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問題分析
時間:2022-02-08 03:44:53
導語: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就業信息平臺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快發展,福建省各級政府及各高校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就業信息平臺。本文以福建省為例,通過調查發現現有的平臺存在就業信息不準確,平臺功能不完善等一些問題,可以從完善就業信息共享平臺、推動信息共享一體化建設、利用新媒體加強宣傳推廣、就業指導隊伍建設等方面從而使平臺更加完善來更好的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
關鍵詞:就業信息;共享平臺;高校
我國在《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曾明確強調了信息化的積極意義,認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就業信息化是針對在校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等一站式服務。如今大學生招生人數不斷增加,其中也包括全國碩士以及博士的招生人數。大學生畢業季可謂一屆比一屆難,加之受今年特殊情況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受到社會經濟波動的影響。至此2020年2月28日起,由教育部大學生就業網(新職業網)聯合前程無憂、智聯招聘、BOSS直聘、中華英才網、獵聘網五家社會招聘網站舉辦的“24365校園招聘服務”活動正式推出。而早在1997年起,政府及各大高校早已建有自己的就業網站。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原有的就業平臺不能很好的服務于畢業生。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就業平臺進一步調研,梳理現有的問題,從而打造更好的就業信息共享平臺。
1.1政府類就業平臺。(1)功能簡單。以福建省為例,福建省設有就業信息網站———“福建省畢業生就業創業公共服務網”,用來面向省內各級政府人事部門、大中專院校、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從調查情況來看,其網站簡單設有線上及線下招聘會信息公告欄,以及關于創業咨詢等相關內容??梢钥吹骄W絡系統建設比較落后,可利用率比較低,提供只是階段性的信息共享。(2)沒有進行高校聯合。福建省就業信息網站既沒有對各大高校就業網絡渠道的資源整合,也沒有積極號召地方就業網絡信息平臺及地方用人單位的及時參與。即各大就業平臺之間沒有互通,容易造成就業資源浪費,高校聯盟打造無阻礙的校園通行還存在空白。1.2高校類就業平臺。(1)網站更新不及時。疫情前,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信息及企業簽約幾乎80%是在校內的招聘會完成,而線上網站只是作為補充。所以各高校網站幾乎設有招聘信息、政策法規、職業測評等欄目信息公告。但除招聘信息外,其它板塊沒有實質性內容,要么很少更新,加之又沒有很好利用大數據進行對就業網絡渠道資源整合,進一步劃分就業市場細分。(2)宣傳力度不夠。很多高校在疫情后仍然只是停留在將就業信息在自己建設的網站中,或者就業的老師會針對畢業生組織建群在QQ或者微信上就業信息無其他實質內容。顯然許多高校沒有充分運用好這個新媒體時代,將信息傳播用一種嶄新的方式和喜聞樂見的形式走進每個學生的視角中,來凸顯信息本身的價值。(3)就業信息準確性不強。一是處于信息大爆炸時代,其中魚龍混雜,各高校就業中心存在對就業信息只是粗略的篩選或不加篩選轉發給學生,而未對就業信息進一步挖掘和利用。這不僅給學生帶來甄別信息的時間成本,而且容易造成淹沒在信息之中,而錯過關鍵信息。二是忽略了數據庫的用戶畫像特征??蓪祿斓?a href="http://www.trq119.com/lunwen/jylw/dxsjylw/202102/735894.html" target="_blank">分析和挖掘運用到數據庫就業服務平臺的建設和運營中,貼上特征標識,從而實現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推送。(4)就業指導線上空白。普遍高校就業平臺都存在沒有線上指導。一是許多高校沒有意識到職業規劃課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重要性,所以在安排職業生涯規劃課上不夠重視,線上又沒有平臺提供專業測試進行自我定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做準備,也沒有專業老師進行指導。而在畢業生后期的就業指導中,學生也沒有系統的職業規劃意識,到最后擇業時茫然又不知所措。二是今年的特殊情況,將線上就業指導功能的缺失,更加暴露出來。即存在沒有專業的指導老師進行線上心理疏導、創業指導等一對一服務來幫助學生找到自我定位從而匹配適合自己的崗位和擺脫擇業困難的焦慮等。
2福建省就業信息化問題產生的原因
2.1平臺建設方面。(1)政府功能缺失。首先“福建省畢業生就業創業公共服務網”針對的畢竟是福建省內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渠道的資源整合,在運作過程中主要考慮的是共性需求,所以往往在滿足時效性需求時會有所缺失。其次就業信息共享平臺需要地方高校資源的整合,一旦整合不夠嚴密,時效性需求就無法滿足,往往無法實現“網絡聯盟”的初衷。再次對于政府出資的就業信息平臺來說,相比于其他高校并沒有較明顯的區別,甚至在日常經營,創新以及信息資源集中的方面還略顯不足,只能暫時性的提供一定信息。最后競爭上處于劣勢,尤其當今各大高校都有了自己的信息共享平臺,導致注冊人數占畢業生總人數比例極低。(2)高校各自為政,就業信息互不共享。一是辦學層次不同,即各高校辦學規模和資金投入各不相同,也就導致就業方面資源配置、網站建設開發等也存在差異,以致長期以來數據采集加工等各高校間沒有執行統一的標準,容易造成數據不準確,難以互相交換等問題。二是沒有一個統一的平臺將福建省各個高校協調起來,進行福建省內就業信息共享,以致就業信息資源利用率不夠,不能很好滿足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信息需求。2.2就業信息傳播方面。