、結語

總之,合理科學的評價制度構建,還是為了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來提高教學質量,從而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和學生的專業素養及能力,為社會和企業輸送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梁全德單位:江蘇省車輻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