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路徑研究

時間:2022-10-17 09:38:04

導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路徑研究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文化資源和思想寶藏,沒有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浸潤和滋養,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最終可能淪為空洞的理論說教,更難以成為大學生的日常行為準則和自覺奉行的道德信念。為此,高校需要從立德樹人的現實關照出發,從以下幾個方面探析融入路徑,一是找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在契合點,以“教材﹑案例﹑原著”三位一體為實現理論融入的基本前提,二是要夯實網絡化教學與實踐教學手段,構建多元協同育人機制。三是要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以下簡稱“思政”),明確使命,化為行動,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索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客觀必要性

(一)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青年大學生是朝氣蓬勃﹑好學上進﹑視野廣闊﹑有才有為的新一代,但同時,他們的文化知識體系﹑價值觀塑造﹑情感心理又存在不足,需要加以正確引導。在思想上,如果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在文化上就容易出現“文化復古主義”和“”的錯誤傾向;同時,者在網絡上傳播和鼓吹各種西方文化價值觀和心靈毒雞湯,出現一些歪曲中國革命歷史﹑抹黑英雄﹑否定社會主義道路的錯誤思想和行為,從根本上違背客觀事實,嚴重擾亂人們對歷史真相和英雄形象的認知,沖擊了高校社會主義主流核心價值觀育人效果。高校是人才培育的主陣地,是文化傳播和創新的“孵化器”,是堅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前沿,其文化育人工作實效如何,直接關系到青年大學生的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與成長成才;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態的解體足以使這個時代覆滅?!保?]如果一個社會缺乏廣泛認同的共同價值標準,那么社會發展就會失去根基。高校要堅守中華優秀文化立場,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使之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為大學生提供精神指引,要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和引領作用,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用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大學生健康成長。(二)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認同。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方法的選擇要契合青年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開展個性化的人文價值關懷。正如德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所以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從倫理學視域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離不開對人的需要和利益的關注,不能只注重強調政治功能而忽視了受教育者的內在需要,這樣很難在情感上得到支持,沒有情感支持的認識是不深刻的,無法實現思想上的內化和行動上的外化。因此,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青年大學生的自覺追求,必須結合青年大學生的興趣和現實需求,單純的道德說教和理論灌輸是推動不了價值認同的,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必須引進人文價值理念與關懷,從大學生的現實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形出發,通過諸如貧困助學﹑情感關愛﹑人際糾紛化解﹑心理危機干預﹑就業咨詢﹑專業學習指導﹑網絡價值關懷﹑社會志愿者服務等諸方面切入人文價值理念與關懷,在實踐中體驗人生﹑感悟文化﹑培育人文情懷,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最終才能真正實現青年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2](三)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模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3]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輝煌燦爛的革命文化和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雄厚基因和底氣,也構建了人類精神家園的歷史文化基礎。同時,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交鋒和交融,文化軟實力日益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唯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能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參照,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入教材入頭腦入心靈,讓青年大學生明確自己未來的人生目標和歷史使命,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

