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創業教育系統思考
時間:2022-06-03 09:06:18
導語:高職創業教育系統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進程中,曾先后出現過“知識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和“素質本位”等體現不同職業教育價值觀的基本理念。學術界對理念內涵的探討雖處于不斷概括與深化之中,但“教育理念創新對教育實踐創新的先導功能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同”,[2]無論從職業教育理念層次還是從不同職業教育理念所存在方式,我們均可感受和意識到:職業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與變化不僅具有對職業教育實踐的反思、規范和指導特征,同樣理念也是以職業教育的實踐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基礎。需強調的是,一種教育理念的提出總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與問題的針對性。綜觀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導致全球范圍內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的轉變,出現全球性的工作機會持續成少的狀況。為了能盡快擺脫此困境,包括配合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均把創業作為解決青年失業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圍繞教育改革和研究項目的創業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從1989年至1991年專門召開了3次國際性會議。依據三次會議所提出的目標、界定的概念和概念框架及三次會議所提供的各國經驗,可以推知:創業教育負載著“人們一定的價值傾向和價值選擇,其判斷性的陳述,相當于‘綱領性定義’”,[3]并具有導向性、前瞻性和規范性的特征。與此同時,作為現階段“教育理念的本質在教育實踐不斷發展地積淀、概括與升華”;[4]和教育特殊本質和規律的反映,高職創業教育目標中不僅包含職業教育最終目的中內在“有業”和“樂業”的兩個層次,同樣具有符合現代社會需要和現代人特征的層次。創業教育本質內涵則反映在通過培養受教育者的自謀職業、創業致富能力和本領、培養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具備知識、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質、培養其具有開創性的社會變革參與者等彼此緊密相聯卻又是逐步遞進三層含義,不僅較好詮釋了高職創業教育對就業教育的超越,更反映出素質教育和經濟社會轉型間的特征關系。我們常說能力培養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問題,然而要培養學生什么樣的職業能力,則是跨越教育系統和經濟系統的綜合性社會問題,決定權在于社會經濟領域的需要。[5]基于此,高職創業教育的提出,與其說在某種程度上是職業教育為適應區域經濟生活巨變而主動尋求變化的結果;意味著對職業教育與經濟間關系的一種新的認識,是對職業教育經濟功能的一種現代注釋,[6]倒不如講職業院?!白鳛橐粋€以育人為核心的特殊社會組織,其功能必須隨社會發展而發展”。[7]
201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重點是適應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服務產業之需要。這清楚表明:以創業帶動就業不僅成為國家層面上的發展戰略,同樣也應是區域經濟轉型與實現跨越的戰略內容。尤其經濟社會形態的巨變,造成區域高職教育體系與市場體系間在人才資源供求關系上存在明顯的機制性沖突,在這種沖突受現行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嚴重制約而無法消除的背景下,創業活動已成為一種特殊的勞動行為。勞動者憑借自身經驗與發現機會的能力,在勞動過程中創造出新的勞動崗位。這一特殊的社會就業現象,在擴大就業和治理失業正在成為區域政府各項社會經濟政策優先目標的今天,[8]發展創業能力和創業素質的教育來強化實現對人的勞動能力的開發和提高,以解決就業難題,必然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要求和期望??梢姡伞笆爻山逃薄?、就業教育”向“創業教育”轉變,[9]著力提高勞動力素質,盡快形成與產業轉型相適應的勞動力供給結構已成為高職教育改革和深化中必須面對的重大現實難題。回顧我國高職院校發展的歷史進程,可以發現:大多數高職院校均是由中等職業學校升格而來。原職業教育體制中技能型和技術型兩種不同的職業教育類型特征或多或少會影響高職教育的目標定位。當前,不同區域高職院校發展不平衡,辦學水平、生源質量和不同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差異,客觀上存有高素質技術型和技術型為主同時培養部分技能型專門人才之分。[10]然而高職教育畢竟是高中后的教育,在辦學層次上屬于高等教育范疇。與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經驗層面的技能型人才不同,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策略層面的技能型人才。策略層面的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在理論知識、心智技能等方面都遠高于中職教育。而技能型教育與技術型教育本質差異反映在:技能型職業教育培育學生具有在某特定崗位上的操作能力,一般不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操作原理及理論知識;技術型職業教育除具備特定崗位的操作能力外,還應掌握相當的理論知識,具有發展潛能和創造能力。從世界范圍內技術模式的演變過程和現實背景下高職教育對象身心發展規律特征及高職教育培養人才在理論基礎、實際操作和應用研究等方面的定位要求來看,高職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較高層次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能力,還需具備創新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11]因此,把握高職教育與中等教育在知識結構特征差異,著力提升高職生的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以不斷滿足技術創新階段對人才的客觀需要,應是高職創業教育內容預設和生成的適宜性與科學性的基本前提。
