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探析
時間:2022-10-16 04:47:41
導語: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實施,對青年就業群體自主創業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我國創業教育起步較晚,探索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實效性途徑是處于轉型發展期的民族地區高校的首要任務。參與式教學法的核心是“授之以漁”,這恰是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最佳路徑之一。文章首先闡述了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調查及分析,然后論述了民族地區高校開展以創業為導向的參與式教學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參與式教學下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對策。
[關鍵詞]民族地區高校;參與式教學;創業能力
一、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調查及分析
本研究選擇百色學院等5所廣西民族地區高校的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問卷發出1500份,收回有效問卷1346份,回收率89.7%。問卷調查涉及學生主觀意識和客觀態度等層面,就基本情況、對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態度、影響創業的因素、創業能力觀念、創業必備能力與素質、對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建議等方面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當前大學生既渴望創業并希望取得成功,又對自身創業能力缺乏信心,擔心創業失敗,對創業前景感到迷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1.大學生對創業教育認識程度偏低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6.70%的大學生認為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是必要的,希望通過創業教育為將來創業儲備知識。但僅有19.75%的大學生了解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教學內容和目標,絕大部分學生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活動不了解。80.33%的大學生認為創業教育只是面向少數大學生,12.42%的大學生認為創業教育是面向大眾學生的。被調查的5所民族地區高校都設有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但其工作人員一般由其他部門工作人員兼任,且參加創業培訓學習的機會不多,缺乏創業實踐經驗,嚴重限制了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各高校也都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但教師多由輔導員兼任。教師很少參加各類創業指導師培訓,沒有時間和精力開展創業教育研究,缺乏開展創業教育所必需的社會調研,對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關注不夠,對最新的大學生創業案例掌握不準,在授課時側重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本的講授,很少涉及創業教育的內容。調查數據表明,大部分學生對從事創業教育教師的能力水平持否定態度。調查發現,由于大學生創業能力不強,學校管理人員擔心他們在創業過程中上當受騙,害怕承擔責任,因此,往往不太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學校網絡、媒體等平臺也以宣傳學習成績突出、思想品質優良的學生事跡為主,很少涉及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針對大學畢業生創業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37%的大學畢業生走上自主創業道路。
2.大學生創業素養不夠夯實
調查顯示,大學生對成功創業必備要素的看法幾乎一致。他們認為,成功創業需具有創新意識、持之以恒的毅力、人際交往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86.70%的大學生認為學校開展創業教育需加強實踐訓練,在實踐教學中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素質。針對“創新思維方法和創業意識哪一個對大學生創業更重要”這個問題,52.33%的大學生認為創新思維方法是首要的,但創業意識也不可或缺。此外,66.03%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大學應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方法。在“理想工作單位”和“創業機會”兩者間選擇時,78.96%的大學生選擇去理想的單位就業。而面臨“很好的創業機會”和“理想工作單位”的選擇時,53.12%的大學生選擇工作崗位,46.88%的大學生選擇創業。數據說明,當大學生面臨較好的創業機會時還是樂意去創業的。在回答“什么因素促使你不去創業”時,能力不足、資金缺乏和經驗缺乏是排在前三位的答案。多數學生認為創業資金短缺和創業機會難以把握是影響創業的客觀因素,而創業能力和創業毅力不足則是影響創業的主觀因素。對自己創業能力自信度的調查結果表明,67.34%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創業能力一般,13.4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創業能力較差,認為自己的創業能力很強的大學生僅占4.40%。認為自主創業風險大的大學生占90.00%左右。只有17.17%的大學生對自主創業前景有信心,82.83%的大學生對自主創業前景感到迷惘。在“大學生在創業時希望獲得學校、社會的服務支撐”選項中,78.87%的大學生選擇“提供資金和項目”,僅有21.13%的學生選擇“提供創業培訓”。此外,市場規則意識不足、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等也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是否成功的因素。
3.大學生對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建議
在回答“為什么要接受創業教育”時,71.22%的大學生的回答是為了培養職業素養。這說明,大學生也意識到并不是接受創業教育后就一定要自主創業,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基本職業素質,以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回答“你對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有何建議”時,56.66%的大學生希望創業教育貫穿于專業課教育之中,83.54%的大學生希望學校在開展創業教育時加強實踐訓練(組織大學生申報或參與各級創業項目、開展以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的課外活動、定期舉辦大學生創業講座或沙龍、舉辦各級創業策劃或設計大賽)。
