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電子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時間:2022-03-04 09:45:00
導語:基于電子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將電子競賽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提出一種以競賽為引導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教育模式。從競賽與專業課程相融合、競賽指導團隊成員多元化、建立競賽與企業的合作關系三個方面研究入手,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全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通過與企業合作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全面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綜合能力。
關鍵詞:電子競賽;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體系;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是教育部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倡導的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是以全國大學生為對象的,群眾性科技活動。競賽的目的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推動高等學校有關信息與電子類學科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改革;一方面是推動高校素質教育的實施,培養具有意識創新、團隊協作能力的學生。從第一屆(1994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開始到2017年已經舉辦了13屆,該賽事受到了全國各大高校和學生的歡迎,參與面廣,參與度高,賽事規模不斷變大,競爭日益激烈。從歷年組織和參賽經驗可知,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平臺。在競賽過程中,團隊成員對競賽題目進行分析、研究、創新,非常具有挑戰性,在鍛煉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更磨煉了學生勇往開拓、不斷進取的精神,而這些恰恰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要求。因此電子競賽給學生提供的不僅僅是提升自我的機會,更是給學生創造了難得的創新創業的舞臺。傳統的高校教育模式,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在課程設置上缺少聯系實際的綜合性實驗內容,無法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大學生電子競賽活動豐富了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方式。因此,如何以競賽為依托構建新型創新創業培養模式,將競賽活動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其綜合能力,是一項重大課題。
一、競賽與專業課程相融合,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1.銜接專業課程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在學院專業課基礎上(如電力電子技術、電工技術等),結合學生專業課程滲透電子競賽思想,使學生體會到電子競賽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完善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平臺建設。以實驗平臺為依托,通過實踐和操作,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各類電子競賽夯實基礎;專業課程設計的內容貼合競賽主題,充分激發學生自身能動性和創造性,并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際,使學生找到創新思維的途徑,開啟創新思維的大門。將創業指導課程與工程訓練相結合,將課程體系、競賽引導、工程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將創業指導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創業指導,鼓勵將競賽成果引入創業計劃,以構建完善的以競賽為引導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2.競賽中融入教學環節,全方位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多采取授課的形式,偏向于理論指導,缺乏實踐指導。或者以學生申請創新基金的形式,這種形式對于大多數學生,特別是本科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困難。而競賽的參與人數眾多,門檻相對來說較低,不管學生獲獎與否,都能在競賽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以競賽作為一個切入點,將競賽與教學相結合,以賽帶練,在競賽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競賽中融入教學環節。根據競賽經驗可知,電子設計競賽的題目是理論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結合,內容涉及了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的許多內容。且競賽相對于其他形式來說具有起點低,實踐性強等優點,在競賽過程中結合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提升實踐動手能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
二、競賽指導團隊成員多元化,促進競賽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
1.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理念的綜合型師資隊。強化專業教師創新創業理念,建設綜合型師資隊伍。定期選派專業教師到相應的企業交流實踐,提升專業教師對創新創業理念的認知。定期邀請學科專業的相關的企業家與專業教師開展講座交流活動,分享創業經驗,提升教師理論轉化實踐的水平。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理念綜合型教師,還需要高校教師自身結合學科專業知識及時關注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形成知識教育與創新創業技能訓練的有效融合。2.成立多元化組成的競賽指導團隊。傳統的競賽指導老師都由專業老師擔任,成立多元化的競賽指導團隊,可以整合指導團隊資源,學科相互融合,將團隊力量發揮到最大化。競賽指導團隊由知識面廣以及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老師組成,充分考慮專業老師的學科背景、研究方向、專業專長、年齡等因素,邀請校聘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及創新創業指導教師作為指導團隊顧問,在組織競賽方面,通過對新技術、新領域做充分調研討論,指導專業教師結合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從競賽定題初始,把握主題方向,開拓創新思維,為參賽學生競賽及創業創新奠定堅實基礎。以競賽指導團隊為單位,定期開展電子競賽動員和科普活動,營造濃厚的競賽與實踐氛圍。增強學生對電子競賽的認識,在創新創業教育環境下,提高廣大學生的認知,形成將電子競賽作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意識。競賽培訓過程中,團隊教師通過共享實驗硬件設施平臺,為學生提供最有利的競賽條件;團隊中的創新創業指導老師負責定期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小課堂或講座,將創新創業教育思想理念植入比賽的培訓過程中,逐步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促進競賽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
三、建立競賽與企業的合作關系,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在目前舉辦的各類競賽中,基本上都采取企業冠名和贊助的模式。例如,索尼公司與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存在合作關系,江蘇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由德州儀器半導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提供資助等,此類企業大都與競賽學科方向相近。這些企業為參賽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空間與平臺,無形中吸引了廣大的在校學生,提高學生參與競賽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這些競賽活動間接地為參加競賽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與企業專家溝通交流的機會,對開拓學生創新思想,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把握住與企業的合作關系,聯系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踐實習機會,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帶領學生看到課堂上展示不到的專業設備,學到書本上講不到的操作經驗,可以充分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在企業創辦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室,讓學生近距離在企業現場了解電氣設備結構、工作流程和經常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方法等,提高學生解決專業問題的興趣,挖掘學生專業創新潛力。在校企合作中,學生積極參與企業的各個環節工作,了解企業的生產運營過程,加深學生創新創業的認識;此外高校及企業共同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場地及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為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知識型企業,盡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產教融合視域下,借助企業資源,實施校企合作成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必然選擇。
四、總結
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是培養未來高素質人才的新趨勢,因此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已經勢在必行。以電子競賽為引導的創新創業實踐競賽模式符合時展的需要,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多樣的教學和實踐途徑,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助能力、開拓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等,具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劉程子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
- 上一篇:創新教育在體校數學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職業學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