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民主管理問題
時間:2022-11-19 03:22:24
導語: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民主管理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的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發展的多元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提升。本文就小學高年級班級民主管理中現存的問題,研究分析成因,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出建議,幫助教師促進學生自我管理和全面發展,從而促進對民主管理的認識和探討,推進高年級民主管理和學生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民主管理;現狀;策略
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對于教師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考慮智力發展前更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面對兩難的挑戰,教師應當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挖掘學生的創造才能,實現民主管理目標,從而緩解高年級班主任的管理壓力。
一、小學高年級班級民主管理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獲取被尊重的需求。1943年,馬斯洛針對人類的需求把個體的需要分成了審美、求知、自我實現、尊重、社交、安全、生理七個層次。高年級小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初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尋求獨立、行動自由和思想自由。教師通過培養小學生的班級歸屬感,讓學生體驗被尊重,體會生活和學習的意義。實行班級民主管理能讓每個學生都在管理中獲得被尊重的需求。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20世紀80年代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主體教育,他認為每個學生都有能力也應該進行自我教育。開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潛能、促進學生自我教育的發展、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只有考慮學生的情感需求并讓學生實行自己的權利,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在班級管理中搞好班級建設。
二、小學高年級班級民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存在的問題。
1.班級管理中民主管理落實不到位。一些教師對民主管理理念的認識不到位,大多數還在表層階段。一些教師為了便于管理,以專制的方式管理班級,沒有通過民主管理體現出學生的個人價值,讓學生獲得自我管理的能力。當前一些教師在管理中重視管而忽視理,不重視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很少和成績處于中等及以下的學生交流。學生對民主管理的認識不夠充分。雖然有意愿參與管理,但民主意識薄弱。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過少,部分難以落實。
2.班級公約的使用及多元評價的缺失。班級民主管理中所設置的班級公約,實質上是行為規范,一些班級公約并沒有體現出公約的價值。對于班級公約,有些學生表示不理解及不明白公約存在的意義,制度的存在意義就喪失了,也喪失了根據公約評價學生成長的方式。當前小學高年級班級中較少運用評價制度,一些教師在評價時依靠成績,評價角度單一,缺少實效性。
3.民主管理形式的體現不完善。很多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參與班級的民主管理,卻沒有展示自我的機會。班級擔任者通常都是成績優異者,這樣便會忽視那些成績不夠突出但有想法卻不敢表達的學生。面對班干部傳達或布置的任務,有些學生表現出不配合發泄自己的不滿,削弱了班干部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阻礙了班級民主管理的發展。小學高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有個人的想法,在班級文化布置上完全可以在適當引導下讓學生進行。當前班級文化的設計部分是教師全權,開展活動課的機會較少,偶爾的活動一般都是由學校組織開展的,對于學生個人的發展和組織能力的提升作用很小。
(二)成因分析。
1.對民主管理理念認識不深刻。教師受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認為教師就是班級中的主要管理者,沒有意識到民主管理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再次是教師沒有樹立科學完全的評價觀。
2.民主制度建設過程、內容形式單一。部分教師在實行管理的過程中,對民主管理進行得不深入。制定班級公約的主體往往是教師,學生只需執行。公約內容范圍狹隘、層次單一,僅體現了規范的作用,忽視了鼓勵和養成作用。部分學生沒有完全理解和重視使用公約。
3.民主管理流程化、形式化。班干部是在民主管理中的重要角色,是教師與學生的橋梁。當前部分教師仍會采用直接任命的形式,部分教師也采用民主選舉,但這種民主難以顧及那些有能力膽小內向的孩子。班委會中的每一個班干部都有自己的職責,但班干部并不都清楚自己的職責。在某些管理上部分沒有真正放權,導致學生在負責自己的工作時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三、改進策略
(一)落實理念,培養民主管理意識。對班主任進行培訓,轉變管理觀念,提高管理素質,培養正確的實踐性民主管理觀念。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管理理念,專制獨裁型管理方式不利于也不能適應當下學生的發展。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在青春期階段,思想邏輯較為矛盾混亂,做事易沖動。此時教師如果一味地壓制學生、與學生針鋒相對,就會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更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民主觀,在管理過程中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民主管理重點在于“民主”。教師要明確學生是民主班集體中的主體,學會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管理,正如李鎮西所說:“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甚至一群調皮的學生可以在現場舉辦一場足球比賽,只要老師指導,任何學生都可以參與民主管理。”教師應當及時關注學生的發展。民主管理不是任學生自由發展,教師的角色只是由主體轉變為主導。在民主管理過程中,教師應當保持對學生的尊重,對學生的管理進行及時評價與適時的指導,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重視,培養學生的信心。在培養民主管理意識時,發揮學生的作用。學生是發展的主體,處于不斷發展中。學生的民主意識和民主管理能力在民主管理中舉足輕重。首先應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自主意識與主體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擁有自由思想和獨立人格的個體、是班級的主人,可以通過班級管理不斷提高能力,達到雙贏。其次,注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明確自主管理對民主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合適的方法進行自我教育,借助手段進行自我懲戒,從而實現自主管理。
(二)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民主管理。班級管理離不開制度的建設,民主管理中公約的制定者應該體現出民主化。學生對于自己制定的公約更容易遵守。首先應從學生群體中產生制度群進而民主共同的商議篩選,一致通過進行制定。讓學生共同參與公約的制定,發表自己的意見,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公約的內涵,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公約的遵守與維護。公約的執行過程應當規范化。公約的執行對象和適用對象包括教師和全體學生,其中教師要帶頭維護班級公約,不做違反公約的行為。教師學對學生有著導向作用,學生會受老師影響從而自覺遵守公約。每一個學生都是公約的監督者,促使學生關心班級的發展,促進班級民主管理的進行。
(三)完備管理形式,促進民主管理。完備的管理形式需要完備班委會產生方式、責權平均。班委會體現了班級凝聚力,應當結合智能發展民主方式選舉產生班干部。班干部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建設一支優秀的班委會隊伍,不僅能促進班集體的發展,緩解班主任工作壓力,還能培養學生素養。選舉班干部時應注重民主、公平、發展,每一位學生都有發展的需求和能力。教師應給予學生機會,賦予學生權利。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個孩子都具有一種或幾種智能。讓所有學生根據特長自我舉薦,每一個職位設定幾個人選,通過競選、演講、投票等方式選舉出班委會成員。形成機組班干部,保證學生鍛煉的機會,也能讓學生借鑒其他同學的管理方法,有效開展管理工作,培養學生作為班級管理者的責任感。完備的管理形式需要班級事務管理責權明確、平均化。首先,應讓學生明確民主管理中班干部的職責。班干部應準確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自覺承擔相應的責任和權利。對工作不認真、態度不端正的學生進行整改、罷免。嚴格執行班級公約,促使每個班干部做好本職工作,有效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班級民主管理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在民主管理過程中,不僅能夠發揮積極性,還能夠培養自主管理能力,讓學生在展現自己的同時,發展全方位的能力。注重班級民主管理還能提高整個班級的榮譽感與效能感,班級管理的目的并不僅僅為了管理,更要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因此,為了讓學生自由發展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班主任應該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讓學生發揮主動性,真正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林冬桂.班級教育管理學[M].廣州: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鄧艷紅.小學班級管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周晨飛 單位:蘇州市吳江區橫扇學校
- 上一篇: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實踐研究
- 下一篇:建筑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