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安全教育課程探索

時間:2022-11-11 03:41:24

導語:農村小學安全教育課程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小學安全教育課程探索

摘要:加強學校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與公共衛生意識,掌握安全知識和技能,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王宅小學本著基于學生生命主體、開發學校教育校本課程、構建安全防控體系的基本理念,設定安全教育課程的目標,通過內容、形式的創新和專業力量的培育,形成了整合家校社資源、增強教師專業素養、注重多元滲透的農村小學構建安全教育課程體系的有益經驗。

關鍵詞:農村小學;安全教育;實踐探索

在中小學教育中,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環。為保障學生健康成長,學校理應積極構建完整的安全教育體系,開發較為完備的安全教育課程。但目前的小學,特別是農村小學的安全教育存在形式單一、專業力量不足、學習資源匱乏等問題。王宅小學是浙江省中部的一所鄉鎮小學,生源為附近鄉鎮的農民子弟或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小學硬件設施較差,師資力量短缺,大多數學生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給予學生的安全教育十分有限,加上小學生年齡小,社會經驗不足,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強,往往容易受到多方面的事故傷害,如近年來暑假學生溺水事故偶有發生。王宅小學意識到開發安全教育課程的重要性,著力增強學生和家長對于安全問題的識別能力和面對安全問題的自我保護能力。本文針對當前農村安全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以王宅小學的安全課程的實踐探索為案例,檢視王宅小學在開發、踐行安全教育課程的過程中形成的有益經驗,思考農村小學安全教育的可選路徑和需應對的重點難點。

一、當前農村小學安全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學校落實安全教育,積極開發安全教育課程對于牢固樹立學生安全意識,構建國家安全教育體系等方面有重大意義。實際上學校安全教育一直倍受關注,但受主客觀條件限制,農村小學的安全教育實效性不強。相比城鎮來說,農村安全隱患更多,如教學環境較差,校舍老舊、電器陳舊等都是不利因素。特別是處于山區的農村小學,較容易遭受自然災害,也存在更多衛生問題。整體而言,農村小學的安全教育在資源統合、教師培訓、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上都存在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一)安全教育資源統整不足。大多農村小學對安全教育重視度不夠,盡管少量農村小學已經開設了安全教育課程,但安全教育的課時安排不足,安全教育人員滿足不了學生發展所需。安全教育沒有形成完整體系,在社會實踐、情景體驗等方面投入資金不足,缺乏專業的設備和物資保證。另外,還缺少社區、校外專家等外部力量支援。(二)教師專業素養有待加強。大多農村小學教師沒有參加過系統的安全教育培訓,對學生的教育僅限于宣傳和叮嚀,尚需進一步將安全教育落到實處。平時教育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重課本教學、輕安全教育,配合度較低,主動投入課程開發的意識較薄弱。更有甚者,個別教師對相關安全問題理解不透徹,缺少相應的安全事故處理能力。31(三)安全教育方式過于單一。安全教育應包括教育學生提高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技能。目前農村小學安全教育基本都重知識傳授而輕技能培訓,停留在“知”的層面,而沒有落實到“會”的層面。安全教育采用最廣泛的方式依舊是說教式,未能根據教育內容和學生身心特點進行靈活變通。