二、民族地區高校開展以創業為導向的參與式教學的必要性
民族地區高校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大學生創業教育起步晚,并且主要依托專業課程教育教學。調查發現,部分高校雖然在現行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了大學生創業教育,但是沒有設置創業教育實踐環節的課程,而且設置的幾門創業教育課程也多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傮w上說,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還停留在理論教學環節,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導致創業教育方法單一、針對性不強。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可以從“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兩方面著手。創業能力包括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等。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訓練過程。以創業為導向的參與式教學強調在大學生創業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設置的相關創業問題情境為載體,學生自主參與教學設計過程,最終幫助學生建構創業意識和提升創業能力。參與式教學法要求學生親自思考、查閱資料,這一過程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而且每個創業設計環節的完成都會給學生帶來成功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極強的自信,有利于學生創業素質培育。同時,每個創業設計環節的完成都是小組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有利于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培養。最后的交流環節,學生可以從教師的點評過程中獲取最新的創業知識,有利于創業知識的更新??偠灾?,參與式教學法的核心是“授之以漁”,這恰是民族地區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最好路徑之一。
三、參與式教學下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對策
1.加強頂層設計,將創業教育列為學校日常管理的新常態
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把創業教育改革納入學?!笆濉苯ㄔO與發展規劃,強化頂層設計。首先,學校成立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以教務處牽頭,招生就業處、學工處、團委、科研處、創業學院、各二級學院等多部門協同的創業教育管理體系,領導、協調學校各部門創新性地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其次,有條件的學??稍O立“創業學院”作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改革基地,并出臺關于深化大學生創業教育改革的方案,為著力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改革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制度保障。最后,學校加大實踐平臺建設。學??衫弥醒敕龀值胤礁咝0l展專項資金、廣西教育廳支持高校應用型本科專業建設/本科專業辦學能力提升專項資金或學校專項資金有計劃地建設專業實踐實訓平臺。依托這些平臺,指導教師設置不同的研究課題,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課題。在實踐實訓過程中,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切入點,激勵大學生自主學習,輔以教師指導,最終達到提高大學生專業素養與職業技能的目的。
2.強化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一支“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由于民族地區高校創業教育教師隊伍相對薄弱,因此,提高創業教育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對于民族地區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尤為重要。首先,加強創業教育教師的理論知識學習。定期組織創業教育教師集中學習,并交流學習心得體會,以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適時適量聘請創業成功者、知名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到校開展系列創業知識講座、創業報告等,以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體系,夯實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學校組織創業教育教師參加校外的創業師資培訓活動及各種創業活動,以提升教師指導大學生開展創業實踐的能力;有計劃地選送創業教育教師到企業接受培訓、掛職工作和實踐鍛煉,以不斷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同時,學校實施“傳—幫—帶”制度,遴選一批專業能力強的老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幫助青年教師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進而建成一支高素質的“雙師雙能型”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最后,由學校教務處主導,通過校企合作、柔性引進和聘任創業校友等方式聘請校外專家作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兼職教師,充實學校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進而創建一支專兼結合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教學團隊。這些具有豐富創業經驗的校外專家結合自身創業經歷為學生上課,可增強大學生對創業綜合素質的理解。同時,學校整合校內外資源,建立創業教育導師庫,并出臺相關制度規定導師的責任和義務,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改革教學管理制度,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首先,改革創業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將大學生創業教育教學管理納入《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允許大學生申請調整學業進程,通過保留學籍、休學等方式去自主創業。