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新教育對大學生就業影響
時間:2022-11-19 11:32:38
導語:高校創新教育對大學生就業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創新教育是很主要的發展項目,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趨勢下,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是首要的改善目標。新社會的形態下,高校實行創新教育的開展是對當下高校大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提高和培養。所以,對現代大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相互結合,才能夠為國家培養出創新性人才。
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的人數在逐年的上升。在每年畢業生的數量不斷增加的情形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就業崗位也有著很大的壓力,很多企業和公司對人才的招聘有著很嚴格的要求,就像有很多的企業和公司在進行人才招聘的時候的要求都必須是應屆畢業生。所以,本文就高校創新教育對大學生的就業的影響進行探討研究,對當下社會的大學生的就業概況進行分析,結合創新教育進行探討,并給出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一、大學創新教育的現狀
1.科技創新的參與者少
高校教育所存在的弊端還是沒能夠對教育的結構和理念進行改變或是改變的不夠徹底。對于創新性人才的培養還是沒能夠落實到實處,就拿2011年舉行的全國第六屆“挑戰杯”,這是一項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參加的高校僅有109所,參與的大學生也是少的可憐。在模范和帶頭的作用上大賽確實做的很不錯,但是對于相關的院校來說,可能作為一種口號來鼓勵學生積極參于的居多。
2.缺少教師的指導
就目前的我國大學生創新教育的重點開展試點是在全國的重點大學和綜合性的大學中的開展形式較好。相對的一些地方院校和民辦的高校開展較為緩慢,對學生的創新教育多是靠著大學生推動老師幫助創新,教師缺乏對學生創新教育的指導和培養。
3.資金和資源的匱乏
大學生是社會的消費者,很難進行創業的項目資金的大量投入,尤其是像自然學科和科技發明的領域?;蛘呤牵谄渌膭摌I項目所需要的創業資金數目是作為一個應屆畢業生難拿出來的,這就使得大學生對創業的興趣慢慢的減退。不僅如此,就算大學畢業生能夠拿出一筆創業的資金,但是在現代社會的形態下,創業資源的缺失同樣是一項很大的問題,大學生創業的鼓勵政策是很多,但是對于大學生就業實際資源的配置卻沒有。
二、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1.人力資源的協調性配置,對人才高消費的需求
高效畢業生在人力資源的配置過程中是處在優質資源的地位。由于近年來的人才市場廚子弄了供求失衡的現象,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的社會上藍領的工作白領化,導致的高消費現象發生。并且,蘇浙社會的發展進步,高校的招生規模不斷的擴大,我國急性產業機構的調整等等很多的因素就導致畢業生的擇業環境變得大不如從前。
2.就業結構的多樣性,對人才培養單一性的挑戰
現代社會的發展進程不斷的加快,現代社會的就業結構的多樣化是現代社會就業的一個主要的特征,但是就目前大學畢業生要面臨的是,人才的單一性培養和就業結構多樣性的人才多樣性需求之間的矛盾。而且,結構多樣性的就業矛盾所體現出的是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很難滿足形式發展的實際需求。
三、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區域結構矛盾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首先,大學就業的局部性困難以及片面性困難就是區域結構造成的。在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結構性矛盾的突出,使得地區行的就業環境差異十分的大,就導致大學生選擇就業的范圍受到了嚴重的限制,就出現了大學生的就業很是困難的狀況。在另一個層面來說,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只是局部和片面的;其次,就是供求結構的矛盾性質,也就是使得市場專業和實際的市場需求不平衡。第一,因為專業的需求的不平衡,使得專業結構出現了矛盾性,我國的很多高校在進行專業課程的開設是并沒有根據相關的市場需求,在利益的驅使下進行課程的盲目開設,使得專業架構矛不夠合理,這就從根本上限制了大學生的自由擇業的狀況。第二,就業市場的供大于求,就出現市場結構矛盾。第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機械化程度的提升導致需求下降,造成了國際市場的供求矛盾的出現。
2.大學教育體制改革落后
大學的教育活動的開展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不相符合。大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大學教學環境不夠合理,教學教材滯后,使得教學內容不能夠適應市場的需求是很多高校出現的普遍性問題。所以,高校在進行發展定位和教學策略設計時,其辦學思路和辦學方向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著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方向。大學教育的師資結構性的矛盾突出。相關教師隊伍不夠穩定,教學的水平落后、教學觀念的陳舊導致大學教育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力度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就愛學質量的下降也是大學生的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3.大學生落后的擇業觀
