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思考
時間:2022-03-28 11:21:46
導語:中職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8年暑期,筆者帶隊參加了中部某省中職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調研活動。調研發現,雖然各中職學校都按照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要求啟動了教學診改這項工作,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卻困難重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校在認識上尚有誤區,另一方面則是有關部門及專家在工作指導上存在一些偏差。
一、教學診改是一項制度,也是一項工作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提出:“在全國職業院校推進建立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全面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是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和制度安排。”首先,中職學校教學診改是學校內部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的一項制度。原教育部職成司司長葛道凱說過:“每個學校都要建立這么一個制度,每個學年、每個學期都要診斷我的課程、我的專業是否和產業需求相適應。如有不適應的地方,馬上制訂改進措施,在下一個學期或下個學年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里予以彌補,這叫診斷改進制度?!逼浯?,教學診改也是一項工作,它是學校內部治理、內部質量自主保障工作的抓手。中職學校在以往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根據自身教育教學需要,都建立有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制度體系,如教師教學質量考核制度等;也都通過不同方式,如工作總結、工作匯報、工作報告、教學研討等活動,主動查找問題,制定改進措施。中職學校要在原有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的基礎上,不斷健全和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F根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有關文件精神,需盡快建立教學診改制度。教學診改制度是教學診改工作的根本和出發點,也是教學診改工作開展的遵循和依據。教學診改是學校的一項新制度,是學校原有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健全和完善。建立教學診改制度,不是要把學校原有的各項制度推倒重構,更不是完全替代。當然,如果通過診斷,發現原來的一些制度不合適或不完善,改進時可以廢止或修訂。推進教學診改工作需要全體教職工建立學校質量保障的常態化的日常工作。學校制定的教學診改工作方案僅是一個周期的實施方案。周期結束后,需要重新制訂下一周期的工作方案。
二、做好教學診改的關鍵是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做好教學診改需要校領導及全體教職工樹立大教學觀。診改的對象是廣義的教學工作,它包括全校各個部門、各個崗位。所以,學校的教學診改工作校長要親自抓,要遵循教學診改制度構建工作機構和運行機制。教學診改工作的全員參與,是指人人都要樹立質量文化意識,認識到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與每個人的工作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是質量保證的責任主體。所以,在教學診改工作中,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按照規范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教學診改工作是應融入學校日常工作之中的。一些學校將教學診改工作演變成脫離日常工作的專門工作,出現“兩張皮”現象,這是不可取的。推進教學診改工作,確實需要明確分工及職責,但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要在本職工作之外再分配額外的具體工作任務,也不是要把每個具體目標都分解到人、責任到人。教學診改的目標標準和工作周期都是學校自己定的,診改的結果也是學校自己看的。因此,完全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沒有必要以搞運動的方式開展診改工作,更不能影響到正常的教學秩序。
三、教學診改是現狀基礎上、目標引領下的問題導向
教學診改是問題導向。問題是什么呢?是“現狀”和“目標”之間的差距。所以,教學診改是現狀基礎上、目標引領下的問題導向,其邏輯起點應該是現狀。一些專家認為,學校的教學診改工作應從制定目標開始。同時還強調,要從實際出發,建立“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標準。試問,教學診改工作究竟是從目標開始,還是從實際出發?教學診改制度設計的初衷之一是要用數據說話,克服過去憑感覺找問題的弊端。如果沒有精準的現狀分析做基礎,怎能制訂出符合實際的目標?沒有符合實際的目標,又怎能準確地診斷出存在的問題呢?教育部辦公廳在《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中提出,要根據職業院校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需要,分類推進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施效果。一些中職學校在開展教學診改工作時,不顧自身實際,盲目照抄照搬試點學校的方案及目標標準。筆者有必要提醒一下,每個學校現狀不同,制定的方案及目標標準也應有差異,要實事求是,切合學校實際。一個周期內,學校制定的整體發展目標要與各個人才培養要素的工作目標相互照應,各個人才培養要素工作目標之間也要能夠相互映襯佐證。
四、省級復核不是學校教學診改工作的內容
按照中職學校教學診改工作指導方案,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將組織專家對學校開展的診改工作進行現場抽樣復核。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省級復核并不是學校教學診改工作的內容,它是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開展教學診改工作的督查活動,是為了促進學校開展診改工作而采取的一種手段。教學診改工作是學校自主辦學的體現,也是學校內部治理的抓手。需要明白的是,在教育“管辦評”分離的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門的抽樣復核這一舉措實際上已涉嫌干涉學校的具體辦學行為,這與教學診改工作設計的初衷是相悖的。王壽斌教授認為,“復核”是因為目前各地學校尚無自覺“體檢”的習慣,暫時還必須依賴“自上而下”的推進,現在的“督查”是為了以后的逐步放手不查。省級復核不應關注教學診改目標標準設置的高低及是否實現,而是應主要看學校教學診改制度是否建立、是否運行,只要建立了相應制度并常態化地查找問題,采取措施逐步加以改善或解決,那么教學診改工作的目的就達到了。
作者:田太和 單位:河南省理工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接軌路徑研究
- 下一篇:兒童本位作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