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中的作用
時間:2022-10-28 10:06:19
導語: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當前很多高校都對即將畢業步入社會的大學生開展了就業指導,但就業指導工作具有突擊性和臨時性。由于就業指導工作沒有一個長期性,以及針對性、系統性的規劃,讓學生的就業知識和能力僅僅停留在表層,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在實質上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提升。還有一些高校開展的就業指導工作只是針對大學生提出的就業問題進行一一的解答,主要是對大學生在應聘時和簽就業協議時應該注意的細節,以及就業政策上的講解,學生收獲的就業能力提升信息量少且實用性不強,對學生就業幫助也很少,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和就業需求市場對大學生工作能力要求的進一步提升,高校應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就業指導教育引起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學生在大學期間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它包括大學期間的學習規劃、職業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有無及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質量,更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畢業后求職就業甚至未來職業生涯的成敗。高校應該在大學新生入學就開始指導大學生對其業生涯做初步規劃,從而對大學生進行針對性和長期性的就業指導教育。目前,有些高校對新生還沒有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意識,據調查43.8%的大學生在高考后選專業時,對未來的職業沒有做過規劃;而44.8%的學生是在大學期間規劃的;11.4%的大學生在大學畢業時對自己的職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造成很多大學生畢業后就業找不到方向,處在迷茫之中。因此,高校應該意識到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育貫穿到整個大學期間來進行的重要性。
二、就業指導的核心就是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施,大學生的數量每年成倍的在增長,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卻在逐年下降,嚴峻的社會現實給學生和家長帶來極大的困惑,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跟高校專業設置有一定的關系,當前高校培養的學生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人才用工需求,在大學期間對學生畢業后或者將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育沒有根據社會發展和環境的變化而進行變革和更新,也是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合適的對口就業崗位和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應該貫穿于整個大學期間,而不是臨時抱佛腳,應該把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核心內容來抓。高校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業安排,進一步提高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科學合理地安排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內容,分年級、分階段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活動。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在大學課程中重要一部分,而不能成為讓學生單純了解就業信息和課程可有可無的課外輔導。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就業指導教育的核心內容,幫助學生找到就業方向,確定就業目標、提高就業能力以及為未來職業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進行就業指導
(一)創新就業指導理念
社會在不斷進步和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因此,高校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有必然性,要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就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的改變和創新就業指導的理念,不單單是改變高校臨時性的指導理念,而是要從學生就業的長遠出發,把職業生涯規劃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在就業指導的過程中,讓學生跟隨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注入新元素,根據自身職業生涯規劃提升相應的就業能力。
(二)設立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要提高高校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高校應該設立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完善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制度,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效能。高校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體,應該建立專業的研究小組,根據社會現實情況,與時俱進的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制定方案。另外,高校院級領導、任課教師、輔導員以及班干部應該積極配合高校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工作,根據高校制定的教育方案開展相應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活動。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方式
首先,高校要利用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把輔導員培養成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師,充分發揮輔導員在大學生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其次,高??梢怨膭顚W生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了解,通過網絡、交流會、社會實踐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比賽,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最后,高校應該讓學生參與到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愛好,結合社會需求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構思和規劃,高校再根據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輔導,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工作??偠灾岣邔W生的就業能力,就必須堅持以職業生涯規劃貫穿于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整個過程,不斷完善和創新規劃理念,培養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人員,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中,進行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李偉 高旭 張金路 單位:
- 上一篇:培訓中心副主任個人述職報告
- 下一篇: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