二、王宅小學安全教育課程的實踐探索

王宅小學安全教育課程以基于學生主體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能、情景體驗三大板塊開發為一個中心,以進行專業的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素養和提高家庭安全意識為兩個基本點,構建安全教育體系。(一)制定四維發展的課程目標。兒童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者應根據其身心發展特點和年齡特征,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和活動內容適時適當地對其開展安全教育。[1]研究表明,雖然安全教育可以增加兒童的安全知識,但并不能直接增加其安全行為。在學校開發安全教育課程,須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就要求在安全教育課程開發之前,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需求和可接受度,讓學生掌握符合身心特點的安全技能,保障健康成長。據此,王宅小學基于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在校長和校外輔導員的指導下,由班主任牽頭設計科學的安全教育知識問卷,通過調研訪談了解學生生命認知、急救知識、安全技能等方面現狀和存在問題,從而制定安全教育的目標具體而言,王宅小學從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以及家庭發展四個維度,設立了基于學生生命主體的安全教育課程目標:促進平安學校的形成,爭創浙江省健康促進金牌學校,加強校園文化的個性化和地方性,豐富校本課程;提高教師素質,對現有安全健康教育教師進行適應性與提高性培訓,促進專業素養提升;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優勢,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幫助學生樹立現代安全觀;安全教育校本課程開發也是服務學生與家庭,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的重要措施,使教育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二)拓展點面結合的課程內容。為了更為清晰地梳理學生安全教育的必要內容,了解學生安全知識掌握的程度,學校進行了分層抽樣調查,面向王宅小學一至六年級的學生,共發放237份問卷,回收230份。調查結果顯示,96.95%的學生能遵守如“紅燈停綠燈行”等基本安全常識;但對一些常見意外的認知和處理不準確,如對“火災的致命因素”是“窒息”的選擇僅占55.22%,流鼻血時采用“仰頭止血”這一習慣方式的高達62.61%,而選擇“低頭,捏住鼻翼”這一正確方法的僅占32.61%。這說明面對意外事故學生們的處理能力薄弱。王宅小學安全教育課程是基于學生主體需求,通過活動試錯明確學生的成長變化,開發的一項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校本課程。安全教育課程安排在課程表內,確保一周有一課時。每年的十一月為安全教育主題活動月,學校從整體出發,根據各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同,制定年級活動序列。主要包括社會安全教育、公共衛生安全教育、意外傷害安全教育、自然災害安全教育、校園安全教育等內容。各班結合具體實際,展開相應的安全教育活動(見表1)。(三)融通多元學習方式。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陣地,也是承擔安全教育的主陣地。學校安全教育要“立得牢,站得穩”,王宅小學嘗試采用多種方式綜合融通。1.班會活動“說教式”等傳統的教學方式,既無吸引力也無趣味性,沒有尊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收效甚微。王宅小學的安全教育嘗試采用班會活動的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通過情景劇、木偶戲等有趣的游戲故事開展。學生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吸取,體驗與深刻的認知融合,收效良好。2.課程滲透各任課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知識。比如在學習“紅燈”一詞時,語文老師便引導孩子聯系生活,明確“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安全規則。學習《司馬光》一課時,同學們認識了游戲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且從司馬光沉著救人中習得安全問題發生時的應對技能。科學課學習《天氣》一章時,通過氣象圖的繪制,了解各種天氣狀況下的生存狀態,等等。3.體驗學習開發安全教育課程,建立完整的安全教育體系,不是單靠學校一方就可以完成的,必須有家長、社區、社會力量的參與,形成完善的防護體系。王宅小學與縣級生命健康平安教育體驗館取得聯系,定時分批次讓學生參加安全教育體驗活動。體驗是兒童獲得安全認知的基本來源與方式,王宅小學注重體驗學習,如2019年暑假,王宅小學小麥中隊的隊員們走進了生命健康平安教育體驗館體驗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時間和生命的寶貴,掌握急救工具的相關知識及使用,了解地震、泥石流、臺風等自然災害發生的原因及過程,并在情境體驗中學習災難中逃生和危急時刻自救的知識。(四)推進階梯式教師培訓。王宅小學重視對教師的安全教育培訓,特別是對實施課程班主任的培訓。例如,每學期組織一次紅十字會救護培訓,讓全體教師掌握心肺復蘇技能,面對一些常見的損傷有一定的處理能力。每學期派遣15%的教師參加營養與救護課程培訓,提高風險抵抗能力。組織巡邏隊,并對其進行必要的培訓和詳細的工作安排。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全校教師獲得心理健康C證的超過90%,一人獲得心理健康B證,并有專人負責心理健康咨詢。同時,王宅小學將教師的安全培訓和實踐融入學校實際安全工作中。如按規定配備專門保安,并由全體男教師組成了一支義務執勤組,已堅持十余年。學校安全執勤組人員主要負責早、晚上下學時段校門口的巡邏、交通指揮、執勤等任務,以緩解高峰期校門口的擁堵情況,消除校門口的安全隱患。(五)增設家庭安全教育課程模塊。王宅小學通過對學生和家長訪談,發現學生對來自家長的安全教育接受程度較高。但通過對家長的安全教育情況調查發現,家長在教育時存在許多誤區。首先,家庭安全教育流于空洞,家長往往采用口頭叮囑的方法,如“上下學路上注意安全”,但并不明確交通規則以及處理方法。其次,家長的安全教育滯后于學生的發展,往往在安全事故發生之后采取補救性的教育,且家長對低齡兒童的安全教育不夠重視,用過度保護代替教育,而非教授安全技能。最后,家長本身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救護能力薄弱,家長的安全技能往往來源于生活經驗積累,缺少系統地學習。為此,王宅小學將安全教育課程輻射到家長。學校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安全主題家長會,幫助家長了解學生成長過程中會面臨的安全問題,并且傳授相應的解決方法,幫助家長提高安全教育能力。在此基礎上,王宅小學成立了“家長學校課堂”,由各班學習積極性高的家委主動報名參加學習。此外,學校還會定期邀請社會上專業人員進行授課,集中解決家長們最迫切的問題,明確家校共育路徑。家委會學員作為“種子”,帶動引領全部家長學習安全教育課程。

