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平臺的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
時間:2022-05-23 02:51:18
導語:網絡平臺的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網絡平臺的融入,也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多元化融合協調上帶來了思維與模式的全新轉變,高校只有積極配合,協調更多的資源,建立起多元化的全新教育形勢,才是真正響應網絡平臺的號召。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策略
國務院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引入了網絡平臺的概念,并對網絡平臺創業創新進行了規范化的要求??梢姡瑖乙呀泴撔聞摌I工作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隨著互聯網逐漸向著大數據升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必將成為新時代背景下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
一、“互聯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戰略
網絡平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已經勢不可擋的占據了時展的新潮流,為我國構建創新體系和強化創業支持服務帶來了戰略性和全局性的雙面影響。將網絡平臺理念融入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去,必須結合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情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不能脫離社會創新創業的大環境,要重視網絡平臺和社會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積極與外部機構進行互動與結合;二是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要能反向作用與社會創新創業,在強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性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大數據和網絡平臺的影響力,從而構建社會、高校、互聯網+三者之間的齒輪效應。
二、“互聯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策略
(一)完善創新創業法律體系教育為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駕護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我國社會發展做出的整體部署,在依法治國的社會環境下,法律體系可以說是發展創新創業教育不可忽視的保護傘。因此,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當務之急是構建一整套保障創新創業教育有效、合理運轉的法律體系。這個法律體系,不僅要包含“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創業基礎”,還要兼顧到創新創業主體資質、經營管理、權利義務等多方面的法律教育以及行業法、經濟法、合同法等法律內容。只有這種系統的、縱向與橫向互補協調的法律教育體系,才能有效的為網絡平臺高校創業創新教育的發展保駕護航。
(二)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提高創新創業專業化程度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當從頂層設計開始,展開與專業教育的深度結合。在全校范圍內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并以此為輻射,在各個院系建立相應的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在結合各個院系教學資源與教育模式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開設帶有各個院系不同特色的創業課程,從而將創新創業教育貫徹到專業培養的整個過程中。在開設課程時,要以基礎性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為中心,囊括各個專業的不同知識,形成跨越多個學科的教育課程群,并以此為磁石,將不同學科范圍的教師和學生都吸引到課程群中,構建以多元化知識結構聚合思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從而使得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效得到顯著的提升。通過輻射模式和磁石模式雙管旗下,能夠有效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連續性和持久性,在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對創業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業技能,使學生自覺的將創業意識融入到專業學習中去,推動創業意識與專業知識的深度融合,完成創新創業專業化的轉變。
(三)構建“創新創業云”系統,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生命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多元化的特點,決定了其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教育體系,其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后續多遠信息溝通與協調是否順暢的影響。而網絡平臺可以很好的避免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構建“創新創業云”系統,就是將各方面的有關信息納入“云”系統中,將創新創業數據進行匯總、互通、共享,從而進一步的發揮互聯網的平臺效應,使得創新創業大數據的使用更加便捷化、互動化、透明化?!皠撔聞摌I云”系統的建立,不僅能夠幫助高校創業創新教育順利的完成由傳統指標向非機構化數據變量的轉變,更是能為創新創業教育帶來了更多資源與過程上的支持?!皠撔聞摌I云”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四個系統:一是案例庫子系統,其主要作用是整合各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案例并進行共享,從而避免各個高校之間出現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劃分不平衡的情況;二是交流平臺子系統,其是一個在線交流學習的平臺,讓學生不僅可以自主的獲取資源,更能夠切身感受學習案例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創新創業教育充分發揮“傳、幫、帶”的協同效應,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導向性;三是模擬子系統,其主要是通過幫助學生更好的在實踐中運用創新創業的相關知識,從而顯著的提高創新創業的成功率;四是專家智庫子系統,其主要是以高校智力資源為載體,在學生畢業后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既是提升未來人才質量的主要途徑,也是增強整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式。在網絡平臺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必須主動尋求突破,只用積極的與網絡平臺系統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實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婁玉花,王鳳芹,徐公義.基于個性化學習的自考本科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8(23).
[2]余龍九.基于“互聯網+”的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工業機器人專業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7(Z1).
[3]劉立云,趙慧勤,李春燕.基于Schoology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C程序設計”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Z3)
作者:李伶利 單位:唐山師范學院
- 上一篇:人工智能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 下一篇:初中英語生本教學理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