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教育培訓研究
時間:2022-05-23 09:02:00
導語:施工安全教育培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施工現場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安全事故頻發,安全教育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傳統的安全教育培訓效果甚微,改進方法很有必要。本文闡述了基于BIM技術的安全教育培訓新方法,并與傳統方式進行比較,最后得出應推廣基于BIM技術的安全教育培訓新方法的結論。
關鍵詞:建筑工程;BIM;安全教育
建筑行業作為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行業之一,僅次于交通運輸行業,每年的傷亡事件一直不容樂觀,對國家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乃至個人家庭帶來了負面影響,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十八大以來,多次指示要把安全生產提升到新的高度,我國《安全生產法》中規定:安全生產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人作為施工現場不安全因素之一,造成不安全行為的原因是多樣的。如在工作時處于急躁、懶散的狀態,工作知識不足或工作方法不當,進行一些危險的行為比如攀坐不安全位置、冒險進入危險場所、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及不佩戴或不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等。施工現場的工人大部分都是農民工,他們顯著具有以上所述行為和特點。事不關己的心理促使他們在危險的邊緣行走,因此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當事故發生時又不具備應急能力,致使后果更加嚴重。因此施工安全教育與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1傳統安全教育和培訓的不足
傳統的安全培訓教育多以二維媒體為介質,通過管理人員主講授課和觀看安全教育影像資料的形式向工人傳遞個人防險避災、自救方法,事故現場緊急疏散和應急處理,安全設施和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和維護等知識。這種方法靈活便攜且較為成熟,同時缺點十分明顯,工人只能通過觀看來單向獲取信息,互動性和感知性效果較差,加上企業對安全教育培訓的投入低,管理人員疏于管理,工人對于開會與培訓只是走走過場,熱情度不高,導致安全教育培訓的效果事倍功半。同時給后續的施工現場的管理帶來了難度,增加了時間和人力資源的消耗。
2基于BIM技術的安全教育培訓
首先,利用BIM技術對現場施工環境、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景及人的不安全行為進行3D建模,其次利用AR技術將虛擬環境真實化,施工人員進入虛擬環境開始訓練,訓練形式為語音播報出題,虛擬環境設定情形;訓練內容包括不安全行為的判斷,是否應進行某項活動,危險情形發生時應作出的反應;同時訓練內容應根據不同的工種進行相應的針對性訓練,訓練內容分為通用訓練和專項訓練,通用訓練為所有工人必須掌握的訓練內容,專項訓練為針對不同工種要求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能。當作出正確的作答時,則進入下一項,否則播出可能發生的危險情形,讓工人感受可能發生的后果。每次訓練的結果都進行記錄,對未通過的訓練相應增多練習次數和相關問題的測試。與傳統安全教育培訓相結合進行一個周期的訓練后,進行通過測試。測試題目應聯系各自的訓練情況,工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出判斷。管理人員做出評價標準,對工人的測試進行打分;測試通過則可進入現場施工,否則需要再訓練進行重新測評。
3評價及總結
利用BIM技術的安全教育培訓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安全教育培訓互動性、感知性差的特點,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人學習安全知識的積極性,真切的提高他們應對危險情形時的應對決策能力,增強安全意識,從而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營造安全的現場施工環境。我國目前的安全教育較為保守,傳統模式下的安全教育培訓效率低下,BIM技術是近幾年來國家大力在建筑行業推行的重要信息技術,將BIM技術引進其中可以有效地解決其中的不足。因此,不斷優化和推廣基于BIM技術的安全教育培訓體系時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涇杰,韓豫,馬國鑫,倪兵.基于BIM的建筑工人危險感知能力訓練系統[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7,34(01):88~93.
[2]李飛,李偉,劉昭,李智.基于BIM的施工現場安全管理[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5,7(05):74~77.
[3]向國華,李見偉,鄧兆杰,等.基于BIM的施工安全教育應用[J].建材發展導向(上),2016(9):104.
[4]劉文,趙挺生,蔣靈,周煒.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實施關鍵因素[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7,34(04):113~118.
作者:褚召強 單位:河海大學商學院
- 上一篇:電子商務創業創新教育研究
- 下一篇:幼兒園安全教育調查思考
精品范文
10施工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