如何進一步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并結合時代要求加以傳承和創新,如何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他們在潛移默化的文化滋養過程中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要義,自覺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這些問題始終貫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闡釋和育人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加以探索和創新。(一)“教材﹑案例﹑原著”三位一體,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目前,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使用的是教育部統編教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尚未實現有效銜接,比如,在2018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新教材中就增加了較為完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章節內容,但是,教材的內容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創新性研究不足,兩者內容銜接比較生硬,大學生很難從古代思想家的只言片語中感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論魅力,也難以正確把握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邏輯關系;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不能弱化或消解教材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和導向作用,要闡明兩者的源與流﹑主要與次要﹑傳統與現代的辨證關系;要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要求,精準選取國學經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理論,能拓展對現實問題的解讀視域,進一步提高理論對現實發展中突出問題的解釋力,增強理論的感召力,從而為教學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4]在確立教材理論點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原著資源,深入分析與解讀經典案例,思政教師要積極研發出反映中華傳統文化價值和當代中國文化價值的優秀案例和教學素材,“以研發一個案例﹑講述一個故事﹑闡明一個道理”的敘事形式闡發中國故事,特別是把體現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的鮮活案例寓于其中,教材﹑案例﹑原著三位一體的案例教學,是落實將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基本前提。在日常教學中,教材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積極組織思政新教材任課教師全員培訓,講好用好新教材;案例選擇遵循思想性和時代性、目的性和精彩性原則,案例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選取具有教學價值的精彩故事,做到因材施教﹑因課施教﹑因人施教,潤物無聲;思政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注重運用生動﹑趣味和通俗化的表達方式,按照“三貼近”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要求開展教學工作,探索“三講”育人新模式即“講政治﹑講科學﹑講故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科學轉化,落實高校文化育人的目標。(二)夯實網絡化教學與實踐教學手段,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獲得感”。從高校人才培養的角度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方式要被大學生接受,必須要從“獲得感”角度出發去思考,從學生的“獲得感”中增強學生對先進教學方式和理念的認同,主要是通過學生的感性認識﹑真實體驗獲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情感﹑理論認識和終生受益。[5]當代大學生以“00后”為主體,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也是接受網絡信息速度最快﹑利用網絡技術最熟練的群體,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更具體﹑更有趣﹑更容易理解,高校要充分依托互聯網新媒體新技術,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思政金課,研發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的虛擬仿真金課和社會實踐金課,淘汰落伍陳舊的思政水課,推動“互聯網+智慧課堂”的變革,用智慧校園和智慧課堂建設拓展課程資源和資源共享機制,為課程實施和評價提供先進和高效的技術平臺;綜合利用手機媒體,完善微課﹑MOC﹑云班課、學習強國等網絡化立體化空間課程資源,制作能在手機上使用的多媒體課件﹑頭腦風暴﹑討論﹑練習﹑答疑等互動環節,滿足學生按需、自主、柔性學習需求。[6]弘揚中華文明,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還要不斷拓展學生樂于接受﹑體驗且有感觸的實踐教學手段,比如組織學生參觀校史館、博物館﹑抗日戰爭紀念館﹑文化館﹑生活館﹑科技館等,引導學生讀經典,品傳統,寫感悟,開展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讀書交流活動或觀看央視節目《百家講壇》《國家寶藏》《朗讀者》《中國詩詞大賽》《感動中國人物》等,通過現實的感官體驗以獲得價值觀念,在感官體驗中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實質。(三)優化思政政治理論教師隊伍,提升“文化育人”與“文化育德”的綜合素質。對全國思政課教師提出的幾點要求包括:“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體現了新時期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思政課教師的關心。目前,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主體具備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但是中華傳統文化底蘊不足,專業知識結構單一,學術功底相對薄弱,難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行有效整合,難以將其先進的文化理論成果與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念傳遞給學生。因此,要加強和優化高校思政教師與科研隊伍建設。首先,高校思政教師既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背景,又要扎實的傳統文化理論功底,才能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會貫通,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思政教師要主動學習歷史學﹑美學﹑古代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在打下扎實的文化理論功底的基礎上,學??梢匝埾嚓P學科的權威專家對思政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或講授,增強他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兩個方向的綜合交叉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其次,要增加相關研究方向的科研項目和學術研討交流機會,使其在深層次學術交流研討中增強對兩種學科知識的融合,提升教師的專業認同度。

注重培訓,梯隊培養,探索形成結對幫傳帶、新人輩出的青年骨干人才培養機制,通過組建多元化的師資團隊,為課程提供師資保障;最后,思政教師要采取批判繼承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汲取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資源,用豐富的知識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源遠﹑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和自覺;使思政課教學的內容與形式“亮起來”“活起來”“火起來”,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卡爾•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9.

[2]李宇紅,范法明.財貿高職人才培養特色研究[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09(2):39.

[3].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0.

[4]王爽.中華經典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40.

[5]萬資姿.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與培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

[6]姜韻宜,莫俊峰,李宏芳.財貿素養“五板塊”育人模式探索[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8(5):6.

作者:王平 單位:北京財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