多數高校的就業信息推送依然使用傳統媒體,一是傳播方式一對多的單向輸出,造成信息者與信息接收者之間存在障礙,即沒有針對性,對學生專業匹配沒有契合性,不能根據學生的想法和態度進行個性化推送信息服務。二是就業崗位有限,招聘時間也有限。為了保障信息安全,也造成數據整理與分析上的時間上浪費,不能及時發放就業信息給學生。2.3投入及激勵機制方面。不少高校沒有把就業工作放在重心上,很多是重招生而輕就業、重理論輕實踐,以致部分高校在最后就業考核指標上讓學生簽虛假就業證明來追求高就業率。所以大部分高校只關注學生是否順利就業,而未關注其契合度。導致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夠,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僵化的績效評估方式、對高校就業工作人員的激勵機制不到位影響到人員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穩定性。2.4高校就業管理隊伍方面。目前,福建省各大高校就業管理人員主要分為少量的校級就業指導中心的專職老師和以輔導員為主干的院級人員負責畢業班就業,但輔導員流動性高且對于學生之間存在學科差異不能進行精確指導,并且日?,嵤螺^多,就業服務時間有限。而且以創新創業有意愿的學生為例,都普遍缺乏相應的就業指導專業化。
3就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探索
3.1建立就業信息共享平臺。首先政府、高校、學生是參與這個網站的主體,政府應當充分發揮主導地位,做好就業牽頭羊的作用。一是搭建福建省適用的就業信息平臺。對高校已有的就業平臺進行互通互聯,采用統一的標準模式,制定高校間共享規則。并對各信息渠道獲取的就業信息進行學校職業方向和擇業方向進行細分,做到人崗精準匹配。二是建立利益分配制度,協調好各高校和企業間的信息溝通。尤其對提供優質的就業信息的高校進行資金獎勵和補貼。三是加大財力和精神的支持,在就業平臺共享建設過程中需要很大的人力物資等,還有調配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等。確保就業共享的順利進行。3.2積極推動信息共享一體化建設。一是建立學生追蹤電子檔案數據庫,可將每個學生在校的學業表現、職業測評、榮譽表彰和家庭狀況等進行評估和觀測。從而進行針對不同的學生類型引導就業指導,推送匹配的崗位信息,實現就業精準化。畢業后可通過學生到所在單位的動態反饋,日積月累能沉淀出更多優質單位,做到良性循環,渠道準備和抗風險能力。二是加大高校對新媒體的運用。高校就業中心在第一時間掌握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編輯完成進行大范圍傳播。這樣學生能越早的獲取就業信息,就有更多時間準備而提升應聘的概率。3.3建設就業指導隊伍。在打造就業信息化關鍵部分,一是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可補充相關專業的老師為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學生提供相關專業方面上的就業指導。二是輔導員隊伍可進行對學生就業跟蹤,積極反饋好學生就業情況,為優質的企業數據庫提供補充。三是對專業的就業中心教師進行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培訓,并且快速高效運用到信息化平臺建設中。四是建立教師的激勵機制,鼓勵支持老師進修提高職業水平,提升就業指導老師的地位。3.4利用新媒體加強宣傳推廣。推進就業平臺的運用,可利用新媒體信息進行線上線下多方位推廣,擴大平臺使用率和關注度。一是可以用多元的信息表現形式,將傳統的枯燥就業內容顛覆,以更受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吸引。二是可以拉近信息者與信息接受者之間的距離,對學生的想法和態度進行互動,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和指導老師之間的參與感,將就業服務達到最大效益化。
4結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就業信息平臺也應順應時展,不斷的更新迭代。結合新媒體的新發展,將平臺更好的推廣,從而發揮出更大的效能;打造以服務為基準提供便利快捷的就業信息及學校特色的就業咨詢服務,推動就業信息及學校特色的就業咨詢服務,完善就業網站服務平臺功能,破除信息孤島,需要政府、高校和社會推進;并且加強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提升學生的能力,鼓勵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解決就業之根本問題,才能在新的挑戰中發現機遇,乘風破浪開啟新的變革。
參考文獻
[1]李嵐冰,律明.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情報科學,2017,(02):107-111.
[2]陳月霄,王彬彬.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的特征與推進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16,(3):95-97.
[3]周建平.地方高校就業信息平臺資源整合現狀及供應鏈需求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8,(29):174-178.
[4]蘇芳芳.河南高校就業信息區域共享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06).
[5]王弘,葉心宇.對新時期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8):90-91.
[6]候婷,賈國棟.我國高校就業指導:政策演進、實踐成就和未來展望[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0,(15):55-59.
作者:陳智 單位:仰恩大學
- 上一篇: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職業能力培養探究
- 下一篇:傳統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及對策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