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8-31 10:09:11

導語:興趣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興趣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的應用

【摘要】隨著現階段我國教學工作的發展,教師越來越重視地理知識的教學,尤其是將地理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更能調動學生的真情實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了認真觀察,把興趣教學法巧妙地運用到了課堂教學中,使初中地理課堂變得充滿活力,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地理知識。由此,本文對興趣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刻研究,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鑒。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初中地理;課堂應用

興趣教學法在我國的教學工作中已經得到教師的廣泛認可并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授課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在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的教育思想還停留在課堂教學中,對自己的教學質量沒有提出更高的要求,自然也無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要改變這樣的教學現狀,給學生合理安排授課內容,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地理相關知識內容,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活學活用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一、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性

一直以來,在我國的教育體制背景下,應試教育是最主流的形式,大多數學校對于初中階段的地理課程并不重視,也造成了課程開設少、教學時間有限等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初中地理學習中,讓地理教學發揮最大的作用,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興趣。當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能自發去了解與理解地理知識,同樣,如果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缺乏熱情,就會造成整體上對學習的懈怠,影響整個地理知識學習,對開展初中地理教學的目的與需要達到的目標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興趣教學法的策略

(一)給學生合理地設計科學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點,給學生合理地安排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可以帶動學生深刻反思與思考,讓學生產生主動探究的熱情。在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出的問題非常簡單,無法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完成聽課內容,學生對教師講解的內容不感興趣,經常出現上課走神等現象。所以教師要改變這種授課現狀,讓學生更好地投入課堂學習中,合理地給學生設計教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例如,在進行“時間的差異”這一課講解時,教師要先確定自己的教學目的,通過本節課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掌握時區的劃分,初步學會區時的計算,掌握過日界線日期變更的規律。教師可以先利用一幅圖片引發學生動腦思考,讓大家仔細觀察圖片并說一說他們在不同地方時間不同的原因,以及說一說怎樣才能具體表明他們的時間差。通過這個小問題,可以讓學生更加高效地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去翻看課本查找相關知識,從而可以熟知課本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通過思考去表達自己所想的知識內容,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的教育形式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地理知識的學習中,深刻感受到地理知識的廣泛性,把學到的內容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從而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

(二)利用有趣的問題導入新的課程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導入有趣、合理的問題,由此引入新的地理課程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相對輕松地了解地理知識,并且可以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傳統的初中地理課堂中,教師無法給學生創設高效的學習環境,導致學生的學習狀態不能得到有效激發,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態度不夠端正,認為地理學科不重要,也就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在地理知識學習中,長此以往,地理學習效率自然不會很好。這樣錯誤的學習觀點教師一定要及時發現并且予以糾正,讓學生端正態度學習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給學生引入有趣的問題,帶動學生學習新的課程知識。例如,進行“地球的公轉”這一課的講解時,教師要先確定自己的教學目的,通過本節課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速度等方面的特點,理解南北半球晝夜長短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變化的規律。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安排幾個小組讓學生進行問題的探索,向學生提問:“大家知道天安門廣場升國旗的時間和什么時間一致嗎?那一年四季升國旗的時間是一樣的嗎?是什么原因導致時間的差異呢?”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和想象,并且回答出教師設計的問題。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這節課要學習的知識點,也可以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使其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又如,在講解“地球和地球儀”時,因為是初次接觸地理,學生對地理科目的認知還處于一種懵懂的狀態。要轉變不加鋪墊、平鋪直敘地將認知地球的過程和地球儀告知學生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問題導入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關于地球的形狀經歷了哪些認知上的變化呢?地球很大,但到底有多大呢?在地球上如何做到準確定位呢?”立足教材進行選擇性的提問,學生都有一顆探求真知的好奇心,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自然會獲得提升,對地理的好感度和興趣也能保持在較高水平。

(三)給學生安排討論環節

教師在給學生安排課堂教學環節時,一定要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給學生適當地安排環節,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讓學生更加大膽地去思考問題。在傳統的初中地理課堂中,教師由于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給學生安排自由討論的環節非常少,甚至幾乎沒有,每天都是固定的課堂環節使學生對于這種模式的授課狀態產生了厭倦心理,開始不再愿意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在地理問題討論中了,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隨之下降。例如,教學“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這一課時,教師應該明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可以嘗試分析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對于氣候的影響,了解地球運動對天氣、氣候的影響。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樹立氣候變化的全球觀念,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小組,讓學生進行情景體驗,給學生設定一個情景,每個小組都有一個主題,比如“你是一個太陽能熱水器工程師,居民樓頂上的太陽能熱水器怎樣放置才能讓它在冬、夏兩個季節都能獲得最多的太陽能?”這樣的情景設置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主動探究問題的熱情,最終促使學生想出各式各樣的辦法和解決方案,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給學生講授這節課要講解的知識內容。通過這樣的授課形式,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地理課堂學習中,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讓學生更有自信學習知識內容。例如,講解“氣溫的變化”這個知識點時,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不同地形之間的氣溫差異非常大,涉及的教材知識點和外延性的知識點較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就成了不二選擇。教材中指出在不同海拔的地區,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約0.6度,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夏天去爬山,在山腳很熱在山頂卻相對涼爽。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幻燈片的功能,將世界氣溫帶的劃分與大致的自然景觀圖展示出來,加深學生對世界氣溫不同而動植物也有所不同這個知識點的印象。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確定好自己的教學標準,運用新的授課理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學習地理知識,利用興趣教學法讓學生更加喜歡學習地理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進行知識的反思,給學生構建更完整、龐大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相關的地理問題,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蘇聞奇.初中地理興趣教學法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6(18).

[2]王燕妮.淺談興趣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23).

[3]李健.初中地理興趣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06).

[4]王虹.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25).

[5]鄭海燕.興趣化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30).

[6]姜云.興趣引導下的初中地理教學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1(04).

作者:王曉峰 單位:常州市武進區橫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