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08 11:34:40

導語: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論文

一、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

(一)發展早,提出了先進的教育理念

在上個世紀早期,國外就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美國早在1919年就開設了創業類教育課程。哈佛商學院在1947年正式開設《新創業管理》創業課程,總共有188名MBA學生接受了《新創業管理》這門課程的學習。在上世紀50年代,德國在國內的職業院校中創建的“模擬公司”,是當時創業教育中最早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創業實踐教學方法。印度在1966年就提出了“自我就業教育”理念,鼓勵畢業生積極創業,不僅僅成為求職者,更應該創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機會。日本在1994年開設了“綜合學科”的課程教學,其中《產業社會與人》課程是一門創業必修課程。澳大利亞也非常重視小企業創業教育,澳大利亞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TAFE)就是主要針對如何創立小企業的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區別于傳統“就業教育”的一種創新的開放式的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創新型的全面發展的人才。美國創業教育旨在為社會發展培養多元化人才,提出創業教育不同于就業教育,不是僅僅為了獲得一份工作,而是為了每個學生的自由發展。百森商學院創始人蒂蒙斯教授認為傳統的就業教育是以解決人的生存為目的,而創業教育則是為未來的人設定“創業遺傳代碼”,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為價值取向的。日本提出培養創業精神的創業教育理念,通過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提高創業技能,使學生能夠很好地面對社會現實的挑戰,并具有冒險精神。英國將創業作為一種未來的職業選擇,認為學生接受創業教育不僅僅是創建一個企業,更重要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法國把創業教育和增強國家競爭力相聯系。韓國將大學生創業教育與提高國民素質聯系在一起。新加坡則確立了創業教育要適合經濟和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其創業教育起步雖然較晚,但由于高校、企業單位和國家之間的聯動合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二)形成了完整的學科體系

國外成熟的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大特點是形成了完整的課程體系。美國百森商學院是全球創業管理、教育和研究最著名的商學院。學院圍繞創業過程安排包括戰略與創業機遇、創業者、創業資源與創業計劃、創業融資和企業發展等5個方面的課程,以此培養學生對企業的整體觀念。日本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有四種典型的模式:創業家專門教育型,以培養學生的實際管理經驗;經營技能演習型,以培養學生系統的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創業技能副專業型;企業家精神涵養型,以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構成了一個由高到低,由專業到普及的較為系統的創新創業課程教育體系。澳大利亞積極推行模塊化教學,開發出綜合介紹類、工業類、商業發展類、遠程教育類四套模塊化教材。肯尼亞教育部門制定了創業教育課程大綱,就創業方面的相關內容作了明確的規定,如創業意識的培養、創業機遇的把握、創業能力的提升,以及企業的經營管理等等。

(三)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

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前提,國外非常重視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美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得好主要是由于其擁有一支理論功底深、實戰經驗強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好的百森商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他們熱衷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經驗豐富,善于把實踐案例引入教學過程,通過案例的分析開啟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創新意識、獲得創業經驗。斯坦福大學有一門《創業管理》課,這門課一般由2位老師同時講解,一位是學校的教授,理論知識豐富,另一位是來自企業的客座教授,有豐富的創業實戰經驗。而《創業機會識別》和《技術創業》這兩門課,同時安排3位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外聘教授來講課。日本通過產學合作來培養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如通過聘請社會上的人到高校任教、高校的教員到企業鍛煉、教師到企業參觀學習等計劃,強化教師理論和實踐知識的培養。新加坡理工學院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既重視教師的理論培養,又重視實踐經驗的提升,教師中有80%都曾到企業從事實際工作。澳大利亞建立了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澳大利亞TAFE小企業培訓中有很多是兼職教師,這些老師大多是有著一定理論知識的小企業家,專兼職比例為4∶6。德國有12所高校設立了創業首席教授的職位,他們專門講授創業課程,并進行創業方面的研究工作。

(四)注重培養學生創業實踐能力

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國外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美國百森商學院有一門“新生管理體驗”課,這門課實質就是讓學生親身體驗創業實踐。剛入學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團隊進行創業,創業啟動資金是以團隊形式貸款,一般貸款3000美元,學年結束后要還本付息,每個創業團隊都有指導教師,對他們創業過程中的各方面進行指導。日本的創業實踐教育層層深入。對于低年級學生,一般開展創業啟蒙教育,比如到企事業單位、工廠看看,舉辦創業方面的講座等等;對于較高年級的學生,則加強創業實踐方面的教育,比如進行創業技能培訓、參與創業項目的研發、參加各類創業大賽等等;而對研究生階段的學生,則主要是讓其親身投入到創業實踐之中,如到創業園、高校創業孵化基地等,投入創業,體驗創業實踐過程。印度的很多大學則成立了創業中心,協調創業過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這些中心每年都舉辦國際性的商業計劃書大賽,印度的一些高校經常組織全國性的、甚至國際性的創新創業比賽,很好地提升了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