三、王宅小學安全教育課程實踐的啟示

王宅小學作為廣大農村小學中的一員,其實踐經驗對我國農村小學安全教育實踐具有借鑒價值。(一)農村小學安全教育課程實踐的可選路徑。1.推進家、校、社資源整合。學校、家庭、社會要攜手發展,創造平安、健康、有序的環境,履行好保護兒童健康成長的責任,構建安全教育體系。三方聯動的保護機制應該無處不在,例如學校環境和設備是否已經安全,家庭教育是不是到位,社區資源有無支援等。面對大部分家長安全教育能力偏弱的情況,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要主動幫助家長增強意識、提高能力,社區要發揮支援、連接、提供場所等作用。同時,安全教育課程應成為農村小學校本課程研究開發的主題,以安全教育促進學校發展。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將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內容納入了學科課程標準,且在《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進一步明確了不同年級、不同學段學生安全教育要求,鼓勵各地結合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開發中小學安全教育課程。安全教育課程開發理應擺在學校教育的關鍵位置,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安全事故的處理和自我保護能力。2.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有豐富的知識體系,又要有專業的教育智慧和精湛的教育藝術,更要有對孩子和職業滿腔的熱愛。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素養的提高,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多了解最新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不斷學習和進步,更好履行安全教育職責。在課程開發、探索實踐過程中,需要教師形成自覺的教學反思,自覺的課程批判意識,經?;谏钪械默F象對課程內涵和運作機制進行反思,并在此基礎上依據學生發展需求和教學實際進行調整。3.加強安全內容的防范性和多元滲透性有研究發現,閱讀相關書籍雖然可以增加兒童的安全知識,但年幼兒童知識轉化為行為的能力非常弱,即安全問題中兒童的知識、能力、實際表現之間存在差距,對此特點進行分析可避免對兒童過高的期望和采取不適宜的教育方式,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2]基于王宅小學的經驗,建議農村小學:第一,為了縮小知識和行為表現之間的差距,在安全教育內容中首先關注安全意識教育,幫助學生建立安全觀。第二,將安全風險的預防和控制放在安全教育的首位,著力推動自我保護和安全防衛教育,幫助學生規避受損,以求最大限度地防控安全問題的發生。王宅小學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2017)的規定,[3]從“安全處罰”到“安全防范”,再到“安全風險防控”開發安全教育課程。第三,將安全教育內容滲透到不同科目中,將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注重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情境體驗。(二)農村小學安全教育的實踐重點和突破難點。1.開發網絡資源。首先,應該加大網絡輿論引導的宣傳力量,組建家、校、社網絡輿論引導與安全教育宣傳隊伍。其次利用網絡資源教育會更加生動形象,如災害或意外的危險可利用計算機呈現,制作各種教具形象教學,進行宣傳教育活動,也可利用數據分析學生的安全教育狀況等。2.加強家、校、社聯動機制建設。家、校、社在安全教育的認知上雖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相互間的合作尚淺,學生在家庭、學校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要在社會上運用,社會能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理論結合實踐才更有效。3.推進情景學習。情境理論認為,脫離個體生活的真實環境來談論學習或能力是毫無意義的,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會化的必經途徑。[4]學生學到的知識并不是時時、處處能用的,學校應適時創造機會,讓孩子們走出去,走到社區里為居民服務,走進生活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利用身邊常見的情境進行教育會更形象。安全教育課程開發既是學生成長的需要,又是落實學校教育的需要,探索安全教育新路徑是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構建安全教育體系是全社會的責任,應該協同各方,共同開發,營造安全環境,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曉燕.幼兒園安全教育及幼兒安全事故的預防[J].學周刊,2018,(16):183-186.

[2]AMPOFO-BOATENGK,THOMSONJA.Children’sper-ceptionofsafetyanddangerontheroad[J].BritishJournalofPsychology,1991,82(4):487-505.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EB/OL].[2019-11-26].

[4]姚梅林.從認知到情境:學習范式的變革[J].教育研究,2003,(2):60-64.

作者:趙歡歡 單位:金華市武義縣王宅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