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法律素養現況與法制教育強化
時間:2022-04-01 11:32:00
導語:高校生法律素養現況與法制教育強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的法制建設不斷深化與發展。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教育,尤其是法制相關教育,他曾在多次會議中指出,加強法制的根本問題是教育人,同樣,法制教育也應該從娃娃抓起,全社會都應該進行這樣的教育。學校教育中高職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由于較多的高職院校前身為普通中專及大專學校,因此在教育體制、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上相對陳舊,高職院校對學生開展的法律教育沒有自身特色,導致學生在法律素養現狀不容樂觀,亟待解決。
二、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素養現狀及原因探析
1、法律知識貧乏、法律意識亟待提高
盡管高職院校人數幾乎占高等教育中學生人數的一半左右,但高職院校的法律教育卻明顯弱于其它高等院校,學生的法律素質、法制觀念存在明顯缺陷。相當數量的學生對法律基本知識并不關注,對于憲法、民法以及刑法,一些學生只是“聽說過”這些法律,卻不覺得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對于高職學校里產生的各種違法犯罪現象,能從法律視角進行反省的學生甚少。當學生自身受到權利侵害時,往往束手無策的學生居多,真正能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自我保護的很少。學生的法律意識如此淡薄、法律知識也不夠充足。究其原因,與當前所處的經濟政治文化環境也有很大關聯,目前國內整體倡導普法教育,但權力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現象并不鮮見,法律在人們工作、生活、學習中的威信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尤其一些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沿襲,外來資本主義思想又不斷侵襲,他們在法律意識上表現出了很強的矛盾性。由于當他們正處于價值觀正在調整、容易受到波動的高職學習時期,很容易受到傳統思想禁錮,對自身的社會責任認識不足,不愿意學習法律知識,覺得周邊事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大有人在。
2、依據法律開展利益訴求能力低下
首先,由于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法律基礎知識貧乏,學生對于法律的應用自然沒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我爸是李剛”等事件的頻發使得學生對民主、自由的先進法律思想的訴求增強,但另一方面,他們又難以擺脫封建思想的長時期洗滌的不良后果,在同時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潮流不斷的沖擊下,自身利益受到傷害時,使用法律途徑進行解決的甚少,他們多寄希望于各種行政渠道,盡管痛恨那些侵權行為,但拿起法律武器,進行自身利益訴求的能力卻十分低下。
三、高職院校法制教育深化探究
由于教育對象覆蓋范圍廣、人數多,高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面對高職學生在法律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應努力進行各種法制教育方面的革新,促進學生法律素養的提高,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綜合發展人才,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隨著近年來高學歷犯罪案例數量的年年攀升,學校對于學生法律方面的教育應責無旁貸且迫在眉睫。筆者結合學生法律素養上的問題,提出了課程改革、教學方式革新等手段。
1、加快推行法律類課程改革
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本就弱于一般高等院校,因此應實行適合自身教育體制的法律教育課程。2006年前,我國各種高職院校,均通過統一的公共基礎課程《法律基礎》提升學生的法律知識與能力,9月以后,法律基礎課程的地位反而有所削弱,《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兩個原本獨立的課程開展了合并,新課程名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顯然,這樣的教學與學生的職業訴求、職業素質是格格不入的。首先,新課程對于法律的意識、法律的專業性進一步削弱,其次,新課程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與內容無法滿足各種職業的學生特定需求。因此,對于各類高職院校、各個專業進行分門別類,尋求適合學校本身、專業本身的法制課程顯得尤為必要。筆者建議應該通過學生的自身生涯設計、學生專業特點進行課程內容的組織與編排。只有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去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意義,促進他們學好相關法律的知識為以后的工作、生活服務。這樣他們的法律意識才能真正有所提升,由此承擔其踏入社會后應該擔當的重要使命與責任。其次,課程內容應該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國內的法律條款隨著各種新案例的出現正不斷調整,法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也應能把握時代的脈搏,由此促進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一些法律條款變革的意義,如2006孫志剛案例震驚全國后,收容遣送制度被廢除,社會救助政策得以出臺,教師可以由此引申出學生對于當前的“高速公路收費案”、“騰訊與360大戰”、“汪峰叫停旭日陽剛演唱”等的思考。
2、針對性地改進課程教學方法
高職教育與一般高等教育的區別在于其“職業化、專業化”教育,因此高職教育更側重于通過實習、實踐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高職院校的法律教學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調整。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高職學生基礎較為薄弱的特點,多使用案例分析與討論教學的方法,注重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采用高職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有幫助。在具體的案例設計中,教師應盡量使用淺顯、易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案例,由此激發學生對于法律基礎知識的關注,提升他們的學習樂趣。除此之外,為提升學生利用法律的實踐能力,可以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對于高職院校中大學生出現的“謀殺”、“自殺”等案例開展辯論比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法律知識與邏輯,感受到一些非法行為的破壞性,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與人文素養。學校還可以多組織觀看各種影片,設立“法制學習日”,開展法律應用的有獎征文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的法律學習興趣得到提高,法律應用能力也會進一步增強。
- 上一篇:辦事處督查情況匯報
- 下一篇:管理所安全管理工作匯報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