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班級管理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6-13 03:21:26

導語:農村初中班級管理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初中班級管理的問題及對策

農村初中班級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影響到農村地區基礎教育改革,進而影響整個國家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城市初中班級管理相比,農村初中班級管理具有特殊性,有效實施班級管理的難度也更大。因此,認識農村初中班級管理的特殊價值,從當前農村初中班級管理現狀出發,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進而提升農村初中班級管理水平,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農村初中班級管理價值

(一)彌補農村家庭教育的不足

在廣大的農村家庭中,父母平時忙于自己的工作,常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而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教育往往采用溺愛的方式,他們盡可能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需要,至于孩子的教育,他們認為那是孩子父母親或學校教師的事,自己管不了,自然就不會去管了。孩子長期生活在這隔代教育的家庭環境中,缺乏和父母親的溝通和交流,缺乏一種愛的安全感,他們完全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容易形成一種我行我素,或自卑自閉的心理狀況。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初中生往往把教師視為自己的父母和朋友。他們希望得到老師在學習、生活、人生等多方面指導,希望老師表現出對自己的喜愛、友好、理解和寬容,并能給予積極的心理支持,分享自己的快樂與痛苦、幸福與憂愁。因此,班主任在對他們進行管理時,應當努力扮演好父母與朋友這一角色。另外,班主任要多與家長聯系溝通,利用多種途徑比如電話、家訪或者開家長會,就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教育進行必要的培訓,從而彌補農村家庭教育的不足。

(二)培養農村初中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

我們看到很多農村初中學校忽視對學生自主選擇、自我教育管理能力的培養,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他們不能選擇未來的生活之路,為他們做主和選擇人生道路的是家長和老師。人們開始發現,孩子們的智力上去了,但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毛病,如任性、意志薄弱、不愛學習、自私自利、孤僻、不能吃苦、怕臟怕累等。人們逐漸地意識到,在學生的成長中假如沒有一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輔佐,學生的人生目標由別人確定,未來發展由別人擺布,所有一切都由家長和老師做主,那么這個人就難以成為人才。通過構建良好的班級管理來培養初中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可以改善學生被動受教育的現狀,農村初中學生自我教育管理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學生具備了自我管理能力,就可以很好的實現自身發展,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當前農村初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班級管理民主化缺失

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許多班主任不得不注重傳統的班級管理理念,強調“師道尊嚴”的重要性,強調班主任思想的執行力和權威性,強調學生對班級班規的絕對服從。班主任成為班級制度建設的制定者,他們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和原則對班級進行管理,學生在班級中只有服從的地位。這種管理模式沒有體現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完全忽視學生集體和個體作為主體的發展需要,忽視了班級管理對學生發展的內在價值,也忽視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二)班級管理評價標準異化

在班級管理中,學校雖然切實貫徹了《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在對《規定》的學習中也明確了老師的責任和義務,但在實際的班級管理中卻偏離了方向。學校教育在應試考試強壓下和教育主管部門對升學率的硬性規定下,使學校對班級的管理不得不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分數,為了一切高分的學生”為指導加強對學校班級的管理,片面強調分數的重要性。在強調分數的重要前提下,學校的常規管理也以分數為中心對班級進行考核。班主任與科任老師狠抓學生的學習成績,用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尺度,來衡量學生發展的優劣,評價班級管理的實效性。

(三)班級管理教育合力缺失

在班級管理中,要實現有效的教育合力,需要教師、家長、社會三方面努力。當前我國農村存在大量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教育欠缺,這無疑給學校帶來一定的管理壓力。調查發現,許多學校沒有做好家長培訓工作,不注重家校聯系,沒有保證在教育學生方面家庭、學校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很少和家長聯系溝通,利用電話聯系了解學生在家表現情況;很少利用家訪深入學生家庭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同時,大多數班主任很少與任課教師溝通協調,忽略了社區力量在班級管理中的輔助作用,往往孤立的看待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從而忽視社會對學校班級管理的重要意義。許多農村初中的班主任只有當班級矛盾和社會矛盾達到不可調和的情況下,比如學生在校外的盜竊、賭博、損毀他人財物等不良行為影響到社區居民的正常生活時,才會進行調節。

(四)班主任班級管理理論素養不足

目前,大多數農村初中班主任都采用傳統的班級管理經驗,班主任除了教學和管理學生很少有時間去從事教育教學科研,也很少研讀有關班級管理的著作或雜志。很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完全憑借經驗,憑自我的主觀意愿來管理班級,很少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班級管理規律,采用合理的方法管理班集體,致使班級管理效率低下,造成師生關系緊張,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提升農村初中班級管理水平的對策

(一)促進班主任專業發展

班主任專業發展是提高班級管理實效性的基石。班主任專業的發展直接影響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水平,在農村初中班主任專業發展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建立班主任教研工作室。在教研工作室中由老教師帶頭引導全校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方面的研究,組織各班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總結,提高學校的整體班級管理能力。第二,建立教師發展學校機制,與名校的教師一起研討班主任工作,讓學校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場所。第三,加強高師院校《班級管理》課程的教學。教師的職前培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要提高農村初中班主任教師的班級管理能力和水平,關鍵是高師院校加強《班級管理》課程的教學,在教學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加強教育見習和實習的班級管理內容。

(二)樹立科學的學生發展觀

農村初中班級管理所存在的問題在于班主任教育理念的落后,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沒有樹立科學的學生發展觀。初中生處于心智發展的關鍵期,班級管理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班主任在進行管理時應以生為本、注重全面和兼顧。把學生看作班級的真正主人,堅持班級中的一切管理活動都要以學生為出發點、以學生為動力、以學生為目的。這樣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得到確認和尊重,才能促使學生健康成長,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三)構建有效的班級管理合力

首先,政府作為教育的主導者,可以制定相關規章制度來規范學校和家庭的責任,要求學校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其次,為促進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學校門口設立了專門的家長意見箱,希望家長參與到管理孩子的活動中。讓家長也可以為學校管理和班級管理建言獻策,從而促進班級管理的發展。學校為進一步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系還在學校定期舉行家長會,在家長會中聽取家長對自己孩子的管理意見,同時班主任也將下一步的管理意見與家長進行商量。通過班主任與家長的有效聯系,從而優化班級管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后,班主任從實際情況出發,加強任課老師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讓班級管理成為全校老師共同的事。在班級管理中每個班級設立科任老師幫扶制度,每個科任老師和班主任共同管理班集體。這樣既加強了班主任與科任老師、科任老師與科任老師、科任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又促進了班級管理的有效發展。

作者:符果 單位:四川文理學院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