二、高職創業教育體系構建:從片段思維到系統思考
高職創業教育旨在體現素質教育內涵并以培養學生現在或未來開拓事業所需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活動。作為高職現有專業教育的延伸與補充,創業教育理應成為高職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從表面上看,高職創業教育在實施中的困境主要來源于高職教育教學知識體系如何構建的問題,但更深層次的困境在于如何做出適宜于高職創業教育的制度安排。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機構,它不僅以一種自組織形態存在于社會系統之中,而且通過與社會其他自組織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來維持它自身的生存與發展?;诖?,可以認為,如今高職院校尚未形成較為完善創業教育體系的背后隱藏著制約其實施和深化的機制和體制問題。如同高職教育自身發展受到社會各種因素制約一樣,高職創業教育功能的發揮也會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制約。尤其在高職創業教育體系的建設上,我們決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待和分析創業教育本身問題,而應自覺地把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系統觀點滲透到分析問題的過程之中。研究高職創業教育應探究高職教育與社會變革之間的相互規律。社會變革不僅作為高職教育變革的外在環境,更是推動高職教育變革的力量,而且已滲透并體現在高職院校內部,構成高職教育變革的內在因素,規定著高職創業教育的方向。[12]這是我們構建高職創業教育體系中必須直面的問題。唯有通過區域經濟發展動力和區域文化深層次內涵的挖掘,才能探討與高職教育功能延伸互動機理與傳導機制;唯有通過行業發展規律和企業成長歷程的提煉,才可提示出創業的空間路徑,以推進高職創業教育知識體系的建設?,F階段,高職院校在深入觀察創業教育“整體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其所形成的復雜現象”,即動態復雜性特征的同時,[13]必須克服過去那種將復雜事物分割片段后加以組合轉為整體要素的習慣;從對現狀僅只做出反應轉為創造未來和從無助反應者轉為改變現實主動參與者的思維轉換方式過程中,首先應著眼于創業教育機制的有效運行。事實上,高職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自組織形態中的一個子系統,其運行必受制于高職院校系統形態及社會其它子系統的作用和影響,并在社會系統的相互作用和互動中滿足趨于社會系統的需要。若使人們對高職創業教育運行機制的社會選擇和社會構建,遵循創業教育自身的運行規律并納入高職院校教育的正常運行范疇內,促進創業教育健康和快速地發展,則必須理順現有高等職業教育的運行機制,構建和完善政府有效宏觀管理、社會廣泛參與、市場有效調節和學校主導的高職創業教育運行系統?!罢畬崿F管理”屬該運行機制鏈條中的管理系統,指的是在創業教育中的領導作用。創業教育屬于準公共產品,是公共事業。除受教育者受益外,社會也從中受益。發展公共事業又是政府的主要責任。政府要注重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和政策來支持與保障高職創業教育的發展“。學校主導”屬運行機制鏈條中的執行系統。指高職院校針對經濟社會的變革和影響,以創業教育為指針,承擔為社會提供一大批創業創新人才歷史重任的主導作用。“市場調節”屬于運行機制鏈條中的動力系統,它由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所決定的。
“社會廣泛參與”屬于運行機制鏈條中的監控系統,指的是創業教育督導評估工作的社會化和社會力量的參與程度。只有當這四個系統處于有效運行過程中,高職創業教育才能健康而有序地發展。其次,高職院校應從職業教育類型結構上,把握高職創業教育成功的本質動力和制肘因素,調動成長要素的發揮。創業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育體系,如同高職教育一樣,共同擔負著培養職業技能和素質,成為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在目前狀況下,創業教育既不可能,同時在將來也完全沒有必要形成所謂的創業教育獨立的學校制度。高職創業教育的實施必須結合和滲透到現有的高職教育體系之中。其原由是:高職教育為學生提供職業知識,技能和規范是創業教育的基本條件和發展背景;創業教育的目標和內容中的遞進,逐級上升的層次體系,完全可以結合和滲透到高職教育的內容與方式之中,可充分依附和利用高職教育系統的現有途經和方式;各種不同的教育思想,不同教育流派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完全符合當今教育發展,改革的趨勢和走向。再次,創業教育是一個艱難的漸進過程。現行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模式和定位是圍繞核心崗位或者職業群所需相關技能來展開,宏觀上缺乏對創業觀念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微觀上也缺乏對創業計劃和創業措施的培養,高職學生自主能力不足、冒險精神不佳和創新意識不敏銳已嚴重制約高職創業教育的實施和深化。為此,高職院校應按照系統思考的理念和方法:遵循服務社會和服務學生是高職教育發展基石的原則。