另外,出臺《大學生學科競賽管理辦法》《學生學分互換與認定管理辦法》,規定創業導師需為大學生制訂創業能力培養計劃,指導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并建立相應的檔案和成績單;同時,規定大學生可通過參與創業活動獲取學分,對于創業競賽活動中的獲獎者學校給予獎勵。通過創業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改革,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其次,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構建“平臺+模塊”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并規定各二級學院需開設創業教育的必修課、選修課及模擬實操課等系列課程,形成創業教育模塊化課程體系。將創業教育融入相關專業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創業基礎”“創商培育與測評”“創業模擬系列”“創業項目實操系列”等創業教育課程,并將這類課程納入學分管理。同時,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提高創業課程實踐學分的比例。最后,加強課程建設,不斷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教務處應規定人才培養方案中創業教育模塊的每一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啟發式教學、參與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的學時占總學時的比重。結合創業教育,加強專業課程群及其專業核心課程的立項建設,加大自主建設創業教育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的力度。
4.強化創業教育實踐環節的教學
首先,以教務處為牽引,在創業學院率先探索基金植入式“專業+創業”教育模式,設立“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和“創新創業公益基金”兩種基金。創業學院遴選、孵化各類創業項目,旨在引導大學生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申報創業項目,對有特色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給予經費資助并進行孵化。通過創業項目的開展,既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對創業方向的選擇能力,又有利于發揮大學生的創業能動性作用,讓大學生在真實的創業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業所需具備的創業品質、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提升創業綜合素質。另外,學校選拔具備創業素質的優秀大學生團隊申報國家、省、市級的創業項目孵化,爭取校外創新創業基金支持,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開展創業策劃、設計大賽,使大學生在模擬創業情境的基礎上展示自己的創業計劃;同時,創業教育教師、專家對學生創業方案的可行性及創業風險進行評價。開展以創業教育為主題的學生社團建設,發揮學校社團平臺的優勢,利用假期組織大學生深入社會基層、企業進行調研和實踐鍛煉,了解企業的運行模式。
其次,強化學生的實踐訓練。學校建設大學生創業實例的案例庫,以便大學生了解創業歷程、總結創業的成功經驗。大學生創業教育采用單班、小班和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進行教學,并以有效的考試改革配合教法改革,形成筆試、口試、實踐操作及作品展示等多種考核方式,推動“結果考核”向“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轉變。最后,積極推進校企合作,探索“引企入校、雙元制、送技入企、共建大學生科技園、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校企合作模式,建成“校中企”“企中?!毙偷男F蠛献鲗嵺`教學品牌基地。在此平臺上搭建以創業項目孵化實戰為高地的“第一課堂教學、學科競賽、科技社團、社會實踐、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創新創業主題培訓、創意創新創造創業大賽、創業雙學位班(創業精英班)、創業孵化項目、自主創新創業”等聯動平臺體系。學生創新創意方案可通過創業大賽入駐學校創新創業基地進行孵化,享受“經費、場地支持”“導師指導”等服務。在組織形式上,可以創業雙學位班、創業培訓班、創業精英班、創業實踐班和中外合作本科專業(創業方向)等形式開展創業教育。在管理上,實施“教學、培訓、訓練、比賽、咨詢、指導、服務、資助”等一條龍管理體制,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有機結合,進而將大學生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5.營造良好的學校創業環境
首先,利用學校的網站、貼吧、廣播電臺和易班宣傳平臺等宣傳大學生創業案例和學?!皠摌I達人”的先進事跡。同時,有組織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創業實踐活動,通過文體活動有針對性地培養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創業綜合素質。其次,定期舉辦大學生創業講座或沙龍,邀請創業成功和正在努力創業的校友來校開展講座,與大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些成功創業者的言傳身教可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激情,開拓大學生的創業思維。最后,在學校每年舉辦的大學生文化藝術節或新生開學典禮上,表彰有突出表現的大學生創業先進個人或創業團隊,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同時,遴選出典型的大學生創業先進個人或創業團隊在大會上進行主題發言,開展創業經歷及經驗交流,以樹立典范,激勵大學生刻苦學習,鞭策大學生自主創業。
[參考文獻]
[1]王保義.試論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J].黑龍江高等教育,2004(2).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3]金麗,張守鳳.參與式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探析——以“西方經濟學”課程為例[J].黑龍江高等教育,2011(1).
[4]李俊琦.參與式教學在高職《職業素質與就業能力訓練》課程中的應用[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4(2).
[5]高桂娟,韓德麗,蘇洋.2013大學生創業能力狀況的調查與分析——以上海高校為例[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6]周喜英.就業難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問題探析[J].文化與教育,2018(44).
[7]范瑩.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9).
作者:韋幼玲 史兵方 易忠君 單位:百色學院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匯報
- 下一篇:應用型院校大學生創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