大學生的擇業觀的落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盲目性和被動性。大學生就業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實問題,不僅僅是大學教育體制的問題,也是社會體制的問題,同時,大學生的自身的制約因素同樣是不可忽視的。相關研究表明,高校大學還生在進行職業選擇的時候,選擇去偏遠地區或是基層以及西部地區的大學是非常的少,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更少,雖然現在國家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很多的鼓勵政策。但是,由于大學生沒有歲就業觀念的一個正確的認識,或是害怕創業失敗。在另一方面來說,說明了高校對于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有著滯后。
四、解決大學生就業和大學教育的創新、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改變教學觀念
為了能夠使得大學生的創新教育有一個好的開頭,高校教育要進行科學認識觀、發展觀的樹立,轉變當下的人才教育觀念,深化社會職業的實際需求。因此,為使得大學畢業生能夠符合社會職業的相關實際要求,大學創新教育的開展要樹立培養“就業型、創業型”人才觀念,根據社會職業需求多開設相關職業的專業課程和選修課程。并且,同時對大學教學的課程進行多元化和開放化的教學。大學教育在指導學生選擇好選修課課程的學習之外,還要做好的是盡可能多的開設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課程。
2.建設學校人才的培養和市場需求的良性互動模式
為了能夠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同時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教育要勇于嘗試校企聯合辦學,將教學和企業的交流互動加強,并建立起大學生實習和就業基地,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各項社會活動的參與,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并且,高校還要結合當地人才市場的實際需要進行學科和專業的合理制定,按照市場實際需要進行人才培養。
3.從大學生本身進行創新教育的開展,促進大學生就業的興趣
(1)大學生就業教育的開展,增加學生的創新意識社會是不斷的發展和進步的,未來社會的競爭只會是更加的激烈,如果一個人缺乏創新的能力是難以跟上社會發展的進程的。所以,要培養大學生的就業危機感,要引導大學生在學習工程中改變陳舊的思維模式,要培養大學生不斷創新的思維。這樣才能使得大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有著符合職業實際需要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取得成功。
(2)學校教學環境的優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過程中,要進行對校園環境的優化和開發,利用各種資源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進行。學校應該投入相應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創造能夠使學生潛力發展的平和教學空間,同時,也要通過現有的校園環境資源對學生進行滲透,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五、結語
創新是發展的必要,也會一切事物發展的源頭。對與教育事業來說,為了促進高校的創新性教育發展,為現代社會培養新型人才,讓現代社會下的大學生能夠在就業的時候有著從容的態度和面對職位需求有著足夠的能力體現,在大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開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也是現代型社會發展的需要、創新性國家的自我發展的必要。
【參考文獻】
[1]方書論,張玉英.創新高校就業教育助力和諧社會建設[J].繼續教育研究,2011,(9):109-111.
[2]佘捷武,萬陽莉,袁淑云等.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以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為例[J].投資與創業,2018,(1):3-5.
[3]鄧小康.淺談高校創新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6):24,36.
[4]程瑋.大學生就業能力及其提升實證研究——基于全國64所高校的有效樣本分析[J].高教探索,2017,(7):98-105.
[5]周輝.基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工作思考[J].才智,2017,(3):55-56.
作者:李思宇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 上一篇:偽基站偵測系統設計研究
- 下一篇: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關系探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