糾正創業教育僅是實現畢業生和既有崗位對接的狹隘理解,充分認識創業教育是對傳統就業教育內涵的拓展與功能延伸;避免把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窄化為職業能力和實用技術、把創業教育與企業家和實業家培養混為一談偏向,充分認識創業教育是磨礪創業精神、增強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的重要方式。扭轉高職教育中“職業性”傾向過于明顯的癥狀。尤其要克服過去那種片面強調崗位技能培養來迎合企業需求、過度削弱甚至取消必要理論課程而忽視學生文化素質培養和知識積累過于簡單及思維訓練不足缺少創新精神等問題。不論是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隱性課程的結合,還是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統一的課程體系構建過程,必須重視創業能力的培養,切實將創業教育教學的運行納入學校原有的教學、實踐實訓課的活動框架之中。
三、高職創業教育深化路徑:從推動到調節
首先,構建和完善以創業素質為特征的教學體系高職創業教育得以發展的重要前提,在于創建創業教育的體系。高職院校的學生處、教務處、就業指導處作為創業教育體系中的子系統,各職能部門應遵循分工明確和協調的原則。高職創業教育體系的運作,要以教務部門選定的創業教育內容和安排的創業活動為中心,對學生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循序而行。高職創業教育體系的設計要將創業教育的理念及內容融入學校的一切活動之中。在豐富內涵的基礎上,形成課內課外相統一的課程體系。與傳統學科教育不同的是,創業教育下的學科課程設置需要實現四個轉變:一是要從過去注重狹小的專業知識的傳授,轉變為不僅使大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特別注意學生了解創業的社會知識和創業經驗;二是要從過去單純傳授專業知識,轉變為不僅能很好地傳授專業知識,而且特別注意培養大學生的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三是要從過去主要根據大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多少來衡量學科設置的質量,轉變為注重大學生創業能力和創業素質的評定;四是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個性的充分、自由發展。因為創業教育的核心目標體現在創業能力上。上述四種轉變所體現的不僅是一種智力特征,一種人格精神狀態,更是個體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融合。其次,形成與職教培養目標相滲透的實踐教學平臺創業的實踐特征決定了創業型人才培養必須延伸到創業實踐的教學平臺。通過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平臺,理順職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關系,或者借助于職業教育的實踐實訓教學平臺,在實現職教目標的同時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高職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得以實現的核心。為此,高職院??梢罁殬I技能和能力演進是由低到高、由簡單到綜合提高的發展過程,構建出與創業教育相融合“一體化、分階段、有層次”的實踐創新教學體系。其中第一層次為認識性實踐。通過邊教邊學和邊做,實現手腦并舉、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的結合;第二層次為綜合性實踐。突出理論、職業技能與實際工作經歷的結合;重點強調核心技能和綜合能力培養;第三層次為創新性實踐。實現見習、實習、研習的一體化,以著力培養和提升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19]再次,打造踐行高水平產學研教育理念的師資團隊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難點在于師資。
高職院校創業師資匱乏的主要原因是對創業教育認識不到位,導致師資培訓的資金和政策無法落實。作為創業教育主體的高職院校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只有提高教師實施創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高職教師才有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專業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學生創業人格。部分高職院校采取送出去充電、培訓和邀請企業經營者講授創業體驗和專題研究等辦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創業教育師資不足的壓力。但問題是,絕大多數教師沒有創業的體會和經驗,短時期的培訓和上崗,無法促成其從理論研究的行家,演變成有較好實踐能力的實干家;加之創業教學課程的編寫和選用多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上,缺少實踐的具體內容??斩春驼f教的教學方式,影響學生對創業課程的學習興趣,最終導致創業教育不能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高職院??山梃b美國創業教育成功的經驗,采納著名百森商學院做法,由有創業經驗的風險投資家、創業家和實業家、初創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來啟動創業教育。同時在校園內設立有一定資金支持配套的相關創業中心或實驗基地,讓學生真正接觸到創業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對問題分析的能力,以真正突破創業教育的成長上限。
作者:張鑑民工作單位: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創業教育廣義與狹義區別分析
- 下一篇:林業系統體驗討論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