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類專業創新教育體系探討

時間:2022-08-26 10:21:37

導語:水利類專業創新教育體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類專業創新教育體系探討

一、本科專業畢業生創新能力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共有74所涉水高校招收水利類專業的本科生,每年招生規模約5000人。水利行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知識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我國水利人才隊伍的發展現狀還不能完全適應水利事業發展的需要,創新型人才偏少,大多數水利類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創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缺少創新意識;二是缺乏創新動力;三是缺少創新思維;四是缺少創新實踐經歷。高校本科生創新能力不足與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不夠有很大關系。在國內多數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大背景下,教師投入本科教學的精力明顯不足,課堂教學多是為了完成課程教學目標要求。教師自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也不足,示范引領作用不夠,不能給予學生及時正確的引導。教師培養學生創新思路的主動性不夠,部分教師甚至未能做到根據水利工程技術的發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導致知識陳舊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法僵化無法調動學生主動思索,積極創新,削弱了學生培養創新意識的動力。創新平臺缺乏與創新教學投入不足也是導致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不足的又一重要原因。創新平臺是水利類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硬件條件。大部分本科院校的創新教學經費投入不足,無法構建較為完善的本科生創新平臺,影響了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兩年一屆的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中,一些高校選手參賽經費支持主體還是指導教師。這無疑阻礙了大學生創新教育的普及化。盡管也有部分高校所設置的水利類大學生創新基金、水利類實驗中心開放項目,但是由于資金不足,加上對本科生創新課題驗收標準不高、監督不力等,使得本科生創新項目往往流于形式,無法真正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

二、創新教育課程體系構建

創新教育進課堂是全面普及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對現行的水利類培養方案的深入分析,探索創新知識與能力教育在培養方案中的融合點,并在培養方案中明確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的畢業要求,使創新教育融匯到課堂教學中。表1給出了創新教育層級及支持環節對應關系。依據表1設計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層級,長沙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學院在2017版的本科培養方案中分別給出了相應的培養課程及能力實現實踐環節。1.基礎類課程。學校在本科生學習指南中列出了創新文化素質教育推薦書目供學生學習參考,開設《創新學基礎》等公共選修課向學生傳授創新基礎知識和技術方法,讓學生對創新概念從未知到已知、從知之甚少到全面了解,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2.核心類課程。在學生掌握創新課程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研究課堂教學中如何結合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授課環節,傳授學生與專業知識和能力相關的創新與創業知識,重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水利類專業的實際情況,在《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及《水利工程地基與基礎》等課程大綱中增設創新點來源剖析等課程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針對本專業領域實際情況,提出創新方案、論證方案的能力。3.實踐類課程。結合現有水利類實踐課程特點,將創新理念引入《水工模型試驗》、《生產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與動手能力,增強和鞏固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方案中開設《創新與創業實踐》選修課,專門安排教師為學生參與“挑戰杯”、“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大賽”、“湖南省大學生水能水資源綜合利用創新設計大賽”及“水利工程學院水工模型大賽”等賽事進行創新教育實踐輔導。

三、創新實踐平臺搭建

依托長沙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學院組建水利工程創新實驗室,為學生進行水利工程創新設計與模型制作提供專門場地,同時購買了模型制作所需的加工機械及設備供學生使用。實驗室對學生免費開放。為彌補學院創新教育工作經費的不足,學院成功爭取到了社會力量支持創新教育工作。學院已成功舉辦了兩屆由湖南省科協和省級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支持的湖南省大學生水能水資源綜合利用創新設計大賽,解決了賽事經費不足的問題。建立指導教師資助學生進行創新實踐的激勵機制,鼓勵有科研項目的教師結合自身科研課題需要,指導學生進行創新設計和制作,并由指導教師資助模型制作費用。目前,學院創新教育工作經費中30%由學院支持,40%由社會捐助,20%由教師資助,10%由學生自籌,形成了“四位一體”的創新教育經費籌措辦法。四、實施保障及成效為了切實保障水利類專業大學生創新教育的實施,學院爭取到學校對創新課程和創新實踐活動的學分認定;同時在保研推薦工作中,對參與大學生創新競賽獲獎的同學給予一定的加分。此外,學院對指導大學生參與創新大賽的教師給予業績獎勵,以提高指導教師參與大學生創新教育的積極性。學院已經連續舉辦了4屆水工模型大賽,每屆參與設計與制作比賽的項目30項左右,參與的學生近100人,學生參與率達到25%—30%。在第一、第二屆湖南省大學生水能水資源綜合利用創新設計大賽中,學院學生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5項。在省級賽事基礎上,推薦的作品參加全國水利創新設計大賽獲得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之一。如何結合水利工程這一傳統學科的特點,適時引入適應社會需求的創新知識體系及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是當前新工科背景下傳統專業改革創新的新要求。通過設置系統化、連續性的創新知識和能力培養體系,實現了“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教育理念。近年來,學院大學生參與創新實踐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高,學生大創項目呈增加趨勢,學生通過創新活動訓練,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隨著創新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在參與了創新實踐學生的示范作用下,必將有更多的水利學生從創新教育與訓練中受益。

參考文獻:

[1]李宗利,楊彥勤,胡笑濤.工程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水利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索[J].高等教育論壇,2017,11(11):36-39.

[2]劉東,劉嫄春,孫楠,徐光君.水利類本科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4,3(3).

作者:蔣中明 秦衛星 唐棟 單位:長沙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