(五)形成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外創新創業教育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氛圍。美國極為重視大學生創業,早在1983年,美國的奧斯汀德州大學就舉辦了首屆大學生創業大賽,這項賽事促使許多新的企業產生,且有的企業發展速度非???,經過幾年的營運發展,其營業額高達幾十億美元。美國鼓勵大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創業,有的甚至停止學業去創業,這在美國是很正常的事。印度和日本等國則加強法律法規建設,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印度1986年頒布實施的《國家教育政策》就對如何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作了詳細而具體的要求。日本1998年頒布的《大學技術轉移促進法》對于該國創新創業教育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英、法、德則實施了一系列的創業項目和計劃,以此激勵大學生創業。如英國的王子“青年創業計劃”、“大學生創業項目”;法國的“青年挑戰計劃”;德國的“獨立精神”計劃等。國外不僅政府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一些民間組織也參與到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之中。如隸屬于英國貿工部“小企業服務”中心與學校合作,成立了大學生創業委員會,這種合作組織對高校的創新創業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一是促進了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的深入研究;二是加強了校地和校企之間的聯系,提高了大學生創業技能的培養水平,并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三是為大學生進行創業提供了相關的咨詢、服務以及資金上的支持;四是可以收集大學生創業方面的信息,為決策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日本則實施了大學生個體、高校、企業、政府四體聯動的“實踐—教育連接型”訓練體系,在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二、國外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開展較晚,但發展勢頭較快。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高校要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全面推進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鼓勵師生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家創新工程中要發揮作用?!蛾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校要推進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在2010年全國高校就業工作會議上,教育部袁貴仁部長指出,在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方面,高校要有突破性進展,要大力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技能,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目前,每年舉辦的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深受大學生的歡迎,其影響力遍及各高校,還有各地方和高校舉辦的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也呈蓬勃發展之勢。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經過初步探索階段,已逐漸步入深入研究和發展的道路。但是,與美國等國外發達國家相對成熟的創新創業教育相比,我們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們應當借鑒國外成熟的創新創業發展經驗。

(一)確立創新理念,培養多元化人才

學術型研究型的人才一直是我國傳統高等教育培養的目標,而創新型創業型的人才并沒有納入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體系中。首屆世界高等教育大會所通過的《世界宣言》中強調:要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而這恰恰是我國高等教育的薄弱環節。創新創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推進器。世界發達國家經濟和工業發展的實踐表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推動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國的高等教育必須深化改革,確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打破單一的培養目標與辦學模式,發展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高等教育,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以適應經濟社會的需要。創新創業教育是讓大學生接受基本的創業知識,掌握創業技能,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應該從人才培養的高度,確立創新創業教育的地位。

(二)確立學科地位,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學科建設相對較弱,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主要是基于實踐層面,一般以創業設計大賽以及大學生自發組織的課外活動為主,沒有站在學科建設的高度,缺乏較為系統的創新創業教學。創新創業理論教學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因此,對于我國創新創業教育來說,當務之急是確立創新創業教育學科地位,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同時也要加強創新實踐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要落實到實踐層面,也可以說創業實踐教學是創業學科建設的應有部分,因為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實戰技能。

(三)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努力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水平

國外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都很強。在美國一些大學的商學院,承擔創業課程的教授們都有親身創業的經歷,而且很多在一些企業里擔任外部董事,這種兼具理論和實踐的特質,使他們對創業前沿問題的把握、創業實踐中應注意的事項、社會對創業需求的變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洞察能力。例如,英特爾公司董事長安德魯•S•格羅夫就擔任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創業課程講師,他每年講授1~2門課程。師資力量上的優勢是美國大學生創業率達到20%~30%的原因之一。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相對缺乏,學院型的教師缺乏創業實踐知識;企業的一些管理者又缺乏創業理論知識,這是制約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高校創業師資整體素質不高,理論知識較弱,更缺乏創業實踐能力,這與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來說是不相適應的。因此,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亟需提高。要把培養“雙師型”的師資隊伍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高校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同時,還應當積極從企事業單位聘請既有實戰經驗,又有一定理論功底的人才到高校授課。師資的培養要優化結構,學院派的創業導師要強化實踐,實踐派的創業導師要強化理論。

(四)建立政府、社會、學校和大學生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平臺,營造良好的氛圍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不管是從學生、學校,還是從整個社會,甚至國家層面來說,缺少一種創新創業的環境氛圍。從大學生個體層面來看,創業意識不強,創業激情不夠,創業能力較弱;從學校層面而言,許多高校重視程度不高,創新創業教育邊緣化,學科定位模糊,受到“第二課堂論”的影響,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就是開展第二課堂的創業實踐活動,因而重視程度不夠;從社會層面來說,雖然整個社會都在提倡創新,但是缺乏相應的引導機制,宣傳力度也不夠;從國家層面來說,政策上的支持力度較弱,中小企業的融資較困難。我國近些年的風險投資的發展比較快,估計每年在10億美元左右,但是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投資非常少,而且50%左右的資金都投在北京等大城市,在其他地區投資很少。所以,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和大學生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

作者:周文華 單位:銅陵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